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黃景源
界面新聞編輯 | 彭朋
2023年,上海在全國率先開展老年肌少癥社區篩查試點建設工作。
界面新聞從上海市衛健委了解到,截至目前,試點已覆蓋上海全市16區、近80家醫療機構,累計篩查社區老年人近2萬人次,篩查65歲以上老年人突破萬例。
肌少癥是一種以全身骨骼肌肌量減少、肌肉力量下降、軀體功能減退為特征的一種疾病。由于年齡和各種疾病等因素,肌少癥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見。
預計到2050年,全球罹患肌少癥的人將達到5億。中國人群肌少癥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社區老年人肌少癥的患病率可高達38.8%。
上海是中國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城市,老年人口數量占比逐年上升,經歷新冠疫情后,老年人群對營養健康的需求急劇增加。加之肌少癥發病率高、起病隱匿,為此,上海于2023年起開展老年肌少癥社區篩查試點建設工作,部署全市三級篩查網絡。
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華東醫院在上海和成都組織5家研究中心開展為期12周的分離乳清蛋白加HMB、VD3聯合運動康復干預對老年肌少癥影響的臨床隨機對照研究,納入110名肌少癥老人。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和對照組的差異均存在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對存在肌少癥風險的老年人群進行轉診和定期隨訪追蹤,定點轉診的二級醫院結合醫院特色開展相關診療服務,以確保實現社區老年人肌少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于今年4月開設“肌少癥康復、營養、護理聯合門診”,每周四上午開診,為通過社區篩查的肌少癥風險老年人提供綠色轉診通道,由康復醫生/治療師、營養師和護師共同為合并慢性病的老年肌少癥患者在基礎疾病控制穩定的基礎上制定個體化干預方案。
上海市虹口區江灣鎮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形成與上級醫院聯動模式,對現場篩查提示有肌少癥風險的老年人群由專病門診醫生負責轉診,向區屬上級醫院-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預防保健科進行定向轉診。
上海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上述篩查工作不僅能幫助衛生健康部門掌握老年肌少癥的患病率,為社區老年人肌少癥早期干預和防治提供科學依據;也能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篩查工作能力,提高了優質醫療資源可及性和醫療服務整體效率,為完善分級診療服務體系提供了探索。
根據《上海市健康老齡化行動方案(2022-2025年)》,到2025年,上海具備老年人肌少癥篩查能力的基層醫療機構占比超過65%。
上述行動方案還提出,上海將加快老年疾病研究成果轉化,支持研發適合營養不良、肌少癥、吞咽障礙等適合老年人群營養健康需求的特殊醫學用途食品和營養膳食,發展匯聚營養、運動、醫療和康養結合的產品及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