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T時報記者 潘少穎
編輯|郝俊慧 孫妍
“我剛剛乘坐‘Cybercab’到達活動現場,還有20輛同樣的車在路上行駛,車內沒有人在駕駛,我們有50輛可以全自動駕駛的汽車。”經過現場有人突發疾病、發布會推遲將近一個小時之后,北京時間10月11日上午11點左右,特斯拉在美國洛杉磯舉辦“Robotaxi Day”(機器人出租車日)活動,展示其自主研發的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沒有方向盤、踏板的Cybercab。之前,馬斯克稱這將是“一次載入史冊的活動”。
在馬斯克看來,目前,人們的出行成本較高,開車出行的體驗感也并不好,Robotaxi是個性化公共交通,有望大幅降低平均出行成本。目前,人們的出行成本還比較高,約為1美元/每英里。“Cybercab的出行成本未來可以降至每英里0.2美元左右,車輛成本則將低于3萬美元。”馬斯克表示。
Cybercab的出現,會讓人類暢想的“賽博世界”中場景變為現實嗎?
不同于特斯拉當年橫空出世時,這一次,中國Robotaxi的商業化氛圍也正在就位,中國“造車新勢力”正在亦步亦趨。
近日,《IT時報》記者獲悉,百度的Robotaxi項目“蘿卜快跑”即將進軍海外市場,小馬智行也開啟了北京南站的自動駕駛路線測試,成為首批從北京經開區往返北京南站的Robotaxi。
2027年量產
夜色中的華納兄弟片場“賽博感”極強,Cybercab獨特的造型以及硬朗的線條在燈光映照下格外犀利,猶如一個個“機械巨獸”。
“馬斯克又‘跳票’了”“Robotaxi還在充電嗎”……熱場音樂循環了無數遍,終于,距離既定開始時間一個小時之后,馬斯克乘坐雙門Cybercab抵達現場。
和此前的各種猜測基本吻合,雙門轎跑Cybercab采用鷗翼門,沒有方向盤、腳踏板、司機,所有的駕駛任務都將由特斯拉的FSD(完全自動駕駛)完成,就像一輛去掉控制裝置的特斯拉汽車,而且不再配備NACS插頭,采用感應充電。如果覺得Cybercab太小,特斯拉也會推出無人駕駛貨運車Robovan,既能運輸貨物,也能搭載20人左右。
FSD是特斯拉Robotaxi的核心,目前仍處于測試階段,需要駕駛員隨時準備接管車輛。自2019年首次發布以來,FSD便飽受爭議。支持者認為,FSD是目前最先進的自動駕駛系統之一,能在大多數情況下安全地駕駛車輛。而反對者則指出,FSD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并列舉了多起相關的交通事故。
“搭載FSD的Robotaxi,比人類駕駛安全10倍左右,現在有數百萬輛車在接受訓練,讓大家在車上的時間和手機使用時間一樣,愉快、享受、安全。”馬斯克還透露,預計Cybercab在2026年開始生產,2027年開始大規模量產,而2025年,特斯拉將在德克薩斯州和加利福尼亞州啟動無人監督的FSD。
雖然發布會推遲將近一個小時,但整場發布會卻不足半個小時,大家關注的Cybercab的技術細節、叫車流程、內飾等并未公布。此前,馬斯克曾透露,特斯拉的Robotaxi服務類似Airbnb和Uber的結合,一方面特斯拉會有自營的車隊,同時車主也可以用自己的車輛加入Robotaxi車隊。
至少從2019年4月開始,馬斯克就一直在談論要建立一個自動駕駛出租車網絡,但推出的時間點不斷跳票,從2023年一直推遲到現在。如今,“狼”真的要來了。
知名分析師郭明錤近日表示,盡管特斯拉已經具備制造Robotaxi所需的硬件設計與生產能力,但量產時間必須等到2027年第一季度,因為Robotaxi搭載的特斯拉FSD必須符合美國眾多州政府對于無人駕駛技術的要求,即達到L4級別。而特斯拉FSD估計2026年才可以達到L4級別。
方舟投資預測,到2029年,自動駕駛出租車將占特斯拉市值的90%,屆時特斯拉股價將升至每股3100美元。如果到那一年Robotaxi網絡還沒有投入運營,其目標價將降至每股350美元左右。
場景是落地關鍵
在自動駕駛領域,特斯拉并非孤軍奮戰,Waymo、Cruise等公司也在研發和部署自己的Robotaxi服務。
國內Robotaxi市場也烽煙四起。在上海,《IT時報》記者體驗過小馬智行、賽可智能等企業的Robotaxi,行駛過程中,激光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多種傳感器協同工作,無論是繁忙的主干道、狹窄的小巷,還是人車混行的交叉路口,抑或是掉頭、變道、轉彎、停車,都能做出相對合理且安全的決策。但在一些特殊場景中,比如加塞、禮讓等,還需要更好的算法支撐,讓決策更人性化。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15日,武漢、上海、廣州、杭州、蘭州等多地已發放自動駕駛網約車測試牌照,自動駕駛路測牌照的發放城市數量也已超過50個。以上海為例,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小馬智行、百度蘿卜快跑、賽可智能、裹動科技4家公司獲得了“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許可”。
10月9日,就在Cybercab發布前夕,百度透露,蘿卜快跑即將進軍海外市場,已與多個國際公司進行深入溝通,并將與全球領先的車企、技術公司合作。同時,也有消息稱,百度即將發布Apollo自動駕駛開放平臺10.0,搭載百度最新的自動駕駛大模型ADFM,大幅提升自動駕駛開放平臺的安全性、智能化和易用性。
從目前來看,國產Robotaxi與Cybercab還有較大差距。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向《IT時報》記者表示,“在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上,特斯拉原本便領先一個身段,加上還有全球馬路上正在行駛的特斯拉車隊作為數據收集的來源,可以幫助特斯拉改進自動駕駛算法。”
截至2024年4月,特斯拉FSD累計行駛里程已達到12.5億英里(20億公里),與華為的2.2億公里、百度的1億公里、小鵬XNGP的0.7億公里相比具有較大優勢。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的路況比歐美國家更復雜,測試場景更豐富,某種程度上,是國產Robotaxi的優勢。
2023年9月起,小馬智行開啟了大興機場接駁測試和真實服務,近日,又宣布開啟北京南站自動駕駛路線測試,成為首批在北京開啟經開區往返北京南站的自動駕駛測試企業,也是北京市首次將自動駕駛測試從五環外推進至核心城區。
據《IT時報》記者了解,小馬智行自動駕駛車輛在處理高速收費站、上下匝道、臨時占道施工、拋灑物等多種常見和長尾場景中非常自如,可快速將產品、技術經驗、復用至北京南站接駁場景中。
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總工程師王先進認為,應該鼓勵更多科技企業加大對自動駕駛技術的投入,不僅涉及技術層面的研發測試,也要擴大運營范圍、增加測試環境的豐富性。
多方共振開啟商業化大幕
Robotaxi的商業化大幕開啟了嗎?
根據Frost&Sullivan預測, Robotaxi將于2026年左右實現規模化落地,預計到2030年Robotaxi將在全球范圍內廣泛采用,屆時Robotaxi在中國智慧出行的滲透率將達到31.8%,2035年將達到69.3%。預計到2030年,中國和全球Robotaxi的市場規模將分別達4888億元和8349億元。
目前,國內多數發展無人駕駛的城市都是限定區域和時間的小范圍商業化試運營。
今年1月,小馬智行獲得深圳市寶安區頒發的智能網聯汽車無人商業化試點許可,首個開啟全國一線城市中心城區無人駕駛出租車商業收費運營服務。目前,小馬智行已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四大城市部署了無人自動駕駛車隊,并在北京、廣州、深圳三地啟動無人化商業收費服務。
技術實力、政策支持、運營成本、車輛規模等各方面共振,Robotaxi才能加速滲透,商業化落地才能可期。
Robotaxi全生命周期運營總成本可分為整車制造成本、安全運營成本與運力運營成本,高企的整車制造成本是當前推高單位服務成本的核心原因。根據如祺出行透露的數據,僅激光雷達就占硬件成本的50%以上,而自動駕駛高算力芯片也抬高了Robotaxi整車制造成本。
百度相關人士透露,正在上路測試的蘿卜快跑第六代無人車頤馳售價為20.46萬元,相較第五代無人車成本下降了60%,預計會大幅度降低運營成本。此外,要提升自動化運營比例,這部分省出來的營運成本降幅十分可觀。頤馳采用換電模式,所有車輛會根據服務狀態、位置信息、電量情況,自動調度到換電站完成換電,大幅減少人力成本,換電流程預計只需3分鐘,這也將明顯提升Robotaxi的可運營時間和客單量。
“解決事故責任和保險問題,建立公眾對新技術的信任,還要考慮如何整合現有的交通系統,如何處理與出租車和網約車服務提供商的關系等,都是Robotaxi商業化運營的前提。”張孝榮說。
排版/ 季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