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酒管財經
要么你降價,要么我換人。
今年的酒店不僅要勒緊自己的褲腰帶,還想從供應商那逼出“利潤”空間。
為了降低運營成本,不少酒店開始在耗品開支上大做文章,一次性拖鞋成了“降本先鋒”。
最近,酒店一次性拖鞋供應商C總反映,很多酒店客戶愈發強勢,要求在保質的前提下,降低一次性拖鞋價格和成本,以達到降本的目的。
這讓不少本就經營艱難的供應商們,愈發不安。
“他們只會無情地砍價,一砍再砍,為了保量,很多廠家都是賺辛苦錢”,C總告訴《酒管財經》。
今年的一次性拖鞋供應商就好比《過秦論》里屈膝求和的六國,“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以乞茍利。”
然而,價格打下來了,質量難免會下滑。
還有很多酒店對一次性拖鞋重復使用,但在洗滌環節不能很好把關,出現了很多客訴和輿情。
在這場成本與質量的拉鋸戰中,酒店這樣做看似縮減了耗品成本,實則是酒店把降本壓力和風險都轉移給了供應商和消費者。
已身處這場“降本”旋渦中的拖鞋生產商,無不想沖出這座“圍城”。
酒店每一次成本的壓縮,都是對其服務質量的考驗。“效率—成本—體驗”如何實現有效平衡,是一個值得酒店深思的課題。
01 酒店降本增效,一次性拖鞋成了“替罪羊”
眾所周知,一次性拖鞋是傳統客房“六小件”之一(牙膏、牙刷、拖鞋、梳子、沐浴液、洗發液)。
和大多數消費品一樣,一次性拖鞋是酒店住宿體驗的重要部分,因其便利性、可替換性、安全性受到廣泛的使用。
在客房“六小件”里,最特殊、最難以替代的便是一次性拖鞋。
為了降低運營成本,不少酒店開始在耗品上動腦筋,一次性拖鞋首當其沖。
酒店要求供應商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降低價格和成本。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骨感。
成本下調,拖鞋質量難免下滑,消費者體驗大打折扣。
不少消費者在小紅書上吐槽,發現酒店一次性拖鞋循環使用且衛生問題嚴重。
有酒店從業人員透露,由于高星酒店拖鞋成本較高,大多都是洗滌后二次利用,而普通酒店壓榨供應商提供的一次性拖鞋,產品質量也不一定有保證,同樣會影響到用戶體驗。
據C總透露,目前市場上已經有專門的洗滌公司承接該類業務,就是給酒店提供拖鞋租賃業務,這些公司鋪貨,收取洗滌費,提供給酒店的拖鞋便可重復使用。
這一模式看似解決了酒店的燃眉之急,但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洗滌質量如何保證?成本是否真的降低?
現實很打臉,部分酒店洗滌環節把關不嚴,衛生問題頻發,導致客訴和輿情不斷。
酒店看似降本的做法,實則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一家廣州的酒店耗品供應商告訴《酒管財經》,從某種程度上說,一些酒店和供應商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供應商往往在市占率和利潤之間會選擇前者。
他透露,對中小供應商而言,在強勢的酒店面前,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即便不賺錢也要打造標桿客戶,以便拓展合作,最起碼“說出去能唬人”。
一些酒店正是吃準了這一點,拿捏住供應商的心理,才得以肆無忌憚地壓價。
另一家來自揚州的酒店洗沐供應商感嘆道,當下市場太卷,現在給酒店供貨已經不是契約關系,而是“債權關系”。
以前只要交貨,60天現結,偶爾有拖延也不會太久,資金周轉效率很高。
但現在有的酒店付款,堪比借錢要債。
欠錢的成了大爺,借錢的成了孫子,賬期越來越長,結算方式越來越花。
“從60天到90天,再到N天。”
什么時候結算取決于關系夠不夠鐵、夠不夠硬、有沒有熟人,有沒有買酒店的粽子、月餅,沒人知道這個N到底怎么算。
更有供應商訴苦,有的酒店明明吃了10碗粉,卻只付你9碗的錢,剩下的拿房券等置換。
有業內人士表示,酒店降本,大頭砍向了供應商,供應商要利潤,就要增產擴量并且保交付,就只能安排加班加點搞,盡量控制成本,用的物料質量也會參差不齊,質量就很難保證。
國內市場消費疲軟,業績壓力下酒店“降本增效”似乎在情理之中,但在一次性拖鞋等耗品上的“降本”應該基于技術成熟等帶來的規模效益,而不是憑借“客戶”地位硬逼供應商持續降價。
對此,一位酒旅觀察人士表示,部分酒店所謂拖鞋“降本”的本質是其頂著“降本增效”的旗號巧妙掩蓋了其對供應商的壓榨,讓利空間最終會由供應商轉移給普通消費者。這種閃轉騰挪的模式,并沒有產生更多的利潤價值,反而導致整個產業鏈都“沒有活力”。
已有不少酒店耗品供應商表示,當下不少酒店的“降本”鐮刀已不帶任何感情地砍向供應鏈,以后賺的大概率都是加工費、辛苦錢,為了活下去,必須早作打算。
02 酒店“降本”陣痛,不該讓供應商獨自承受
如今,降本增效是酒店行業內所有企業的必修課,要么主動進化,要么坐等出局。
華中某省一位投資人表示,作為酒店經營者,選擇供應鏈產品一般從產品、質量、價格這三方面做考量。
他認為,一次性拖鞋的降本之路,并非簡單的“省錢”游戲,而是需要在用戶滿意度和成本管控之間找到平衡點。
為此,他給出三點建議:
一是優化采購策略:通過集中采購、長期合作等方式,爭取更優惠的價格,而非一味壓低單價;
二是提升供應鏈管理:加強對供應商的質量監控,確保拖鞋質量達標;
三是合理控制用量:通過大數據分析,合理預測需求,避免過度采購和浪費。
此外,面對酒店的不斷壓價,供應商的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
如何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成為供應商亟待解決的問題。
夾縫求生,供應商出路何在?
有業內人士提醒道,供應商必須時刻保持警惕,要考慮市場盤子是否有這么多需求,雖薄利多銷,但同時也承擔了更大的波動風險,一旦對市場判斷出錯,受傷最重的還是供應商。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供應商唯有通過創新,才能找到生存和發展的出路。
對此,一位酒旅觀察人士提出了三個創新落腳點。
一是材料創新,研發新型環保材料,降低成本的同時,提升產品品質;
二是設計創新,推出更具特色和功能性的一次性拖鞋,提升用戶體驗,增加產品附加值;
三是服務創新,提供更完善的售后服務,加強與酒店的長期合作關系。
陜西諦弘建筑科技總經理陳瑜曾在一次訪談中提到,體驗與成本的平衡,需要多方聯合共創才能達到平衡,是一個多維度、多角度、多角色共創才可以達到的平衡。
如此看來,當下酒店、消費者、供應商需形成合力,增進利益互通的聯動,構建一個更加開放、更加透明、更加高效能的供應鏈生態圈,打造“共贏鏈”已成為大勢所趨。
《酒管財經》注意到,已有不少酒店集團開始自建集采中心和線上供應鏈平臺。
錦江GPP首席運營官嚴蔡華在2024錦江伙伴成功大會上表示,錦江GPP將以用戶服務為核心,以技術為基石,堅持不賺差價,致力為廣大酒店投資人提供高性價比產品,并為供需雙方提供專業服務,加快構建全球酒店行業“淘寶”商城。
在今年的二季度業績電話會議上,華住CEO金輝表示,華住今年重啟了供應鏈升級和底盤的再造,這對華住實現中國高質量發展和千城萬店非常重要,未來華住供應鏈建設將圍繞成本、質量和效率三個核心關鍵詞。
在2024年東呈集團合作伙伴大會上,東呈宣布今年6月上線東呈商城,將形成直鏈源頭、多家可選,品質監管與服務,數字化、監管透明化三大優勢。
不難發現,酒管集團自建供應鏈已從原來的單一采購升級至綜合服務平臺,在實現投資人、供應商以及酒管集團的三贏局面中扮演著“穿針引線”的重要角色。
以一次性拖鞋為代表的酒店耗品供應鏈,正經歷一次深入骨髓的降本“手術”,最終結果怎樣,還難以預料。
但身處時代洪流中的供應商,不該獨自承受酒店“降本增效”帶來的陣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