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鄒文榕
10月10日,DM查債通顯示,利率債市場全面修復,超長端現券收益率下行幅度有所擴大;10年期國債活躍券240011收益率午后已降至2.1500%之下,超長端多數下行超2BP。

信用債市場一改此前兩日大跌態勢,部分銀行二永債收益率日內快速下降。

節后首兩日,信用債市場連續大幅下跌,弱資質信用債拋售踩踏現象突出。10月9日,有AA級1年期信用債收益率大幅上行90bp至3.10%,AA+級3年期信用債則上行77bp,同樣至3.10%位置。
有業內消息顯示,10月8日,理財產品贖回規模高達5000億,拋售壓力主要由贖回需求驅動,開放式信用債基金產品首當其沖,受到較大沖擊。
“信用債,尤其是低評級的(信用債)流動性差,一旦交易就容易出現偏離估值較大的情況。”華南一銀行理財子交易員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短期若大量理財/基金產品被贖回,杠桿率會變高甚至突破監管要求,基金經理就必須賣資產,信用債短期拋壓加重,收益率就會驟升。”
“主要原因還是由于股債蹺蹺板效應。近期股市大漲,固收產品被贖回,資金流出所致。”該交易員進一步補充道。
華創證券固收團隊9日研報表示,目前債市再次進入“先利率、后信用”的調整,對比歷史上的贖回潮,目前信用債波動或仍在左側。
據其分析,2022、2023年贖回階段信用調整幅度都顯著高于利率,結合當前基金和理財的贖回壓力,預計信用債調整幅度小于2022年,但可能大于2023年以來幾輪小級別贖回潮。今年9月下旬非金信用、二永債已調整20-30BP,節后第一天繼續大幅上行5-15BP,后續或仍有調整空間。
不過,國盛證券9日研報認為,從信用債市場10月9日數據來看,3年AAA中票、城投債、二級資本債與同期限國開信用利差分別為54 bp、52 bp、52bp,分別處于近兩年的95.6%、93.6%、56.7%的歷史分位數,1年的信用債所處的歷史分位數基本還要更高。
“從贖回之后市場修復的順序來看,利率和資金在前,信用債在后。當前長端利率債基本穩定下來,信用債和存單配置窗口臨近。”國盛證券在研報中提及。
有受訪人士也向記者表示,弱資質信用債利差走廓無法代表債市整體行情,整體情況仍需以利率債以及高等級信用債為主。
界面新聞經采訪獲悉,業內普遍認為,在股債蹺蹺板效應下,若股市沒有超級行情的支撐下,債市調整或已接近尾聲。其中,利率債市場已率先企穩。
“目前仍需關注周六當日的財政部會議內容,周六后債市或將基本企穩。”滬上某險資債券分析師向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