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熹瓏
“過去十年,農業無人機從每臺20萬元的單價,下滑至每臺4萬元。從功能上看,也從農藥噴灑的單一功能,發展為播撒、噴灑、航測及農田運輸的四大功能。技術進步不僅體現在尖端技術的應用,更多是完成了整個產業鏈的整合,包括規模化。”
在9月26-27日舉行的2024年《財富》世界500強峰會上,極飛科技聯合創始人兼高級副總裁龔槚欽演講時表示,在技術的發展下,農業無人機逐步從一個單一的農業生產工具變成了一個將農業生產數字化的媒介。
總部位于廣州的極飛科技是國內農業無人機制造巨頭。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極飛的智慧農業產品累計服務面積達到17.2億畝次,在運行的農業無人化設備超過13萬臺,遍布全球63個國家和地區。
龔槚欽認為,相比其他產業,農業無人機幾乎沒有什么競爭,更多是跟時間賽跑,“全球的人口老齡化,特別是農村老齡化、氣候變化,包括一些爆發的地緣政治危機,在這個背景下跟時間賽跑。”
海外市場是國內農業無人機企業另一個增長領域。據極飛官網,2022年,公司海外業務整體增速為128%;其中,東南亞、拉丁美洲市場業務同比增長分別達到155%和248%,歐美市場增速也超過了100%。
極飛科技創始人兼CEO彭斌此前受訪時則提到,2023年極飛科技的海外業務占比已經達到30%。
極飛科技方面向界面新聞指,目前認為發展會比較快的是東南亞一帶,例如越南。越南的種植模式跟國內相似,均以水稻為主,農村結構、氣候環境也與中國相近,極飛在大田作物上的成熟應用模式可以更快落地產出。
越南為世界第二大水稻出口國,2022年就出口了超過700萬噸大米,但其背后的種植群體以抗風險能力較弱的小農戶為主,農業無人機潛在需求大。
同樣位于東南亞的泰國亦是最重要的糧食出口國之一,主要種植水稻、橡膠、甘蔗、木薯、玉米等農作物。去年,極飛和農牧食品龍頭泰國正大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動農業無人化設備在泰國的應用與普及。
此外,巴西也是極飛重點拓展的市場。巴西是世界主要大豆出口國,目前共有390萬個家庭農場。這些中小農戶擁有全國23%的農業用地,滿足了巴西本地70%的糧食消費量,但其機械化水平卻僅為12%。
近年來,極飛已經將農業無人飛機、農業無人車等自研產品引進巴西市場。官方稱,靈活高效、操作簡單的智能農機設備,更適用于巴西家庭農場的中小規模農業生產。
一方面,農業無人機需求漸增;另一方面,政府的監管政策較為寬松,兩個因素疊加,使東南亞和拉美地區成為增長快速的新興市場。
相比之下,歐美地區對無人飛機的使用則有嚴格的法規監管。例如在美國,運營農業無人機需要獲得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對監管標準中部分條款的豁免;在英國,則要獲得英國民航局的運營許可。
據極飛官網消息,自2022年來在歐美地區的合規運營上已取得一定進展,極飛V40和P40農業無人飛機正式成為瑞士聯邦農業處認證的噴灑設備,V40也獲得了美國聯邦航空局授予的商業運行豁免證明;此外,V40、P40、XP2020均獲得了英國民航局的運營許可,成為首批在英合規開展農事作業的農業無人飛機。
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全球智慧農業市場規模超1.2萬億元,其中發達國家智慧農業單年市場空間為4350億元,發展中國家為8175億元。
但龔槚欽指出,農業無人機出海中,還面臨基礎設施和渠道相對缺乏、地緣政治等挑戰。
首要的挑戰是基礎設施缺乏。龔槚欽表示,“在出海過程中,我們發現在中國發展起來的農業無人機公司,比較依賴基礎設施,但很多國家仍相對缺乏,我們的技術要倒退來滿足海外的市場。”
在極飛的智慧農業生態系統中,數字農業基礎設施是重要的一環,需要在農村地區鋪設RTK基站,建立起厘米級高精度的農田導航網絡,同時采集高清農田圖像以及氣象、土壤等多維度信息,為智能農機的運作提供數據支持。
“所有無人機不用人操作,但是它依賴于5G網絡和很好的北斗導航,即使是美國、巴西兩個最大的海外市場,我們會發現沒有5G網絡在農田里,巴西就更不用說了。”龔槚欽指出。
他進一步提到,農業無人機出海的第二個挑戰在于行業里沒有現成的渠道,要么是賣傳統農機、賣拖拉機的,以機械為主;要么是賣農資農藥的,是種地為主,沒有中間的IT公司,在農村里,很少有面向農民賣IT設備的渠道。
第三個挑戰是地緣政治,“這幾年俄烏沖突,導致無人機出口面臨很大的挑戰,所以我們也要做非常多技術上的限制、銷售上的限制,防止農業用途的無人機設備進入到戰場或別的場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