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李科文
界面新聞編輯 | 謝欣
穩健醫療一直在說的國際化戰略轉型似乎終于有了實質性進展。
9月23日晚間,穩健醫療公告,以現金形式收購Global Resources International, Inc.(以下簡稱:GRI)75.2%的股權,對應交易對價約為1.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44億元)。穩健醫療已完成了GRI股權交割手續,已按照協議約定一次性支付全部交易對價約1.2 億美元。
GRI是一家總部位于美國喬治亞州的全球性醫療耗材和工業防護企業,主要產品包括手術包、洞巾、鋪單、容器、手術衣、工業防護服。
據財務數據,2023年,2024年上半年,GRI實現營收1459.15美元、1635.26美元;實現凈利潤893.76萬元、1014.91萬元;凈資產6559.12萬元、6700.78萬元。
穩健醫療表示,本次收購契合了穩健醫療打造“全球醫療耗材一站式解決方案”的發展戰略,加強海外產能、銷售渠道及本地化運營能力是公司堅定邁向全球化戰略方向的重要舉措,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同時,雙方將形成顯著的規模與協同效應,提高公司的國際核心競爭力。
新冠疫情大流行結束后,出海成為了穩健醫療醫用耗材板塊長期戰略中的核心支柱。
在跨境電商渠道方面,穩健醫療取得了還不錯的成績——連續兩年實現了顯著增長。這一趨勢,穩健醫療在2024年上半年也得以延續。
據半年報,2024年上半年,國外銷售渠道實現營業收入7.9億元,同比增長14.1%,占醫療板塊收入比重46%。
穩健醫療主要依靠跨境電商渠道,將中國生產的醫用耗材產品出口至全球。
這種模式在過去10年取得了顯著增長,但在全球地緣政治和貿易環境日益復雜的背景下,這種依賴出口的模式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
貿易制裁和關稅增加是穩健醫療未來需要面臨與解決的核心問題。
例如,當地時間9月13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的對華新加征301關稅,直接影響到包括注射器、醫用口罩、手套等低值醫用耗材在內的產品。這一政策對許多中國企業造成了直接沖擊。消息公告當日,股價直接跌停的英科醫療就是前車之鑒。
而在海外建立本地化生產基地和通過優化全球供應鏈是應對上述不確定最有效的方式。
穩健醫療也看到了這一點,必須從依賴單一出口市場向全球化本地生產轉型。收購GRI或許會是關鍵一步。
從收入結構來看,GRI收入按地區分布為美國70%、歐洲20%、亞洲10%。按業務分類,醫療耗材占55%、工業防護產品占20%、其他合同加工占25%。
從供應鏈布局來看,GRI生產基地遍布全球,包括中國、美國、越南、多米尼加等國家,總生產面積超80000平方米,并在美國與歐洲擁有銷售與物流布局,總倉儲面積超70000平方米。
穩健醫療表示,通過收購GRI,穩健醫療將直接填補海外產能空白,滿足海外客戶分散供應鏈風險的需求。此外,與自建產能相比,極大地縮短了建設周期,減少了相關建設、運營風險。未來協同方面,標的公司在越南、多米尼加的工廠將為公司帶來勞動力成本優勢,美國的工廠則帶來本地化市場優勢。
但對于像穩健醫療這樣一家中國本土企業而言,其還沒有太多全球化的經營。
跨國并購將帶來法規、稅務政策、勞工政策、行業政策、企業文化和運作流程等方面的挑戰,都是對穩健醫療投后整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此外,交易完成后穩健醫療商譽賬面價值將增加,如果GRI未來業務發展未達預期,可能存在商譽減值風險,影響公司整體經營業績。
事實上,穩健醫療的并購能力也并不出色。收購而來的資產沒有轉化為業績。在過去兩年,穩健醫療還因買買買產生了不少了的商譽減值。
在2022年短短3個月內,穩健醫療相繼以7.28億元、7.5億元、4.5億元收購浙江隆泰醫療55%股權、湖南平安醫械65.55%股權及桂林乳膠100%股權。收購業務的范圍,從高端傷口敷料業務,拓展到醫療器械再至乳膠避孕套。
但不到一年,2023年,穩健醫療就商譽減值損失1.86億元。其中,浙江隆泰醫療收購案中還可能存在競業協議可能“形同虛設”。據網易清流工作室,穩健醫療交易對手保留的業務公司“康力迪”,實際上與公司收購的隆泰醫療所從事的“高端傷口敷料”業務重疊,產品雷同。
此外,隨著失去新冠疫情紅利后,穩健醫療業績陷入掙扎。2024年上半年,穩健醫療營利雙降。業績報告顯示,2024年上半年,穩健醫療實現營收40.34億元,同比下降5.47%;實現凈利潤3.84億元,同比下降43.64%;實現扣非凈利潤3.27億元,同比下降40.57%。
整體來看,無論是醫用耗材板塊,還是全棉時代,穩健醫療業績均仍處于底部轉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