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唐卓雅
界面新聞編輯 | 謝欣
近日,中國證監會對健康160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健康160”)的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予以確認。這意味著健康160已經完成了向中國證監會的備案程序。
早在2023年年底,健康160就已遞交港交所上市申請,申萬宏源香港、清科資本為聯席保薦人。據健康160招股書顯示,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數字醫療健康服務平臺,通過連接醫療健康機構、醫護人員和個人用戶,提供醫療健康服務,包括嚴肅醫療及消費醫療服務。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按2022年通過平臺掛號的數量計算;截至2022年12月31日合作醫院數量計算;截至2022年12月31日合作的三級醫院數量計算;截至2022年12月31日接入平臺的醫護人員人數計算,健康160是2022年中國數字醫療健康綜合服務行業最大的數字醫療健康服務平臺。
實際上,這并非健康160首次上市。健康160前身為2005年成立的深圳寧遠,2015年,為籌備在新三板掛牌,深圳寧遠完成股份制改革并成功掛牌,但考慮未來業務策略及維持于新三板掛牌的成本,深圳寧遠于2018年6月13日自愿終止在新三板掛牌。在新三板掛牌期間,即2017年6月,深圳寧遠正式更名為“健康160”。
健康160的產品和服務可以大致分為數字醫療健康解決方案、在線營銷解決方案、數字醫院解決方案、在線健康服務、醫藥健康用品銷售等五部分。
其中,醫藥健康用品銷售為健康160貢獻了最多的業務收入,2020年至2022年,公司醫藥健康用品銷售貢獻營收分別為1.55億元、2.64億元、3.85億元,占總營收的55.56%、62.17%和73.33%;提供數字醫療健康解決方案營收分別為1.24億元、1.59億元、1.41億元,占總營收的44.44%、37.59%、26.81%。
但毛利率最高的業務為數字醫療健康解決方案,2020年至2022年,毛利率則分別為73.1%、76.6%、72.8%;醫藥健康用品銷售的毛利率則分別為7.9%、4%、4.1%。
健康160的醫藥健康用品銷售業務,通俗來說就是“賣藥”,近些年來該業務的增長主要由于其批發模式的擴張,與零售銷售模式相比,批發模式通常涉及更大的銷售額,并且在單筆交易中促成更多產品的銷售。
目前,健康160的醫藥健康用品銷售業務主要以批發模式為主,該模式的營收占比從2020年的44.8%提高到2022年的79%。但與零售模式相比,批發模式的特點為毛利率低。因此,健康160的該業務毛利率從2020年的7.9%下降至2022年的4.1%。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160零售模式產生的收入在2020年至2022年之間保持相對穩定,但2023年上半年大幅減少,主要由于一宗牽涉其附屬公司一六零醫藥的法律訴訟帶來的不利影響,而一六零醫藥主要從事醫藥健康用品零售業務。
截至招股書顯示的報告期,健康160尚未實現盈利。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健康160分別實現收入2.79億元、4.23億元、5.26億元、2.69億元,同期分別虧損0.3億元、1.52億元、1.2億元、0.25億元,累計虧損超3億元。
健康160解釋虧損原因為,由于公司正處于開發服務及產品、擴大醫療資源以及增加平臺流量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成本及費用。其銷售及服務成本主要包括存貨成本、技術服務費用、雇員福利開支、及物流費用。其中,存貨成本占比較高,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存貨成本分別為1.4億元、2.50億元、3.65億元,占同期銷售及服務成本比例高達79.5%、86.3%、89.5%。
顯然,存貨成本是健康160最主要的成本。并且,健康160在招股書中表示,預計存貨成本將繼續成為其銷售及服務總成本的重要部分。醫藥健康用品購買價格的變動已經并將繼續影響健康160的銷售及服務總成本以及毛利率,若無法控制該等成本,可能會嚴重影響盈利能力。
除了健康160之外,近段時間,有多家數字醫療健康服務平臺赴港上市。7月9日,方舟云康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舟云康”)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該公司稱其專注慢病管理,主營綜合醫療服務、線上零售藥店服務、定制化內容及營銷解決方案。9月13日,健康之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健康之路”)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主要為個人、企業及機構客戶提供健康醫療服務及企業服務及數字營銷服務。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幾家公司也均處于虧損狀態。方舟云康2021年至2023年年內虧損分別為3億元、3.83億元、1.97億元,累計虧損8.8億元。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健康之路年內虧損分別約為1.55億元、2.56億元、3.14億元及5727.5萬元,三年半累計虧損7.8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