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戈振偉
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日前相繼揭曉,獎項均花落AI領域的科學家。AI在全球科研舞臺上的迅速崛起與影響,再一次刷新了大眾的認知。
事實上,隨著AI大模型的百花齊放,人工智能的技術浪潮已經席卷全球。有“中國硅谷”之稱的深圳也在搶占潮頭,南山區更是在其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這片曾經是一片灘涂蠔田的邊緣地帶,如今高樓林立,科技園區比肩接踵,孕育了一大批AI企業和創新載體,成為推動深圳乃至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公開數據顯示,南山區涉及人工智能產業的企業超1300家,高新技術企業超850家,今年上半年行業增加值達207億元。轄區不僅匯聚了眾多頂尖高校科研機構與騰訊、中興、金蝶、萬興等行業領軍企業,還擁有3個省級人工智能產業園(深圳灣科技生態園、金地威新軟件園、南山智園),形成了從技術研發到產業應用的完整產業鏈。
此外,南山區已有近100項算法產品獲批深度合成服務算法備案,占全市比例近7成。南山當之無愧地成為深圳人工智能企業分布最集聚的區域。
8月13日,中國深圳軟件和人工智能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大會暨京深產業合作洽談會在北京舉行。會上公布了深圳十大人工智能集聚區,其中涉及南山區的有3個,分別是深圳灣人工智能集聚區、西麗-石巖人工智能集聚區和前海灣人工智能集聚區。
南山區新質生產力產業協會會長譚貽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南山在硬件方面具備明顯優勢,是全國最強的。此外,南山的科創氛圍濃厚,吸引了大量創業者和海外回歸人才。南山的草根精神和科技創業環境使其成為很多海外人才回歸的首選地。”這些優勢使南山在全國范圍內具備了顯著的競爭力。
政策加持
作為打響改革開放第一聲“開山炮”的地方,南山區經歷40多年發展,已成為全國知名的經濟大區、科技強區、創新高地。
2023年,南山區實現本地生產總值8566億元,穩居全省區(縣)第一、全國第二,連續7年位居全國創新百強區榜首。今年上半年GDP4495億元,增長5%,全年將逼近萬億。
據悉,作為深圳人工智能發展大區,南山區目前在推動人工智能發展上,主要有兩方面做法:
一是政策創新,通過修訂“1+4+N”產業專項資金政策體系并新增“AI 10條”,為AI企業提供從算力補貼、技術攻關到應用示范、企業成長的全鏈條資金支持,特別是針對算力這一核心需求,聯合智算中心為企業提供高額補貼。
密集出臺的政策體現了地方政府對產業發展的重視。具體來看,2023年5月,深圳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深圳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應用行動方案(2023-2024年)》,南山區作為全域全時人工智能應用示范試點行政區,隨后便印發了《南山區加快人工智能全域全時創新應用實施方案》(下稱《方案》)。
《方案》明確,積極探索破解AI場景難題,圍繞公共服務、城市治理和行業應用三大類場景,遴選一批應用示范場景、培育一批重大示范場景,將南山區打造成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高地和場景創新高地。
在政務服務領域,南山鼓勵企業積極探索民生訴求辦理、行政審批、聯合審圖、突發事件實時預警等場景;在城市治理方面,南山鼓勵企業優先探索消防監管、公共安全(高空拋物)、食品安全、市容環衛、園林綠化等場景;在行業應用中的金融領域,南山鼓勵企業探索大數據信貸風控、智能征信、智能反欺詐、保險理賠和投顧等場景;以及醫療領域,南山鼓勵企業積極探索電子病歷、用藥咨詢、輔助診療、疾病風險預測等場景。而南山也將根據上述三類場景,每年遴選10-20個經濟社會效益顯著、技術帶動性強的標桿示范場景。
實際上,在AI技術的應用方面,南山區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果。例如,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南山醫院)的醫生在首個國產自主研發的錕铻?全骨科手術機器人的協助下,成功完成了一場全膝置換手術。深信服自研的安全大模型“安全GPT”將原本3到6小時的安全分析工作縮減到5至10分鐘,實現安全事件秒級閉環,大大提高了企業的運營效率。
此外,騰訊在今年5月上線了基于混元大模型的AI應用“騰訊元寶”后,不斷嘗試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其他領域,為每個企業量身打造AI助手。而優必選科技則憑借其在服務機器人領域的深耕,成為行業內的領先企業,其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受到歡迎,也成功走向了國際市場。
除了明確將圍繞三大場景構建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體系外,《方案》還特別強調了“全域全時”的概念,這意味著南山區計劃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鼓勵企業將場景觸角延伸至區內每一個角落。
“南山區將以大量‘全域全時’的應用推動科研互動,以全面市場推廣激化技術創新,以大模型、大算法、大數據持續更新,實現AI產品迭代換新。我們的落腳點就是AI應用、科技創新和持續發展,讓南山科技產業站得穩、走得遠。”南山區科創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董少林說。
2024年,南山區又率先出臺人工智能發展專項扶持政策——《南山區促進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項扶持措施》(以下稱《措施》),《措施》從支持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強算力資源保障、支持核心技術攻關、支持應用場景建設、支持“AI+百業”產業融合、建設人工智能創新集聚區、鼓勵優質團隊落戶、鼓勵企業做大規模、支持企業信貸融資、支持科技創新活動舉辦等方面,明確具體扶持標準。
其中,圍繞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領域的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共性服務需求,建設算力調度、開放性行業大數據訓練庫、標準測試數據集、大模型評測開放服務、測試驗證等公共服務的創新平臺,經評審通過后,每年最高資助2000萬元。
另外,南山還將發揮政府投資引導基金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加大人工智能產業投入。據了解,針對資金扶持,南山還將出臺具體的若干政策辦法,并根據企業需求召開場景供需對接會,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實際問題。
生態構建
政策創新之外,南山區還特別注重生態構建。通過成立“模力營”AI生態社區,聚焦大模型研發、AI軟硬件開發及AI場景應用,提供算力資源、數據服務、合規指導、開源生態、硬件支持、場景孵化及融資對接等一站式服務,并依托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與多方創新資源高效協同,已吸引眾多初創企業申請入駐,未來還將繼續拓展空間,推動后續建設。
2024深圳人工智能生態大會上,深圳“模力營”AI生態社區在南山區正式揭牌。這也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垂直領域大模型生態社區。
“模力營”一期布局在留仙洞云科技大廈4—8樓和位于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的神州數碼國際創新中心,設有研發辦公區、產業服務區、共享交流區、硬件實驗室、國際互動區等空間,總面積近2萬平方米。揭牌儀式上,首批11家人工智能企業正式入駐“模力營”。
“模力營”雖然被定位為一個生態社區,但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孵化器或產業園。據南山區科技創新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模力營”旨在發揮深圳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優勢,重點圍繞人工智能端側產業鏈布局,形成一個產業鏈的閉環和生態,通過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如算力優惠、合規指導、高質量語料等,有效支持降低企業成本,提升產業濃度和生態的活躍度。
大會當天,深創賽首屆“人工智能領域挑戰賽”也正式啟動。
創新南山2024“創業之星”大賽首屆人工智能領域挑戰賽,以競賽方式吸引優秀企業團隊及復合型人才同臺競技,探索人工智能領域在基礎層、 技術層、應用層的突破與應用,助力深圳打造“AI+”產業高地。
據悉,“創業之星”大賽舉辦至今已有17年歷程,共吸引2萬多個創新項目報名參賽,發現并培育了大疆創新、盛弘電氣、光峰科技、優博訊、菲鵬生物、茂碩電源等十幾家上市公司和獨角獸企業。如今,大賽已成為企業對接資本、人才、產業等資源的得力助手,是政府服務創新創業的重要抓手,也是南山生生不息、向上生長的動力源泉。
2023年“創業之星”新一代信息技術賽道初創團隊組一等獎,是一家主攻AIGC視覺大模型的Avolution.AI團隊。2023年9月,該團隊注冊了一家名為“鹿影科技”并將公司落戶于南山智園。鹿影科技創始人李倩表示,目前南山智園將公司放在了深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并給予了免租優惠。而這也是現階段促使鹿影科技扎根深圳發展的一大原因。
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算力、算法、數據這三大基礎要素,在當前,尤以算力需求最為迫切。算力資源獲取難、成本高等問題,往往是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的“焦慮”所在。李倩在采訪中提到,以租用英偉達H100為基準,初創企業需要支付4-5萬/月。
2024年年初,位于南山區前海自貿區的博大數據深圳前海智算中心(下稱“博大智算中心”)開園。該項目基礎設施投資20億元,總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整體規劃容量約為15,000個標準機柜,并支持高功率深度定制,整體按照國家A級標準建設,一期可支持算力規模達40,000P,是深圳市在建規模、投入規模首屈一指的高等級智算中心。
博大智算中心的開園,為南山區乃至深圳市的算力設施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南山區作為深圳的機器人大區,在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先發布局,已經集聚了20余家優質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及機構,形成了以龍頭整機為引領,軟件算法、核心零部件企業集聚的態勢。具身智能指一種智能系統或機器能夠通過感知和交互與環境進行實時互動的能力,是當下人工智能最熱的細分領域。
其中,上游有聚焦無框力矩電機和空心杯電機領域的雷賽智能、聚焦運動控制芯片與模組領域的峰岹科技、聚焦視覺傳感器領域的奧比中光、聚焦觸覺傳感器領域的帕西尼感知、聚焦諧波減速器的科盟創新等;中游整機及具身智能軟件算法企業包括有優必選、逐際動力、星塵智能、智平方、數字華夏、眾擎機器人等。
整體來看,南山區的AI產業布局呈現出三大特點:完整的產業鏈、側重應用和突出的科研能力。區域內不僅匯聚了騰訊、中興通訊、商湯科技等一批龍頭企業,優必選、奧比中光等行業獨角獸企業,還有包括大象聲科、兔展智能在內的等眾多新興企業。這些企業共同構成了南山區AI產業的矩陣,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人才高地
當前,全國各地都在試圖抓住人工智能這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發展機遇。但AI的競爭歸根結底是AI人才之爭。AI人才,是全球人工智能企業勇立潮頭所爭奪的核心資源。數據顯示,預計到2030年,中國AI人才需求量將超過1000萬人。推動加快AI人才的培養和生態建設成為AI界的共識。
“我們也深刻體會到,南山的發展,強在科技、勝在創新、關鍵在人。”南山區委副書記、區長李小寧稱。
南山區正是深圳公認的人才高地。
隨著全球科技競爭不斷向基礎科學研究前移,原始創新日益成為科技創新的核心動力。目前,南山正依托鵬城實驗室、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深圳高新區“三大國家級戰略科技平臺”,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識創造策源地、科技創新輻射地。
2023年,《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空間規劃綱要》正式發布,該綱要將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的發展定位為全球頂尖科技創新高地、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集聚區。
據悉,南山按照“一山、兩湖、兩城、兩校區、X9”的藍圖,集中打造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目前,已集聚9所高校、9家諾獎實驗室以及各類創新載體超620家,成為深圳科教資源最豐富、高端人才最密集、科技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在人才儲備方面,南山區擁有市級以上高層次人才超1.2萬人,全職院士72名。目前,全區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676.9件,約為全國水平的23倍。今年6月,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頒發,南山區獲得獎項11項。
“我們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對領軍人才和戰略科學家提出了更大的需求。”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提出 “應當尤其重視從青年科學家中選拔和培養科技領軍人才。”
9月28日,包括院士、青年科學家以及各界代表約500人齊聚南山——2024“青年科學家502論壇”在南方科技大學開幕。這是一場由南方科技大學、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SSV)及新基石科學基金會共同主辦的一跨學科交流盛會。人工智能和科技人才培養成為本次大會的熱議話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2000年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和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等業界大咖均在會上發表了關于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的演講。
事實上,筑巢引鳳聚人才,南山經驗值得借鑒。
南山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相繼出臺政策為引進人才保駕護航、搭建載體為人才發展提供平臺、落實保障措施為人才解除后顧之憂、優化環境營造重才愛才用才的氛圍,讓人才引得進來、留得下來、用得起來。
據了解,從2022年開始,南山區人才工作局已在“領航計劃”南山領航卡分配名額中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予以傾斜,對企業自主評價的高層次人才給予租房補貼、子女入學、醫療保健等優惠扶持政策。
人工智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是引領新一代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站在新的發展節點,深圳南山再一次勇立潮頭,以覆蓋上游基礎層、中游技術層、下游應用層的全產業鏈條的實力,推動深圳科技和經濟邁上更高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