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動脈網
達芬奇國產后價格大降,手術機器人市場已有新變局。
2024年9月19日,直觀醫療全球CEO蓋瑞·古薩特(Gary·Guthart)參加36次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從公開信息來看,這位CEO上一次亮相中國是2023年10月國產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正式揭幕。這位全球CEO近期頻繁亮相中國。
頻繁亮相不僅展現了公司對中國市場的重視,也反映出中國市場的競爭壓力正在逐步增大,需要投入更多精力。
根據直觀醫療 2024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財報交流會議數據,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中國的裝機量同比下降。2024年上半年,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中國的裝機量為24臺,而2023年同期的裝機量為34臺,同比下降了近30%。盡管裝機量的減少部分受到了設備招標采購延遲的影響,但國內競爭者的崛起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為了應對競爭壓力,國產版達芬奇售價也頻繁出現超低價,達芬奇IS4000CN版本價格區間從1900萬元到1300萬元,最低中標價格相比于進口版“腰斬”。
國內品牌腔鏡手術機器人自上市兩年以來,在新裝機市場中已經開始與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扳手腕。
三家國內手術機器人裝機量大增
給直觀醫療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帶來壓力的國內品牌企業主要有三家,分別是微創機器人(圖邁腔鏡手術機器人)、精鋒醫療(MP1000)和思哲睿醫療(康多機器人)。國內品牌中這三家公司在腹腔鏡手術機器人領域的中標量處于領先地位。
根據微創機器人的半年報數據顯示,圖邁腹腔鏡手術機器人在上半年實現了7臺的商業化裝機,國內累計商業化裝機量達到了20臺。此外,海外市場訂單也超過了10臺。
另外兩家企業尚未公開具體的裝機量數據。動脈網對中國政府采購網公開招標數據和公開資料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9月,康多腔鏡機器人的累計中標量為14臺;精鋒醫療MP1000累計中標數量為11臺。(僅統計公開數據,不代表全部裝機量)
腔鏡手術機器人的商業模式的一個亮點在于后續還有手術臂和耗材的銷售,裝機后的手術量直接關系到持續的耗材收入。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1年中國腔鏡手術機器人市場設備市場規模為16.1億元,耗材市場規模為14.1億元,服務市場規模為1.9億元。耗材和服務占據一半的市場,顯示了裝機后開展手術量的重要性。
從開機率來看,國內品牌腔鏡手術機器人的表現如何呢?根據公開信息統計,截至2024年3月,圖邁手術機器人已完成手術2000例,國內耗材上半年的收入達到300萬元,手術例數正在快速增長。精鋒醫療在2024年8月宣布,其多孔手術機器人的臨床手術量已正式突破4000例。這表明國產品牌腔鏡手術機器人在產品穩定性和可靠性方面已經得到了市場的驗證。
然而,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醫院中單臺設備的平均手術量就高達千臺左右,國產品牌腔鏡手術機器人的手術量仍有提升空間。
目前,直觀醫療在中國主要銷售的是第四代產品——達芬奇Xi的進口版和國產版,在產品功能和性能方面,國產品牌腔鏡手術機器人與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相比,總體上仍存在一定差距。而國產品牌的產品則正處于快速迭代的發展階段,努力追趕。
這種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在配套手術器械方面,國產品牌腔鏡手術機器人支持的種類比達芬奇更少。手術機器人配套有源器械和無源器械,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配套器械多達50種,同時支持超聲刀、吻合器高級微創外科器械。以吻合器為例,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配備了SureForm達芬奇直線型切割吻合器,這一設備允許主刀醫生完全自主操作,自動監測鉗口內組織厚度并調整壓力,無需助手通過輔助孔操作吻合器。相比之下,大多數國產手術機器人的機械臂僅能操縱基本的刀、剪、鉗、鑷等工具,完成簡單的動作。要實現高精度的吻合器操作,需要機械臂在精度設計、驅動技術、多自由度控制和智能反饋系統方面有更多技術突破。
影像功能方面國產還需要提升表現。除直覺外科的達芬奇機器人的3D熒光內窺鏡之外,其他手術機器人廠商的專用3D熒光內窺鏡在可重復消毒能力、圖像質量、使用壽命等方面與成熟的主流品牌3D熒光內窺鏡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達芬奇Xi自2014年起就已具備3D成像和熒光成像功能,能夠提供更加立體的圖像,并在手術中利用熒光成像對血管、血流和組織進行實時可視化評估。這一方面也是國內企業追趕的重點,已有國內企業推出具備熒光顯像功能的腔鏡手術機器人,如精鋒醫療和微創機器人。
據悉,國內手術機器人企業還在與內窺鏡企業合作,共同優化影像呈現功能。例如康多機器人除了可以搭配自有3D內窺鏡系統外,還特別設計了開放的專用接口來兼容Karl Storz、Olympus等國際主流3D內窺鏡系統。
國產品牌腔鏡手術機器人覆蓋適應癥更少。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中國已有多年應用歷史,覆蓋的適應癥范圍更廣。而國產手術機器人目前還處于拓展適應癥的階段。國產手術機器人通常首先在泌尿外科和婦科兩大科室進行應用,因為這兩個科室在國內的應用滲透率較高。隨著國產手術機器人在多科室應用的推進,將有望從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手中贏得更多市場份額。
適應癥的拓展是未來國產腹腔鏡手術機器人增長的關鍵策略。國內多家采購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醫院在說明采用單一來源采購方式的原因時表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是目前已在國內注冊獲準上市的進口品牌及國產品牌內窺鏡手術控制系統中唯一能夠同時用于泌尿外科手術、普通外科腹腔鏡手術、婦產科腹腔鏡外科手術、胸外科胸腔鏡手術、胸腔鏡輔助心臟切開術等多科室,國內市場尚無其他同類產品。國產品牌腔鏡手術機器人需要獲批更多適應癥才有望進入更大的市場。
在手術機械臂設計上,四臂手術機器人可以完成更多復雜手術。國內企業思哲睿康多機器人SR1000采用了三條機械臂的解決方案。這一設計主要是觀察到在臨床使用中,醫生在使用四臂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開展手術時,多數情況下因考慮成本,只會使用其中的三條機械臂。第四條機械臂的設計主要是為了便于組織牽拉。在臨床中組織牽拉可以由助手完成。從降低成本角度SR1000選擇了三條手術臂解決方案。
國產手術機器人差異化優勢
為了縮小與達芬奇的差距,國產品牌腔鏡手術機器人除了在補齊短板,也在探索差異化路徑。
國產品牌腔鏡機器人率先推出力反饋相關功能。使用腔鏡手術機器人進行手術時,醫生失去了自然的力感知,醫生只能通過視覺估計力度。力感知可以進一步提升手術安全性。腔鏡手術機器人實現力感知主要技術路徑是封裝力傳感器實現,技術難點在于要求高精度和高可靠性,并且要實現小型化和集成化,還需要適應手術環境。
微創機器人圖邁 機器人配備了力覺感知呈現組件——力呈現。今年,直觀醫療推出的最新一代產品達芬奇5也已經實現了力反饋功能。達芬奇5利用傳感器和先進算法,能夠實時捕捉并傳遞手術過程中器械施加在組織上的力量。這種精細的力量感知和反饋機制,使得外科醫生能夠進行更精確的操作,顯著提升了手術的安全性和效果。這一產品尚未在中國市場獲批上市。圖邁機器人仍然是國內唯一具備力反饋功能的腔鏡手術機器人。
國產品牌手術機器人相比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另一大優勢在于遠程手術功能的探索。國產品牌腔鏡手術機器人在遠程手術方面進行了更多嘗試。遠程手術要求極低的通信延遲和高度穩定的數據傳輸,任何延遲或連接中斷都可能導致手術操作的不精確,甚至危及患者安全。手術過程中需要傳輸大量實時圖像和傳感器數據,高分辨率的圖像傳輸和力反饋信號的實時傳輸對于手術的精確性和安全性至關重要。
國產品牌腔鏡手術機器人已經成功開展跨洲手術。精鋒遠程手術系統憑借低延遲和高保障的雙重優勢,采用“多網融合”、“加密傳輸”、“雙臺控制”等策略來確保遠程手術的順利進行。該系統已在泌尿外科、婦科、普通外科等領域開展遠程手術應用,并實現了跨洲遠程手術。微創機器人也在國內外開展了近200例遠程手術。
以上的差異化都在功能層面,國內也有企業探索在結構設計區別于達芬奇手術機器人。
國內企業瑞龍外科、核動醫療正在研發分體式手術機器人和分床式手術機器人,與以達芬奇為代表的一體式手術機器人形成了明顯的差異化產品。
分體式手術機器人系統的特點在于,其各個機械臂擁有獨立的臺車,能夠在手術過程中根據需要擺放在手術床旁的不同位置。這種設計相比一體式手術機器人,提供了更高的靈活性和自由度,使得手術機器人能夠更好地適應各種手術需求。
為了應對國產競爭者帶來的壓力,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也已經實現中國生產,拿到國產醫療器械注冊證,實現國產化。在價格上,國產版達芬奇售價也已經大幅降低接近國產品牌。
此外,全球范圍內推出的達芬奇5再次拉開了與同類產品差距,具備更強算力和更好的數字化體驗。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此前產品在中國的獲批時間往往晚于海外三四年,所以,達芬奇5預計三年內將在中國上市,還會給國內品牌產品迭代帶來新的壓力。
醫療設備更新換代將拉動手術機器人市場增長
當下,腔鏡手術機器人正迎來有史以來最好的市場機遇。腔鏡手術機器人配置證管理類別下調及規劃數量增加,帶來了裝機量的大幅增長。
政策支持的機遇還有望進一步放大,國家政策的扶持為國產品牌腔鏡手術機器人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近期發布的《關于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通知,計劃安排約3000億元的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用于支持醫療設備更新換代。本次醫療設備更新換代有望釋放對于手術機器人的需求,湖北省發改委印發的《湖北省推動醫療衛生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支持醫院配置升級,包括手術機器人在內的高端醫療設備。這預示著國產手術機器人在設備更新升級中將有更多的市場機會。
出海市場也將帶來新機遇。國產品牌腔鏡手術機器人在國際市場上也取得了顯著成績。例如,微創機器人利用其全球渠道成功實現了海外銷售。隨著全球對高端醫療設備需求的增加,以及國產手術機器人技術實力的提升,國產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不斷增強。
產業利好的不斷出臺、國內產業鏈的成熟升級、臨床需求的加速釋放疊加為國內腔鏡手術機器人市場發展帶來多重利好。國內品牌已經逐漸開始初露鋒芒,未來形成分庭抗禮之勢還需要打磨核心競爭力。腔鏡手術機器人商業模式決定了這是一個考驗長期競爭的市場。穩定可靠的產品力、與時俱進的產品迭代能力是長期競爭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