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馮賽琪
今年來國內宏觀經濟出現哪些新態勢?應對經濟新階段的政策策略如何選擇、落地?
9月26日,在第三屆五礦產業金融論壇上,對于當前國內的宏觀形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指出,2024年宏觀杠桿率在上升,杠桿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名義GDP增速超預期下降,居民、政府、企業相對借錢沒有動力,這是值得警惕的。
根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發布的報告,我國二季度的宏觀杠桿率從一季度末的294.8%上升至295.6%,上半年共上升了7.5個百分點。
企業定期存款增多。2024年一季度企業存款僅增長了0.9%,其中定期及其它存款同比增長了3.4%,企業活期存款同比下降了4.1%。企業存款下降反映了其未來投資意愿不足,尤其是活期存款同比增速為負,更加反映了其短期內并沒有太強的支出需求。
李揚認為,“大家知道企業是生產單位,資金不用于生產,反而放進銀行存定期,這是惰性存款。而且這一現象現在正在成為一個趨勢。”
他表示,要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增加居民收入來擴大消費,通過終端消費帶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需求和供給結合起來,所謂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能武斷改革,要根據需求所牽引的方向去改革,面對這種情況政策的趨向也很清楚,主要是財政政策要發揮作用,而且要和貨幣政策形成配合。
“我把經濟分為套利經濟和創新經濟”,國家開發銀行前執行副行長、經濟學家高堅表示,所謂套利就是重大機遇時期,紅利是重大機遇,過去有改革紅利、開放紅利、人口紅利、世界科技進步紅利。現在這些紅利在不斷減少,國內經濟從紅利比較多的套利經濟時期,轉向了紅利比較少的創新經濟時期。
高堅指出,最近三大金融部門都提出了救股市、房市的重大政策,力度非常大,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這些金融政策會改變民意變量,民意變量與價格有關系,而不能改變實物變量,實物變量就是實體經濟的變化。而拉動實體經濟增長,還是得要靠創新,要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傳統產業和創新領域中的互相轉化。
他還提到了收購兼并策略在當前經濟階段中的重要性。從套利經濟向創新經濟轉化的時候,最重要的是把握住收購和兼并,來改變經濟結構。
并以國企為例,認為“特別是在重點領域、科技領域中的國企,主體信用好、資產信用好,通常在供應鏈上的核心位置,上下游企業相對弱,所以他們之間會發生收購兼并和供應鏈金融的情況。如果民營企業主體信用差但資產好,另一類是主體信用好資產信用差,兩者之間也會產生收購兼并。”
五礦資本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趙立功表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支持,五礦資本致力做好產業金融、科技金融和綠色金融大文章,充實自主可控全產業鏈金融工具箱,為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暢通“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
趙立功表示,公司將優化產業布局,加快產業鏈培育行動,推動動力電池回收、硅基新材料等重點培育業務納入產業發展布局。
論壇上還發布了“中證五礦金屬礦業優勢指數”以及“碳酸鋰現貨價格指數”。
據悉,“中證五礦金屬礦業優勢指數”按照五礦金屬礦業公司優勢度評分由高到低排名,選取前50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從而反映金屬礦業資源領域中景氣度較高的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碳酸鋰現貨價格指數”用于中國碳酸鋰市場定價結算,由一個綜合指數和兩個品種價格構成。綜合考慮了國內外現貨市場詢盤和成交情況,以及市場交易數據和企業經營狀況等因素,指數價格樣本采集覆蓋上下游企業共計150家,其中生產企業50家、貿易商30家、下游終端5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