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袁穎琪
永輝超市(601933.SH)9月23日晚間公告,公司股東牛奶有限公司、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和宿遷涵邦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擬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向廣東駿才國際商貿有限公司分別轉讓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交易完成后,駿才國際將成為永輝超市第一大股東,合計持有公司股份29.40%。
駿才國際的實際控制者是名創優品集團(MNSO),這意味著名創優品將成為永輝超市的第一大股東。此次股份轉讓的對價約為62.7億元,其中對牛奶有限公司持有股份的對價約為44.96億元,對應每股價格為2.35元;對京東世貿和宿遷涵邦持有股份的對價約為17.74億元,同樣對應每股價格為2.35元。
該消息一出,名創優品股價重挫。美股方面,截至9月23日收盤下跌16.65%,報收13.72美元/股,創下今年2月以來新低。港股方面,9月24日開盤后一度跌至20港元/股,跌幅近40%。與此同時,永輝超市9月24日開盤一字漲停,報2.48元/股。
永輝超市此前的最大股東牛奶有限公司,是遠東最大的老牌英資財團怡和洋行旗下在亞洲的零售集團,在亞洲地區有著廣泛業務。旗下品牌包括Wellcome(惠康)、Giant(捷安特)、Hero(瑞士英雄集團)、7-Eleven(7-11便利店)、Mannings(萬寧)、Guardian(衛報)、IKEA(宜家)和Maxim’s(美心)等。
2014年,牛奶有限公司通過定增方式入股永輝超市,成為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9.99%。牛奶有限公司的加入為永輝超市帶來了先進的零售經營、公司治理及內控管理等方面的經驗。
永輝超市股價低迷,業績不振恐怕是牛奶有限公司和京東系股東此番退出的重要原因。從2021年到2023年,永輝超市連續虧損,累計約80億元。2024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377.79億元,同比下降10.11%;凈利潤2.75億元,同比下降26.34%。永輝超市往往在每年一季度時盈利,隨后三個季度虧損。今年第二季度,永輝超市虧損4.61億元,照此預計全年的業績恐怕仍會虧損。
永輝超市的當務之急是扭虧。上半年,永輝超市主要通過關閉虧損門店來止損,關閉63家門店超過了過去兩年的年均水平。同時,永輝超市進行門店的調整改革,計劃將胖東來式調改經驗復制到全國門店。
名創優品看中了永輝超市什么?
近幾年,名創優品業績快速增長。2023年公司收入突破138億,同比增長近40%;毛利率達到41.2%,同比提升6.3個百分點;調整后凈利潤約23.6億元,同比實現110%的增長。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77.59億元,同比增長25%;實現凈利潤11.7億元,同比增長16.45%;毛利率為43.9%,創歷史新高。
資金上看,名創優品尚算充裕。2022年名創優品在港交所上市獲得募集資金凈額40.7億元,此后公司現金及等價物合計超過60億元。杠桿方面,公司資產負債率截至6月底為38%,在合理范圍內。預計收購永輝超市股份之后,杠桿率會提高但在可控范圍。
名創優品首席財務官張靖京在電話會上表示,預計收購永輝超市29.4%股權完成后,名創優品將成為第一大股東,但預計不會控制董事會的多數席位,因此不會作為永輝超市的控股股東、實控人,也不會合并財務報表。
既然不納入財務報表范圍,那名創優品和永輝超市的業務整合深度應該有限。名創優品能否幫助永輝超市實現扭虧尚有較大疑問。因此,市場可能擔心對于永輝超市的投資會拖累名創優品財務表現。從市場反應看,這一重大的投資舉動并未獲得認可,反而引發了對其財務健康和長期盈利能力的擔憂,造成股價大跌。
不過,永輝超市和名創優品在門店和供應鏈方面協同合作,是值得期待的利好因素。永輝超市已在中國市場建立龐大的門店網絡及供應鏈,名創優品可以借助永輝超市的門店網絡和供應鏈,進一步擴大線下零售版圖,并且通過合作共享資源,進一步提升規模經濟效應。這樣一來,雙方都可以利用較低成本開發更優質的自主品牌產品,提高差異化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