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宋兵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及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港航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正逐漸滲透到港航業的各個環節。在此宏大背景下,港航業作為國際物流鏈條的關鍵一環,如何通過數字化轉型為行業賦能,成為了業界關注的焦點。
日前(9月25日),以“開啟數智新未來·賦能港航新發展”為主題的第九期海絲沙龍在浙江寧波舉行。來自全球港航各領域的專業人士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數字化”如何為港航業注入新活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全球港航業的繁榮貢獻力量。

“方興未艾”與“躬身入局”
數字技術的出現如同劃破黑夜的曙光,為港航業帶來了新的希望。當前,數字化的觸角已逐步延伸至港航業的各個角落。以港口為例,過去貨物裝卸依賴人力調度,效率低下且易出錯。如今,通過引入數字化港口管理系統,實現了對貨物裝卸的實時監控和智能調度,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和準確性。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水運所實驗室主任黃俊在海絲沙龍主題演講中表示:“智慧港口是傳統港口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目標,旨在推動港口規劃、建設、經營、管理各環節實現‘用數字說話’和‘用數字決策’。”
他認為,港航業的數字化正如火如荼,方興未艾,其動因在于數字化是港航業未來發展的基本趨勢,是交通行業發展邁入新時代的重要標志,也是交通強國建設的本質要求。
而專注于港航大數據服務的寧波航運交易所(下稱“寧波航交所”),無疑是港航業數字化道路上的見證者、參與者與推動者。自 2011 年成立以來,寧波航交所積極投身于港航業的數字化改革浪潮之中。寧波航交所數據運營部副經理汪健在主題演講中介紹道:“寧波航交所利用大數據大力促進航運業的信息共享、效率提升以及管理強化。”

據了解,近年來,寧波航交所以國家發改委數字經濟試點重大工程項目——航運大數據中心為依托,深入研究并發布了具有國際航運影響力的海上絲路指數、國際集裝箱運價掛鉤產品,推出了全國首個港航物流領域數據交易平臺,精心打造港航數據交易生態,為政府決策、企業經營等提供了強有力的大數據服務支持。
數據清晰地顯示,近年來寧波航交所提供的海上絲路指數、大數據中心以及各類信息化服務平臺等服務,數據量已超過 20 億條,涵蓋了全球 1000 余個港口和 28 萬余艘國際船舶。
港航業數字化的“新角色”
隨著航運業的飛速發展,航運金融行業迫切需要通過數字化轉型來提升服務效率與質量,以滿足全球貿易和航運業的龐大資本需求。而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為航運金融提供了更為高效、精準的交易和風險管理工具。當下,數字化轉型已然成為航運金融行業的重要發展趨勢,它將有力推動金融服務朝著智能化、自動化和個性化的方向邁進,從而極大地提高服務質量與效率。
在本次沙龍上,浙江海港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海基部首席客戶經理陶意涵介紹,其所在公司積極順應數智化轉型與互聯網發展趨勢,現已成功上線 “浙江海港融資租賃數智核心業務系統”,期望通過數字化技術有效提升金融水平。

據了解,該系統全面優化了租賃業務的全流程管理,明確了各環節職責,極大地提高了操作直觀性和風險監控能力。項目審批和放款流程縮短至半月到一月,速度遠遠快于銀行。陶意涵表示,“這有助于公司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推出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新產品和新服務。”
陶意涵還透露,該系統后續將接入寧波海事局 “航運數治平臺” 并建設數智聯盟,“以此突出數字化在提升金融服務效率中的關鍵作用。”
氣象導航對于航運業至關重要,尤其是在遠洋運輸中,對氣象條件的需求更為迫切。
在本次沙龍上,中國氣象局北京全球氣象導航公司副總經理王新介紹了其所在公司服務全球船舶與航線的氣象導航“5+1”服務體系,包括云端服務平臺、船端服務系統、移動端、岸端和后端服務,以及伴隨式的專家服務。初步統計,今年第一季度,該公司為航運企業節省里程16000海里,增加了海運企業的效益。
王新提出,基于未來數字化的“泛在互聯”與“實時感知”、“價值鏈融合”與“跨界創新”、“人工智能”與“人類智慧”協同等鮮明特點,應“將氣象作為生產要素融入航運的全價值鏈”,實現跨界創新。
“把握機遇,直面挑戰”
盡管港航業的數字化轉型已邁出了重要的步伐,但在前進的道路上,依舊面臨著諸多嚴峻挑戰。
對數字化認識不足,導致目前仍有部分航運企業對數字化轉型持保守態度,固守傳統經營模式,不愿意作出改變。
作為航運業領先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Veson Nautical先進的軟件系統極大地提升了航運企業的運營效率與決策能力。Veson Nautical亞洲區商務總監高曉凡在本次沙龍上在本次沙龍上分享了他的經歷,“有船東親口告訴我,航運業是傳統行業,不需要數字化,不需要軟件。”同時,盡管大多數航運企業已經開始探索數字化,但經營管理數字化往往被邊緣化,而實際上它同樣重要。
高曉凡著重強調了航運運營管理數字化的重要性。他指出,航運業雖然傳統,但數字化轉型對于提高決策質量、降低成本、減少人為失誤至關重要。

事實也證明了他的觀點。數據顯示,全球海事從業者超過150萬人,海事相關活動每天會產生超過1.2億條數據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使用軟件而采取人工操作,將會產生令人沮喪的結果。Veson Nautical的一項調查研究表明,每年由人工失誤對海事行業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竟然多達5.41億美元。
“憑借一套優秀的操作系統提供的自動化流程以及對于風險控制上的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有效減少人工失誤帶來的損失。”高曉凡指出,數字化給航運公司帶來的優勢包括數據支撐決策、自動化流程、風險管理、成本降低、合同管理等。
他認為,“航運業的數字化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對此,黃俊指出,“港航業全體參與者要共同直面數字化挑戰、迎接歷史機遇。”
對于啟動數字化的建議,高曉凡給出了六個關鍵要點:選擇專業的海事數字化方案供應商、追求100%的需求滿足、確保項目落地、考慮系統的未來更新能力、借鑒同行經驗以及考慮系統間的兼容性。
黃俊則表示,港航數字化任重道遠。并提出了港航業數字化的倡議,包括變革數據共享機制、推動交易平臺建設、加強技術合作與交流、做好制度保障和數據安全。
來源: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