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趙陽戈
據證監會網站消息,四川菊樂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菊樂股份”)計劃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已完成輔導備案。這是菊樂股份第四次沖擊上市。
IPO屢挫屢戰
菊樂股份本次IPO輔導機構為中信建投,律所為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審計機構為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簽署時間9月11日,備案時間9月18日。

菊樂股份成立于2002年4月24日,注冊資本9248.2842萬元,控股股東為成都菊樂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持有公司45.87%的股權。童恩文系公司實際控制人,其直接和間接合計持有公司42.87%的股份,其中直接持有26.51%的股份,通過成都菊樂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成都誠創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間接持有16.36%的股份。
熟悉IPO市場的投資者可能對菊樂股份比較熟悉,其剛剛在2024年6月份撤回深主板IPO申請,終止了1年又3個月的等待。和上一次相比,保薦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并未發生改變。

實際上菊樂股份是IPO屢挫屢戰的典型。最早菊樂股份2017年12月8日就在證監會網站上進行了預披露,當時的保薦方為華安證券。2019年8月2日再度預披露,保薦方還是華安證券。2022年7月1日,菊樂股份換了中信建投證券做保薦人,再度進行了預披露。2023年1月13日預披露更新,2023年3月2日平移到了交易所,完成申報稿披露。如今撤回深主板首發申請,轉向北交所,是第四次沖擊IPO。

被詢問過定位問題
資料顯示,菊樂股份主營業務為含乳飲料及乳制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含乳飲料、發酵乳、巴氏殺菌乳及滅菌乳等,旗下“酸樂奶”、“嚼酸奶”、“大牛奶”等產品于市場占用一席之地。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以及頭豹研究院數據,2021年度,菊樂股份在中國含乳飲料市場份額為0.59%,排名第九。

菊樂股份屬地方品牌,成長于四川省成都市,采取經銷與直銷相結合的銷售模式,經銷模式占比四分之三,四川省內經銷商534家,占經銷收入比例78.09%。直銷對接的則是大型商超、連鎖超市、企事業單位、電商平臺等。
2023年菊樂股份的營業收入15.62億元,凈利潤1.96億元。2017年菊樂股份營業收入還只有6.96億元,凈利潤2228.56萬元。這些年來,菊樂股份IPO雖說屢挫屢戰,但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卻實實在在做起來了。
從深主板轉戰北交所,菊樂股份方向的轉向或就藏在上一次問詢中。界面新聞注意到,此前深交所上市委曾就公司“是否符合主板定位”作出過問詢,要求公司結合業務規模、經營業績穩定性、研發能力及行業地位等情況,審慎論證是否符合主板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登陸北交所是有前提條件的,即“發行人在全國股轉系統連續掛牌滿12個月的創新層掛牌公司,可以申請公開發行并在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菊樂股份為沖北交所,也在新三板完成了掛牌,不過掛牌時間從2024年9月24日算起,目前所屬層級為創新層。看起來,菊樂股份要成功登陸北交所,至少還需一年時間。

內控缺陷
回顧菊樂股份的IPO之旅,內控缺陷是繞不過去的。
2014年12月至2019年3月,菊樂股份前分公司出納李某利用職務便利、主要通過偷蓋空白支票/電子業務結算書、偽造銀行回單、對賬單等方式挪用資金9577.89萬元。發行人未能及時發現李某挪用資金的舞弊行為,未能及時糾正資金循環及資金內控方面存在的漏洞。
也因此,2020年4月21日,證監會對菊樂股份采取出具警示函監管措施的決定。

另外,根據此前問詢內容,菊樂股份之前也存在通過其出納個人銀行存折賬戶代收小額的廢品銷售款、部分供應商獎勵款等零星收入的情形,并用于員工節日慰問、商務接待等支出;存在利用個人賬戶對外收付款項的情況,該賬戶直至2021年12月30日將扣除員工困難互助基金后的結余資金轉入發行人銀行賬戶才注銷。
從最新在全國中小企業股轉系統披露的公開轉讓說明書中看到,2022年1月11日,菊樂股份眉山分公司被眉山市應急管理局罰款,事由是未在奶罐、污水抽水泵坑有限空間作業場所設置明顯安全警示標志,罰款金額2.5萬元。
2023年5月15日,惠豐乳品大慶分公司因未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隱患,被大慶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應急管理與生態環境局罰款,罰款額1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