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點財經
面對震蕩下滑的股價,“股王”茅臺終于還是坐不住了。
9月20日,貴州茅臺宣布要開展30億元-60億元的回購計劃,意欲展現信心重振市值。
回購在茅臺上市23年歷史上尚屬首次,同樣不多見的是,“金九銀十”的中秋國慶雙節,一向是白酒行業的熱門時段,今年卻遇了冷。
中秋節之后的9月19日,貴州茅臺股價盤中跌破1250元/股,且2024年以來,茅臺股價已經累計跌超26%,相比2021年的歷史高點已經腰斬。
市值的下滑,與茅臺酒價格進入下行通道息息相關。
在回購計劃發布的次日,2024年飛天茅臺的散飛價格跌至2300元,而2024年飛天茅臺的原箱批價已經跌破2400元大關。有不少酒商、黃牛黨保持著觀望心態,已經停止了回收茅臺酒。
白酒擁有獨特的消費屬性和社會功能,集快消品、奢侈品特性于一身,而且高端白酒具備超高毛利率,是公認的好生意。茅臺在其中的地位獨一檔,具備穩定的業績和高比例的分紅,更是投資者心目中的優質白馬股。
但茅臺神話在褪色,其批價和股價的連續下行,讓“白酒夕陽論”的觀點再次在市場蔓延。
茅臺何時才能定風波?恐怕要等到它回歸本質——一款好喝的53度大曲醬香型白酒。
“神話”破滅
沒有什么是永恒的,即使它是茅臺。
9月20日,據天眼查APP顯示,貴州茅臺宣布要開展30億元-60億元的回購計劃,回購價格不超過1795.78元/股(含)。不過,相比茅臺1.59萬億元的總市值來說,回購規模最多占0.37%左右,力度不大。
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在茅臺價格下跌的當下,給出積極信號,穩定市場信心很重要。
今年以來,茅臺的價格一直處于下行周期,尤其是6月以來,價格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據“今日酒價”平臺發布數據,今年2月,2024年出廠的飛天茅臺(散)價格突破2700元/瓶,隨后價格一路走低,在6月份降至2080元/瓶,達到今年截至目前最低值。
9月23日,2024年飛天茅臺原箱報2365元/瓶,較上日價跌了25元;2024年飛天茅臺散瓶報2250元/瓶,較上一日再跌20元。
來源:今日酒價
茅臺的批價變化主要由供需結構和金融屬性共同作用,價格下跌,意味著市場對茅臺的需求減弱,市值下跌,則說明市場預期也比較低。
要理解茅臺的價格變化,需要先了解茅臺的價格體系,目前主要有四層價格——出廠價、指導價、批發價和零售價。
出廠價是茅臺集團賣給一級經銷商的價格,目前53度500ml飛天茅臺的出廠價為1169元/瓶;指導價是茅臺集團對直銷和批發經銷商體系的終端指導價格,目前為1499元/瓶;批發價是大經銷商賣給無茅臺公司配額的煙酒店、電商商家等零售渠道的價格;零售價則是消費者購買到的價格。
顯然,最易受到市場波動影響的是批發價和零售價,批價下滑通常會引起茅臺市值的下跌。
在今年618期間飛天茅臺價格大跌后,貴州茅臺推出多項穩價措施,茅臺一邊收緊企業申購,一邊和經銷商溝通,核心意思是——茅臺與經銷商肩并肩,號召團結一心,穩住價格。
茅臺火速推出一系列控制價格措施,包括停止大箱茅臺酒投放、取消開箱政策等控量舉措,以及暫停陳年茅臺和精品茅臺的投放等。
但三個月過去了,效果并不明顯。端午節時,市場的積極觀點認為茅臺價格在中秋國慶會回暖,如今站在雙節當口,這一預測又推到了春節,但“明日何其多”,茅臺的價格始終在振蕩下行。
華創證券報告了中秋節白酒的動銷情況:千元以上高端品牌動銷下滑5%-10%,次高端價格帶下滑雙位數以上,100元-300元大眾價位帶動銷相對較好。
顯然,高端白酒的溢價,已經不是所有消費者所能接受的了,即使茅臺具備獨一無二的高端性和稀缺性,也擋不住白酒行業進入理性消費時代。
泡沫與信心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茅臺的起起伏伏,正詮釋著這則警句。
表面上看,今年茅臺批價的波動是由于各銷售渠道以及黃牛之間的利益爭奪。
今年上半年,在飛天茅臺市場價疲軟的環境下,幾個電商平臺利用端午節疊加“618大促”的節點,推出了400元補貼券,并設置了長達20天的發貨期,使黃牛手里的茅臺囤貨產生貶值。平臺上的商家從黃牛處收購,再賣給消費者,既享受平臺補貼,也賺取差價。
黃牛則因損失而暫時退場,最近已經不再回收龍年生肖茅臺,稱其批價已經跌破了2499元的發售價,酒商們也對于茅臺后續的價格走勢感到擔憂。
不過,外界批價的波動,并不涉及出廠價,只要不跌破1169元,不會影響茅臺本身的業績。2024年上半年,茅臺酒銷售收入685.67億元,同比增長了15.67%,公司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的同比增速也均超過了15%。
因此茅臺市值的下滑,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與其他白酒不同的是,茅臺除了具有飲用屬性,還具有收藏、投資等金融屬性,那么這種金融屬性來自于哪里?
來自于價值共識,即酒廠、經銷體系以及外界消費市場,基于茅臺酒的稀缺性,對其升值預期確認的一致共識。
自幾年前茅臺酒的政務消費,由商務和大眾消費承接,社會需求被釋放,疊加茅臺酒的稀缺性,在各方共同逐利的腳步下,茅臺酒被找到了炒作的機會,價格一路走高,呈現泡沫化。
但這種共識源于共同獲益的默契,并不是堅定不可動搖的,一旦供需關系有所變化,由于酒廠、經銷商、黃牛、消費者各方的利益并不一致,默契平衡便被打破,各方為了自己利益,開始囤積居奇、暫停回收等操作,于是茅臺價格開始波動。
如今茅臺價格的下跌,便是價值共識減弱,價格泡沫出清的過程,歸根結底指向一個根本原因——需求減弱帶來的市場信心不足。
在以往的景氣周期,茅臺的消費場景主要為商務接待以及禮品饋贈,太平洋券商預估商務接待、禮品、宴會、自飲的分別占比50%、30%、10%、10%,顯然商務接待和禮品贈送是撐起茅臺市場的主要角色。
2008年金融危機之時,白酒行業曾進入疲軟期,后在國家4萬億投資支持下,推動了包括地產、基建、化工、消費在內的行業大發展,也支撐了白酒產業高端市場的繁榮。2021年8月,散裝飛天茅臺市場價一度突破3000元。
但目前上述行業增速都有所放緩,隨著進入深度調整期,行業老板們作為茅臺消費主力,消費場景逐漸減少;公務商務接待也愈發嚴格,高端酒的飲用有所規定限制;經濟大環境不夠樂觀,大眾人群也會偏向于更實惠的白酒。
因此從需求端看,場景和頻次正在減少,而從供給端來看,同樣加劇了供需不平衡。
茅臺因其金融屬性,社會上囤的多而喝的少,有業內傳言稱飛天茅臺開瓶率不足一半;如今,對跌價的擔憂情緒也在收藏者和投資者之中廣泛蔓延,茅臺被拋售;而茅臺本身,還一直在持續擴產。多層因素疊加,市場供給量放大于實際需求量,價格便止不住地下跌。
白酒股價連漲數年,高價炒作不僅讓茅臺的價格脫離了其實際價值,也讓許多消費者倍感壓力。金融屬性既然能被賦予,那么能不能被剝奪?大環境變革之下,茅臺還能否再次穿越周期,外界都在拭目以待。
年輕人愛不愛茅臺?
“茅臺還是那個茅臺。”段永平近日在雪球賬號上發表看法:“價值一直都在,價格一直在變。”在他看來,茅臺的根基夠硬,仍值得長期看好。
今年上半年,白酒市場銷量前六的品牌為茅臺、五糧液、洋河、汾酒、瀘州老窖、劍南春,并且未來頭部集中化趨勢明顯,茅臺作為高端白酒的代表,其品牌價值和市場地位依然穩固,具備長期投資價值。并且,美聯儲開啟降息之下,國內也會有更大空間推行貨幣政策,有利于恢復市場信心。
不過,按照投資之外的邏輯思考呢?
當前白酒正在“祛魅”,消費者對茅臺酒的需求正在回歸理性,茅臺的市場價值回歸成為可能。這本質上是一種健康的調整,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品質之外,性價比也是重要考量,能不能以更加合理的價格買到最重要。
當下,去庫存,穩價格是白酒行業的重中之重,實質是調節供需的均衡,推動行業增長預期的重構。
茅臺停止了每箱十二瓶的飛天茅臺發貨,同步廢除拆箱銷售指令,也停止了茅臺年份酒系列中的15年和精品的發貨,意在調控市場供給。
不過,之前在價格波動之際,酒企通過各種調控手段,向經銷商壓貨,但渠道商兩頭承壓,終致零批倒掛、庫存積壓的結局,因此臨時調控并非長久之計。
長遠的問題在于,年輕人還愛不愛茅臺?市場需求還強不強烈?
雖然茅臺前董事長季克良曾說:“年輕人不喝茅臺酒,那時因為還沒到時候,小孩子還不懂事,不曉得需要好酒喝。”但年輕人確實有自己的想法。
一方面,年輕人普遍不認同飯桌上的“酒文化”,對類似規矩有著天然的抗拒性。另一方面,白酒的替代品也越來越多,之前低度酒的火爆一時,就說明了這個趨勢。
茅臺正在積極迎合新形勢。今年7月25日,茅臺提出了“三個轉型”,分別為客戶型轉型,瞄準高新企業培育新的消費群體;二為場景轉型,針對潛力行業,未來行業開發商同時開發親友聚會等,三為服務轉型,營銷思路從“物以類聚”向“人以群分”轉變。
從中可以看出,茅臺想減少傳統場景的依賴,挖掘年輕化市場的意愿強烈。
《2023年中國白酒行業消費白皮書》也顯示,未來約83%的白酒增量人群集中在95年后出生,其中超過60%的人群更傾向于通過線上渠道了解信息。
這不僅需要繼續深化渠道改革,還需要產品及營銷年輕化。
酒企和經銷商之間是亦敵亦友的博弈關系,渠道變革觸及的利益鏈條較長,如果直銷化過快,投放量失衡容易引起價格動蕩,因此茅臺的渠道改革并未太過激進,而是步步為營,維穩為重。
茅臺董事長張德芹說道:“當前,公司已形成比較完整的渠道生態系統,從報表口徑來看,批發渠道包括社會經銷、電商、商超等,直銷渠道包括自營公司、i茅臺等。2024年上半年,公司直銷渠道實現收入337.28億元,同比增長7.35%,目前,茅臺酒經銷渠道銷售政策暫未調整。”
此外,白酒企業為了觸達年輕人,早已紛紛玩起了跨界。
茅臺與瑞幸推出醬香咖啡,跟德芙聯名推出酒心巧克力;瀘州老窖也曾推出“國仙”中式果釀酒等品類,還跨界美妝推出“中國酒粕美妝”。
觀察這些營銷動作,初衷很好,出圈流量也很大,但終歸是一陣風般的嘗鮮而已。也許長久來看,一次次跨界營銷帶來的品牌活躍度,能夠讓更多年輕人熟悉、接近傳統白酒品牌,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但最終效果如何,沒有誰能打包票。
確定的是,茅臺的改革之路,仍是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