文 | 牛星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完善發展服務業體制機制作出部署,提出“聚焦重點環節分領域推進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在推動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的現階段,以生產性服務業作為新的競技場,新一輪的角逐已然拉開序幕。
近日,山東省2024年度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擬認定名單公布,32家企業上榜。這是山東省級認定的第二批省級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去年十二月,便有37家企業上榜山東首批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名單。
山東為何如此重視生產性服務業?山東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態勢如何,存在哪些短板,機遇何在?

找到實現新動能轉換的金鑰匙
生產性服務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功能在于為保持生產過程的連續性,促進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效率提升提供保障服務。
從當前的形勢來看,以戰略性的新興產業與先進制造行業已然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柱產業,為以上產業提供服務的生產性服務產業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對于傳統產業占比高、經濟結構偏“重”的山東而言,近年來正經歷著從制造到服務、制造業自身高端化深度轉型的關鍵時期,面臨不少突出問題。
而現代生產性服務業是實現新動能轉換的金鑰匙,是山東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不可或缺的一環。
以此為契機,山東全力推動制造業向更高層次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現代生產性服務業,以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的需求,走出了一條以現代服務驅動高端制造的融合發展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的擬定名單中,有15家企業軟件信息領域企業,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
軟件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靈魂、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也是現代產業體系的基石。去年前三季度,山東實現軟件業務收入9425.2億元,列全國第4位,同比增長16.6%。
山東正迎來軟件行業發展的黃金期:高水平建設濟南、青島兩座中國軟件名城;培育建設11家省級軟件名園,培育7家中國軟件綜合競爭力百強企業,建設14家信創適配中心、211家省級軟件工程技術中心,組建浪潮軟件開發測試驗證中心等多個高能級創新平臺……
眾多專業平臺、科研機構的不斷涌現,不僅為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強大助力,也為軟件服務業等新興業態的發展打開了空間。

一系列數據見證著山東的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互促共進的融合發展格局: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覆蓋率達到87.3%,產業數字化指數、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指數均居國內前茅;工業互聯網平臺力拔頭籌,國家級平臺數量全國第一;開展“工賦山東”專項行動,省級以上平臺累計接入工業設備超1000萬臺,服務全國企業300余萬家。
同時也要看到,盡管山東已積累了較扎實的制造業基礎、較完備的產業配套和較先進的技術支撐,但產業鏈上下游的生產性服務業還不夠發達,與高端制造業的發展需求不相匹配;同時,山東生產性服務業龍頭企業在全國市場上的競爭力、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策源力等方面還存在提升的空間。
但從目前發展環境機遇,以及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緊迫需求來看,山東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政策不斷加碼 構建服務發展優質環境
不斷出臺的政策也表示出山東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決心與信心。
2023年10月,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快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意見》提出,推動全省發展基礎較好的現代物流、現代金融、商貿流通、軟件服務、工業互聯網、商務服務六大生產性服務業鞏固提升、放大優勢。
此外,《意見》還強調了,要發揮濟青煙引領作用,支持濟南打造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經濟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支持青島打造東部沿海重要的創新中心、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支持煙臺培育新型產業集群、發展服務貿易;支持各市立足主導產業,推動服務業擴容提質,提升區域服務業特色優勢和產業競爭力。
同年10月,山東省發展改革委等12部門印發《山東省生產性服務業百企升級引領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從2023至2025年,每年遴選一批技術先進、模式創新、發展空間巨大的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通過動態管理、精準服務、全力支持,力爭到2025年,培育形成100家創新發展能力突出、示范引領作用明顯的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
目前,除了評選出69家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的評選,山東還要求,各市、各部門要優化資源配置,加大政策落實力度,強化要素保障支持,對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實施分類指導,推進企業創新升級、公共服務及行業示范引領等工作,積極引導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向更高能級發展。
可見,在生產性服務業這個推動制造業轉型的賽道上,山東正奮力加速,跑出領先地位。這種加速的身影在各個地市中閃耀。
值得一提的是,從2022年起,青島開始評選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2023年再加碼,對新認定的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最高獎勵100萬。
2024年上半年,青島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3060.2億元,同比增長6.0%,對服務業增長的貢獻率為77.1%。
為打造具有影響力的生產性服務業標桿城市,青島專門出臺了《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十百千”工程實施方案(2023—2025年)》,聚力發展現代金融、軟件和信息服務、科技服務、檢驗檢測等9大生產性服務業,著眼于培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構建優質高效服務業新體系。
根據方案,青島的目標是力爭到2025年,全市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達到6800億元,年均增速超過7%,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2%左右,打造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生產性服務業標桿城市。

此外,山東的其他制造城市也在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步伐。以煙臺為例,今年,煙臺出臺《煙臺市培育產業鏈生態推進生產性服務業突破事項(第一批)行動方案》,聚焦現代物流、現代金融、檢驗檢測等重點領域,確定30個生產性服務業突破事項,積極推動服務業為制造業轉型配套、產業鏈升級和新質生產力發展賦能。
可以預見的是,先進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將在山東相融相長、耦合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