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盧奕貝
界面新聞編輯 | 牙韓翔
2024年夏季,飲用水市場混戰格外激烈。
先是4月,農夫山泉重啟純凈水產品,推出有別于紅瓶天然飲用水的綠瓶產品。綠瓶水上市之初,售價與紅瓶水一樣,基本都是2塊錢。但到6月飲用水的消費旺季,價格戰開始打響,農夫山泉在部分渠道開始全面降價,把綠瓶水賣到9.9元12瓶。此舉也引發了怡寶、康師傅等企業的跟進。其中,今麥郎甚至在部分渠道把藍標水賣到6.8元12瓶。
激戰背后,瓶裝水品牌們也開始了上游產能的比拼。
事實上,和乳業爭奪上游奶源一樣,對于瓶裝水尤其是飲料品牌而言,水源地是持續發展的根基。此外,受物流成本影響,包裝水尤其是低價包裝水的銷售存在區域范圍限制。
一位水產品生產企業負責人在接受《新京報》采訪時稱,飲用水行業有“500公里運輸半徑”的理論,即為包裝水銷售要在距離產地500公里以內,尤其是1元至2元價格帶的包裝水;超過500公里,運輸成本會提高,從而壓縮產品利潤。
進入今年第三季度,頭部品牌們紛紛加碼。比如,農夫山泉在武夷山、黃山和霧靈山三大生產基地都進行投資擴張產能。其中,農夫山泉黃山生產基地第二條生產線已投入試生產。
娃哈哈也在加快腳步。9月份,武漢宏勝恒楓飲料有限公司年產68萬噸智能化純凈水生產項目開始試樁,正式進入樁基施工階段。該項目位于武漢宏勝恒楓飲料有限公司內,由宏勝飲料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約4.5億元建設。

8月16日,浙江省溫州市生態環境局文成分局發布的一份環評文件顯示,華潤飲料擬投資5億元,建設華潤怡寶浙江溫州生產基地項目,擬設飲用水生產線3條、PET飲用水瓶坯生產線1條,共計4條生產線。
此外,景田包裝飲用水西南生產基地項目也于7月份開工,其中一期引進5條年產75萬噸純凈水生產線及相應配套的功能設施,投產后可日產包裝飲用水178萬瓶,年產值可達1-2億。
最新加入這場競賽的是今麥郎。
9月19日,河源國家高新區發布的一份環評文件顯示,今麥郎投資1.5億元改擴建今麥郎飲品河源生產基地,改擴建后全廠年產軟化純凈水2880萬包(折38.02萬噸),涼白開2160萬箱(折28.51萬噸),茶、果汁飲料4533萬箱(折34萬噸)。
而在如今飲用水激烈的競爭下,今麥郎要想突圍并不容易。
今麥郎飲品河源公司主要產品有“涼白開”“藍標”“茶萃”等,總投資7億元,占地面積約150畝,共規劃國際先進生產線6條,目前已安裝3條,正在安裝1條,全面投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13.5億元,年納稅1.3億元。
今麥郎旗下飲料矩陣包括包括純凈軟水“藍標”、熟水“涼白開”、高偏硅酸礦泉水“今礦”三大系列,以及茶萃等飲料產品。其中,藍標水是今麥郎2006年切入水市場時的通路產品、流量產品;而涼白開是今麥郎的得意之作,2016年以“熟水”概念開創全新品類;今礦則是今麥郎在2023年推出的中高端線產品。
而藍標水、熟水“涼白開”、礦泉水“今礦”,分布覆蓋1、2、3元不同價格帶。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今麥郎在全國建立了24個生產基地,擁有53條國際先進的包裝水生產線。

雖然今麥郎憑借“熟水”概念獲得成功,2022年,涼白開的銷售額已經超過了30億元。但這也引來了其他瓶裝水品牌的效仿,比如2020年康師傅的“喝開水”進入市場。而藍標水無疑是今麥郎眼下的戰略重點品類之一。
據今麥郎飲品2023年3月份發布的數據顯示,藍標水2022年賣出90億瓶,累計銷量突破500億瓶。而今麥郎董事長范現國曾在公開演講時透露了藍標水當年的目標:“要做到5億包,120億瓶”。即便是以6.8元12瓶的價格推算,今麥郎藍標水的銷售規模估計在30億元以上。
從市場情況來看,藍標水與一眾定位1元價格帶的水形成錯位競爭。快消品線下零售監測機構馬上贏數據顯示,今麥郎藍標水在三線城市級以下市場較為強勢,其在三線城市及以下市場包裝水類目中的市占率均高于一線、新一線和二線城市市場。
但據智研咨詢《瓶裝水行業研究報告—2023年中國瓶裝水發展環境、供需態勢及投資前景分析》,瓶裝水市場集中度較高,2021年農夫山泉、怡寶、康師傅、娃哈哈、百歲山、冰露等排前6名的企業市場份額就超過了80%,今麥郎還未能擠上牌桌。
從目前來看,各家都在紛紛加大產能建設,進一步強化自己在該賽道中的地位,留給后來者的空間或許已經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