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節點財經 九才
公司老板去哪兒了?應該有很多關注酒便利的人都在問這個問題。
就在不久前,酒便利突然發布公告,宣布已收到其控股股東河南僑華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的告知函,根據告知函的內容,河南僑華已無法與公司實際控制人余增云取得聯系。
也就是說,酒便利實控人余增云失聯了。盡管在公告中,酒便利宣稱目前公司經營一切正常,余增云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本次事項不會對公司產生重大影響。但是,老板聯系不上了,對公司沒有影響,這個你能信?
雪上加霜的是,作為酒便利主辦券商的光大證券隨后進一步發布公告,表示作為控股股東的河南僑華目前已質押出其所持酒便利股份比例達到了96.26%,并表示實控人或有可能發生變更的風險。
在“老板去哪兒了”的疑問中,酒便利2024年上半年的財報更顯得扎眼。根據半年報數據,2024年上半年酒便利實現營業收入9.51億元,同比增長9.6%,歸屬凈利潤1136.63萬元,同比下降48.77%。
明顯的增收不增利。而在半年報發布的同時,酒便利還發布了一份《第三屆董事會第十六次會議決議公告》,將管理層的問題顯露出來。
01 頻出“反對票”,董事會有點亂套?
在這份決議公告中,有1名董事對2024年半年度報告投反對票,并對企業經營決策提出異議。這位董事反對的原因是,他認為公司各項費用增加與收入增加不成正比,導致利潤大幅度降低;公司經營數據存在異常,經營決策不符合商業實質。
而在酒便利的董事會上,這樣的“反對票”并不是頭一次出現。
比如2022年第二屆董事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需審議的議案包括2021年董事會工作報告、總經理工作報告、年報、財務決算報告、財務預算報告、利潤分配方案等各項內容。當時也有1位董事投出“反對票”,反對理由是對年報部分數據存異議。
再比如第三屆董事會第五次會議中,計劃審議公司全資子公司向關聯方采購商品等議案。“反對票”稱,目前市場形勢不好,且采購單價高于當年下半年的市場價,該酒出貨困難,可能會造成庫存積壓,不同意再大量購貨。
第三屆董事會第九次會議計劃審議2022年度財務決算報告、財務預算報告、續聘2023年度審計機構等議案。對此,有董事認為,管理費用過高、預算不合理、要求更換審計機構。
到了2024年,在4月30日召開的第三屆董事會第十四次會議上,對2023年度董事會工作報告、總經理工作報告、年報、財務決算報告、財務預算報告等議案。仍然有“反對票”對公司利潤、公司董事會、高管管理及經營能力等提出質疑。
隨著董事會內部頻頻爆出質疑,監管層也注意到了相關情況。
8月14日,酒便利收到了2023年年報問詢函。針對董事對2023年度利潤質疑,對公司董事會、高管管理及經營能力質疑的情況,問詢函要求其說明是否已與異議董事溝通具體異議理由。此外,監管部門還重點關注了2023年度酒便利經營業績大幅增長、往來款項、銀行借款等情況。
酒便利的業績情況,成為公司內外關注的焦點。
02 業績“過山車”,為何被質疑?
正如本文開頭提到的半年報數據,酒便利在今年上半年的業績讓人喜憂參半,增收不增利。細看各項財報數據可以發現,報告期內,酒便利的營業成本為7.83億元,同比增長9.93%;銷售費用1.1億元,同比增長20.44%;管理費用2329.96萬元,同比增長25.96%;財務費用1654.85萬元,同比增長52.47%。
與此同時,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下降81.09%。
不難發現,各種成本的大幅上漲,必然在一定程度侵蝕凈利潤。而對于費用增長,酒便利給出的解釋多與公司擴張、新開門店相關。
但是,回顧過去幾年酒便利的業績情況,《節點財經》發現這家酒類連鎖公司的凈利潤波動幅度非常夸張。從從2019年至2023年,酒便利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03億元、0.21億元、0.62億元、-0.21億元及0.31億元,對應的增幅分別為-58.85%、529.55%、201.39%、-133.64%及254.35%。
如果不穩定的業績表現,引起質疑似乎也屬正常現象。其中,比較典型的2023年的財報。數據顯示,酒便利2023年營收為17.45億元,同比大增85.58%,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131萬元,同比更是大增254.35%,較上一年度成功扭虧為盈。
但是,這份財報首先就遭到公司董事的質疑,進而收到了監管層的問詢函。其實,了解當前酒水市場的朋友都不難明白,酒類終端消費目前普遍處于疲軟狀態,壓貨、價格倒掛都已經成為正常現象。茅臺經銷商都要扛不住降價了。這種情況下,酒便利作為酒類終端連鎖業務的代表之一,與整個酒類終端市場的關聯性上,似乎確實有些不匹配。
當然,酒便利到底是因為何種具體原因導致業績波動如此之大,目前也許只有其內部管理層自己知道。但是,隨著實控人失聯,管理層被頻頻質疑,其真實的經營情況正在顯現。
03 頻換董事長,還能走多遠?
酒便利的內部管理之所以看起來有些混亂,和公司頻繁換帥不無關系,這背后則是公司股權的頻繁變更。
從2022年至今,酒便利已經換了三任董事長。2022年5月,酒便利創始人、董事長王雪退出,劉鵬接任;2023年5月,劉鵬辭職,由蔡立斌接任并任職至今。
酒便利在2010年由王雪、沈麗波以及張立在河南省鄭州市共同創立。2013年,酒便利在鄭州地區的業績實現了突破性增長,成功跨越1億元大關。到了2016年8月,酒便利登陸新三板,成為備受公眾矚目的酒類連鎖公司。
此后,酒便利不僅獲得河南國控互聯網產業創投基金及仁懷醬酒集團數億元注資,還吸引了新盛林及北京正一堂等公司入股。從2010年至2020年,可以說是酒便利跑馬圈地、資本擴張的十年。
但是,2020年之后,酒便利的發展開始陷入困境,業績開始“過山車”,而這離不開其向全國擴張的戰略決策。特別是在北京等核心市場,人工房租以及經營成本極高,而酒業連鎖模式又是快消、圈層、社交傳播等多種營銷模式的集成,酒便利單一模式解決不了連鎖店的問題,這就造成其單店盈利能力并不穩定。
隨著業績增長進入瓶頸,酒便利創始人王雪萌生退意,2022年至2023年,通過特定事項協議轉讓、大宗交易、表決權委托等方式逐步減持所持酒便利股份。另一方面,河南僑華接盤了王雪大多數股權最終以52.98%的持股比例成為酒便利第一大股東及實控人。
但是,換了老板之后,從酒便利頻頻出現的公司決議“反對票”不難發現,其管理層并不穩定,實控人并未完全得到公司認可。由于余增云失聯,其掌控的華僑控股集團陷入嚴重的兌付危機,其持有股權的高比例質押狀態使得酒便利的控股權并不穩定。
就在結束不久的酒業領軍50人大會第四屆峰會上,酒便利董事長蔡立斌還曾表示,在酒業調整期,進攻是最好的防守。也許,在他看來,酒便利應該繼續保持擴張。這樣的表態,是給自己打氣,還是做給外界看,不得而知,但很有可能還是會有董事反對。
這樣的酒便利,能走多遠呢?知道我們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