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資界 楊繼云
鄭志剛揮一揮衣袖。
9月26日,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發出公告稱,鄭志剛辭任公司行政總裁,以便投放更多時間于公共服務及其他個人事物。此外他已調任公司非執行董事及非執行副主席。
至此,盛傳了24小時的新世界人事地震終于官宣成真。
外界驚訝不已。作為周大福和新世界集團創辦人鄭裕彤之孫,鄭氏家族的第三代,鄭志剛這幾年密集出現在大眾視野當中,頗有成為正式接班人之態。如今卸任,讓人感到意外。某種程度上,這也是當前中國企業接班大潮的一個縮影。
45歲豪門第三代意外辭職
鄭志剛正退出新世界的臺前。
根據公告,他所辭任行政總裁一職,將由新世界首席營運總監馬紹祥接替。于是乎,中國香港豪門集團走馬換將,61歲的職業經理人站到了高點。
鄭志剛的擔子卸得徹底,他同時辭任新世界發展的執行副主席之位,并一同辭任了家族企業周大福集團執行董事、新創建集團非執行董事,以及新世界百貨中國非執行董事及主席等職務。
為何請辭?昨天下午,新世界發展2024財政年度全年業績網上新聞發布會上,鄭志剛做出解釋:
“人生應該不斷學習,盡自己所長。經過很長時間的深思熟慮,我決定在人生的下一個階段投放更多時間在社會公益上,為香港與祖國發揮更大的貢獻。”
但他并未放棄自己一手創建的K11——今后,鄭志剛將擔任新世界發展非執行副主席,“繼續為K11的商業策略盡一份力。”
面對鄭志剛的離開,鄭氏家族的二代掌門人鄭家純表示支持,“深信他能為社會帶來更多正面及深遠的轉變。”而新世界發展將交由專業團隊管理,并成立管理委員會,以促進集團業務發展及持續提升企業管治水平。
在此之前,鄭志剛的卸任幾乎沒有征兆。大約半月前,鄭志剛接受海外媒體采訪時還曾提及,集團今天面臨的環境是多年來最緊迫的,他正與團隊采取一系列強有力的硬措施,重新定位、調整策略,“從債務再融資、出售非核心資產到努力吸引旗艦品牌進入我們的零售業務,困難中蘊藏著機會。”
能夠為此次辭任寫下注腳的是,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年度業績顯示,新世界發展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股東應占虧損為118.07億港元,這是集團20年來首次出現年度虧損。而集團股價今年已累計跌去超30%。
有人退,有人進。不久前,鄭氏家族旗下家族辦公室“周大福企業”宣布成立行政總裁辦公室,由鄭家純的第三子鄭志亮出任聯席CEO,與鄭志亮一同參與管理的還有曾安業、何智恒二人,分管不同地區的投資業務。
這次安排的決策人正是鄭家純。現在,馬紹祥接替鄭志剛,不禁讓人想起去年底鄭家純對外發聲:若家族生意不適合家族成員打理,可以向外招聘,他的去留讓股東會決定。
傳出要賣掉K11,一覽鄭志剛的事業版圖
鄭志剛一直活躍在商界。
可以梳理出他大致的成長軌跡:年少時前往美國學習生活,大學在哈佛大學主修文學,畢業后只身去了日本,在斯坦福大學京都研究中心安靜做了一年文藝青年,研究文化、哲學和藝術。
他曾在采訪中說過,“我相信人文、歷史及所有涉及人生觀的東西,需要在年輕時系統學習,這是做事的基礎。”
后來,鄭志剛又在瑞銀、高盛等頂級投行工作數年,積累投資和管理經驗。直至2006年,鄭志剛主動選擇回歸家族。次年,他便迎來一個大顯身手的機會。當時新世界百貨準備IPO,鄭志剛主動請纓加入,利用在資本市場的實踐優勢助力家族,幾個月后新世界百貨成功在港交所掛牌。
2007年,鄭志剛出任新世界執行董事,此后歷任聯席總經理、執行副主席及總經理等職位,并在2020年改任執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被視為最有可能的新世界第三代繼承人。
新世界官網資料顯示,此前鄭志剛主要掌管公司物業發展和投資項目的策略性方向,其中最為標志性的就是創辦“K11”品牌,這也算是他構建個人事業版圖的開端。
2009年起,將文化藝術和傳統商業結合,鄭志剛創辦香港尖沙咀K11 Art Mall,這是全球首家購物藝術館,開業第一年就實現盈利,十幾年來已發展為香港年輕力地標。以此為基點,鄭志剛為K11開啟向內地的擴充之路。2013年,內地第一家K11在上海開業,此后又陸續在武漢、廣州、沈陽、寧波、無錫、廈門、杭州、天津等城市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在昨天,新世界發展公告稱與鄭志剛全資擁有的公司AC Group Linmited簽訂了五份公司股權出售協議,向鄭志剛轉讓5家關聯K11公司股份。
不過,對鄭志剛有著特殊意義的第一家K11卻可能被轉手。上個月,消息稱華潤隆地計劃斥資90億港元,洽購由新世界發展公司在尖沙咀河內道運營的K11 Art Mall。這一幕拭目以待。
而在家族生意與創業之外,鄭志剛早已涉足投資圈。
2017年,鄭志剛、鄭彥斌聯合成立C資本。彼時鄭志剛表示,這是一家面向全球家族的投資俱樂部,致力于連接中西,創建針對千禧一代和Z世代群體并以科技、生活消費、傳媒為主的全球生態圈。
在外界印象中,中國香港的富豪較為依賴金融和地產,與新興產業疏遠。但C資本一直密切關注著與自家傳統產業無關的新興產業和硬科技企業,梳理其過往的投資案例,包含了智元機器人、貨拉拉、商湯科技、SHEIN、壁仞科技、Helen’s小酒館、滿幫、京東物流、小鵬汽車、蔚來汽車、美國健身產品零售商Bandier、線上珠寶租賃平臺Flont、潮流產業集團YOHO等等。
這兩年,鄭志剛還在努力推動香港家族辦公室影響力。去年他出任香港財富傳承學院董事局主席,致力于帶領和締造中國香港成為領先國際的家族辦公室樞紐。
他密集出現在大眾眼前,卻最終向家族事業揮了揮手。
接班不易
誰能成為鄭氏家族的接班人?
答案愈發撲朔迷離。香港豪門鄭氏的崛起之路常常為人津津樂道——上世紀30年代,戰火蔓延到廣東順德,綢緞商人之子鄭裕彤與家人告別,出發前往澳門。此行,他要去投奔父親的至交周至元,周至元在澳門經營著一家周大福金行。后來,鄭裕彤與周至元長女周翠英喜結連理,1956年,鄭裕彤從岳父手中繼承周大福。
被稱為“鯊膽彤”的鄭裕彤在生意場上果斷且勇猛,在珠寶界闖出名堂后,又開始涉足房地產,成立新世界。彼時,手握兩大企業的鄭氏家族,也與李嘉誠、李兆基、郭得勝家族并稱為香港“四大家族”。
2012年,鄭裕彤宣布退休,把主席與執行董事交椅轉到了長子鄭家純面前。轉眼間,鄭氏家族的第三代也悉數登場,鄭家純的三子——鄭志剛、鄭志明、鄭志亮以及女兒鄭志雯,各自執掌一方業務,分工明晰。
其中,鄭志剛曾一直被認為是已故創始人鄭裕彤看好的第三代繼承人選,曾有新世界內部高層對外表示,祖父很看好鄭志剛,“很想培養他”。
一代又一代的創業家無可避免地老去,如今新世界集團顯然也面臨著交棒難題。2023年末,鄭家純罕見接受采訪,直言不諱道,“接班人要德才兼備,這個人不易找到。我仍在觀察中,但是感覺不容易物色到。”
盡管眼下的局面,并不意味著鄭志剛無緣接班,但細想起來,那些讓外界以為可以呼風喚雨的家族繼承者們,接班之路遠沒有一帆風順。
時至今日,家族傳承擺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面前。中國的第一代創業者在經歷近40年的奮斗后,無論是企業資產還是家族財富都積累到一定規模,但同時他們也早已過了知天命的年紀,面臨著退休。
于是,如何體面地將企業傳承下去,成為了重中之重。波士頓家族企業研究協會的一組調查數據表明,30%的家族企業能夠成功傳到第二代,10%能夠傳到第三代,能夠傳到第四代的僅剩3%。
當接班從二代過度到三代,繼任過程勢必更加復雜。一位家族企業研究專家稱,“大型家族的第三代繼承人通常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特別是當他們面對經濟逆風、家族成員的高期望以及商業界的廣泛關注時。無論他們多么有才華,這都是一個難以成功的環境。”對于傳承至第三代的香港old money來說更是如此。
眼下,中國企業接班潮序幕拉開,無疑還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故事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