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野馬財經 于婞
編輯 | 武麗娟
A股又現“天價離婚”案!這次是科達制造(600499.SH)的董事長邊程。
9月19日,科達制造公告稱,董事長邊程先生與關琪女士解除婚姻關系,并進行財產分割。作為公司第四大股東,在財產分割前,邊程對科達制造持股5.146%,分割完成后,邊程、關琪分別持股2.573%。
按公告當日股價計算,邊程持股對應市值約7億元。 關琪未在科達制造任職,但離婚后,前妻關琪將從上市公司拿到對應市值約3.5億元的“分手費”。
不過二級市場對此反應相對平淡,離婚公告發布次日,科達制造漲2.59%,截至9月26日收盤,科達制造較離婚公告發布前漲7.18%,報收7.46元/股,總市值143.07億元。
60歲董事長離婚,發妻是大學同窗
邊程出生于1964年,今年已經60歲。他1981年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發動機系,并在這里認識了自己的妻子關琪。
關琪同樣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981級航空發動機專業本科,畢業后,關琪去了河南的機關單位工作,邊程則是留在學校繼續攻讀系統工程與管理研究生。
不過當時二人感情很好,邊程畢業后也沒有選擇留在北京,而是追隨關琪去了河南。他在受邀參加北航2018屆研究生畢業典禮時曾提到,“我呢,當時不敢隨大流,自認北京能人太多,下決心追隨同為北航同學的女朋友去了河南省政府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在河南省政府待了三年,中間下海一年半,初試創業,深感營商環境很重要,要想成事還得往南飛。于是1990年我們舉家南下,來到一個以民營企業為主的小城市佛山。”
事業有成后,2012年,邊程、關琪夫妻曾以個人名義捐贈北航“校友勵學金”100萬元。同時,兩人為支持學校能源環保項目捐助100萬元;2022年,二人再次向母校北航捐贈“邊程關琪校友經管學院發展基金”;2023年,邊程宇關琪夫婦還還捐贈設立了"邊程關琪校友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發展基金"。
來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友會
可以看到,在學生生涯和職業規劃的過程中,關琪都是邊程人生重要決策的見證者和參與者,二人攜手度過了四十余年,然而如今蘭因絮果,夫妻離異。
在財產分割環節,二人雖平分了邊程在科達制造的持股,但為保障公司的穩定經營,關琪自愿將其因財產分割獲得的全部股份的表決權等權利委托給邊程。
邊程與關琪還承諾,自上述股份辦理完畢非交易過戶手續之日起的12個月內,不以任何方式減持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包括承諾期間因公司發生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派送股份紅利、配股、增發等產生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董事長邊程曾是科達制造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12.33%。此后邊程一路減持,離婚前,其在公司的持股比例降至5.146%,位居第四大股東。離婚分割股權后,邊程在公司的持股進一步降低至2.573%。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持股5%以下的股東不屬于上市公司的重要股東,因此,在減持股票時,上市公司可以不進行公告。
不過威諾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楊兆全律師認為,在科達制造董事長離婚并平分股權的情況下,雖然前妻將表決權全部委托給董事長,且雙方承諾一年內不減持,但未來如果董事長計劃進行減持且減持比例達到或超過一定閾值,則仍然需要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公告披露。這是為了保障市場的公平、公正和透明,維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同時,公司也應密切關注相關法律法規的變化,確保合規經營。
創始人放權,職業經理人“接棒”
雖然身居董事長和第四大股東之位,但邊程并非科達制造的創始人,而是在199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與當時的科達制造創始人盧勤相遇,于是34歲仍懷揣企業家夢想的邊程選擇“下海”,并加入科達制造的前身科達陶瓷機械公司擔任副總一職。
當時科達陶瓷機械公司還只是佛山一家做陶瓷機械業務的小公司,在邊程的參與和帶領下,公司一步步搭建系統的營銷體系,完成股份制改革,并最終在2002年10月登陸A股,成為成陶瓷機械龍頭。
2012年,盧勤退出公司日常經營管理時,曾召開家族會議,明確規定所有家族成員不準與科達做生意,他認為“七大姑八大姨都在一個單位,怎么管理?”只有打破人才桎梏,實現更大發展。也就是在這一年,半路加入的職業經理人邊程升任科達制造董事長。2016年,盧勤又出讓了部分股權給邊程,科達制造因此沒有了控股股東,直至今日依然是無實控人的狀態。
邊程不負盧勤所望,他曾登上“福布斯中國上市公司最佳CEO榜”,還被稱為“科達最成功的人”。目前,邊程還擁有佛山市企業聯合會會長、佛山市企業家協會會長等諸多頭銜。
科達制造目前主營業務包括包括建筑陶瓷機械業務、海外建材業務和戰略投資培育業務等,在邊程的參與和帶領下,公司上市后業績增長相對穩定,尤其是2008年,科達制造正式提出國內和國外“兩條腿”走路的策略,劍指全球市場,逐步推進由單機設備出口向整線設備的出口。
隨著公司“全球化”戰略的深入拓展,公司在印度、土耳其、意大 利、印尼均設有子公司,陶機業務已覆蓋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東南亞、非洲、 歐洲、南北美洲等 60 多個國家和地區。科達制造也因此成功躋身“佛山市品牌出海標桿企業20強”。
不過真正讓公司業績起飛的,還是科達制造2017年通過股權收購的方式對藍科鋰業進行了戰略投資。
2017年1月-10月,科達制造陸續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受讓藍科鋰業43.58%股份,成為藍科鋰業的第二大股東。而藍科鋰業的第一大股東為鹽湖股份(000792.SZ),持股比例51.42%。
在鋰價上漲周期中,這筆投資為科達制造帶來了極為豐厚的收益,2021-2023年,藍科鋰業為科達制造貢獻了51.88億元的凈利潤,其中僅2022年貢獻的凈利潤便達34.5億元。
來源:wind
不過對于科達制造來說,鋰電業務是蜜糖也是砒霜,隨著碳酸鋰價格的下跌,藍科鋰業貢獻的投資收益減少,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科達制造的業績下滑和股價下跌。
上半年利潤下降64.16%,公司決定聚焦主營業務
2024年上半年,科達制造的主要業務為建筑陶瓷機械及海外建材的生產和銷售,戰略投資以藍科鋰業為主體的鋰鹽業務,另有鋰電材料及裝備、液壓泵、智慧能源等培育業務。
從營收數據來看,公司鋰電業務收入占比并不高,如2023年,公司鋰電材料板塊收入為7.39億元,占總營收96.96億元的比例約為7.62%。
但鋰鹽業務利潤相對較高,如2022年,藍科鋰業的業績對科達制造的凈利潤貢獻占比超過80%;2023年超過60%。
不過2024年上半年,碳酸鋰市場終端價格從2023年上半年超過20萬元/噸的均價,降市場價格在10萬元/噸左右波動,同比存在較大下滑。這也直接造成藍科鋰業業績大幅下滑。
此外,在上半年,藍科鋰業還陷入了資源稅補繳的風波。具體來看,藍科鋰業控股股東鹽湖股份被主管稅務機關要求補繳資源稅等各項稅款及滯納金合計6.66億元人民幣,鹽湖股份因此認為此前向藍科鋰業銷售的鹵水價格偏低,需要藍科鋰業將2021年至2022年的成鋰鹵水銷售價格進行回溯調整,增加約5.81億元的費用差額入賬至2024年上半年。
而這直接導致藍科鋰業上半年的利潤總額預計減少4.01億元,進而大幅減少了對科達制造的凈利潤貢獻,影響超過7億元。
科達制造對此表示反對,認為藍科鋰業并非資源稅的納稅主體,且前期合同已經履行完畢,缺乏法律基礎進行回溯補繳。科達制造因此與鹽湖股份進行磋商,尋求合法合規的處理方式,但目前雙方尚未達成一致。
由于藍科鋰業的種種問題,雖然科達制造2024年上半年營業收入達到了54.94億元,同比增長15.74%,但其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了64.16%,為4.54億元。
在此背景下,科達制造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其實,藍科鋰業只是我們的投資業務,并不是我們的主營業務。后續我們會對資本市場做一些宣傳和溝通,讓大家更聚焦我們的主營業務,比如建材機械業務(以建筑陶瓷機械為主)、海外建材(非洲方面)業務等。”
科達制造表示,根據公司當前規劃,對于鋰鹽業務,科達制造僅通過參股藍科鋰業涉及;對于公司自營的負極材料業務,公司目前已推遲其產能的擴建,重點關注其技術提升及降本增效工作的開展。
而對于其他主營業務,科達制造表示,在建材機械業務方面,上半年公司持續加大全球市場開拓力度,強化服務深度和粘性,通過全方位服務和解決方案鞏固公司競爭優勢,公司建材機械海內外接單與收入金額同比均逆勢實現較好增長。
海外建材業務方面,科達制造積極踐行“大建材”戰略,持續推進產能建設與市場布局。上半年,公司在非洲共實現建筑陶瓷產品產量超0.84億㎡,同比增長約20%。
如今,離婚后的董事長能否帶領科達制造在主營業務上作出更大的突破?你是否看好無實控人的科達制造?評論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