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紅餐網 麥泳宜
編輯 | 李唐
“20萬開店,3個月虧光”“每月虧3萬元,一虧虧半年”“稱值6萬多元的設備,轉手只賣了7000多塊”……
近日,社交媒體上涌現出不少中藥茶飲門店相繼閉店的消息。
今年以來,中藥茶飲熱度居高不下,嗅到商機后,不少創業者扎堆做起了中藥茶飲生意。然而熱度來得快,去得更快。短短幾個月,一批中藥茶飲店就被曝出經營困難。當初滿懷信心的創業者,如今只能無奈閉店止損。
01.第一批跟風開的中藥茶飲店 正扎堆虧損、倒閉
在中藥茶飲火爆全網之時,全國各地同時也掀起“養生飲品加盟熱”。紅餐網在小紅書上搜索“中藥茶飲”關鍵詞,幾乎清一色都是品牌方招加盟的廣告貼。
從各家加盟政策來看,這批養生茶飲的加盟費大多在3萬-10萬之間,加盟提供的服務主要包括品牌支持、培訓支持、運營指導、供應鏈支持、營銷支持等。
“10平方中藥奶茶店月入8w”“1w開家中藥奶茶店,輕松月入3-5w”“用10w開中藥奶茶店,三個月回本”……在眾多廣告貼描繪下之下,中藥茶飲的市場藍圖的確誘人。
然而,紅餐網通過多方了解,發現不少養生茶飲加盟商“一年收不回本”是常態,甚至還有不少是持續虧本,最終不得不選擇閉店的。
比如此前業內知名自媒體咖門曾報道,在浙江寧波,有創業者前后投入了近40萬元加盟了某中藥奶茶品牌,把店開在人氣很旺的小吃街,然而每天營業額卻不到200元,后來甚至都上不了三位數?!笆氐曩嵉腻X還不夠水電費,多開一天就多虧一天。”為了及時止損,7月底他果斷關了店。
寧波的這位創業者并不是個例,開中藥茶飲店“速生速死”的案例在全國各地同步上演著。
據央視網報道,在河南鄭州的周先生,也是一次性投資40多萬加盟了某中藥茶飲品牌。在出現連續幾個月的虧損后,最終也是決定閉店。周先生表示:“只有開業前兩周每天能賣出兩百多杯,后續銷量便急劇下滑,一天只能賣出一二十杯,收入僅一兩百元”。
近半年時間,周先生的店每個月要虧損3萬多元,至今已虧了近18萬元。他還發現,不止自己,云南、福建、江蘇等地的同款中藥茶飲店同樣銷量下滑嚴重,“我們有個開店的交流群,夏天還沒過完,群里就開始陸陸續續轉賣設備了”。
然而,變賣二手設備也沒能為這些加盟中藥奶茶的店家挽回多少損失。
在湛江的小光(化名)此前在老家加盟了一家看起來勢頭正猛的中藥奶茶品牌。剛開業靠著營銷熱度和團購,人流量還可以,但是活動一結束,客流立馬驟減。“用過各種花樣引流,起初還有人嘗鮮,后來就是虧本賺吆喝?!?/p>
近期阿光打算關店,在轉讓二手設備時卻發現,當初品牌方聲稱值6萬多元的設備,最終只能賣7000多塊。
還有一些創業者,則疑似加盟到快招品牌,被狠狠“割韭菜”。
在河南的一位網友在小紅書發帖稱,自己加盟了某知名中藥茶飲品牌,前期品牌方承諾“手把手教學”,但交了錢之后卻對她不管不問,導致自己虧損了幾十萬元,甚至拉黑了自己的聯系方式。該網友還稱,此品牌還在各種品牌宣傳視頻下找自己人當托,營造開店能輕松賺錢的假象,以此吸引餐飲小白加盟。
閉店止損,一批創業者可以說嘗盡了中藥茶飲的苦。
02.養生奶茶不養生、難喝且貴,中藥奶茶,流于形式?
盡管目前市面上涌現了一批中藥茶飲閉店案例,但在社交媒體上,餐飲業健康養生賽道的熱度未減。
小紅書上,搜索“中藥茶飲”關鍵字,就有5萬+的分享筆記;在短視頻平臺,“中藥奶茶”的話題播放量更是高達4.7億次。
在此熱潮下,據紅餐網不完全統計,全國已出現超30個主打中藥或草本養生的茶飲品牌,如陸藜·開了個方子、青楠五味茶、椿風、知嘛健康、百草間等。
這批品牌有的甚至已在一線、二線城市開出門店上百家。比如陸藜·開了個方子,據品牌官方小程序顯示,全國就開出超150家門店。青楠五味茶也在全國開出了超65家門店。
此外,還有一批中醫藥巨頭,也通過開辟子品牌的形式入局“養生茶飲”。
如北京的同仁堂旗下的“知嘛健康”、河張仲景大藥房旗下的“仲景生活”、上海的童涵春堂推出“二十四節氣茶”、廣東一方制藥推出“一方四季本草輕養茶”品牌、華北制藥推出“甄飲子”品牌等等。
不過和中藥奶茶熱度一起攀升的,還有消費者的質疑。
“中藥奶茶差點喝吐,和家里的中藥泡腳粉一個味““喝yue了還貴!喝一天都沒喝完”“單喝中藥我能喝下,但在中藥加芝士奶蓋是什么黑暗料理”……社交媒體上,有不少網友都吐槽中藥奶茶口感不佳。
除了難喝,還有不少消費者認為主打健康養生的中藥茶飲,其實是“智商稅”。
在“中藥茶飲行業消費行為調研”中,75.47%的消費者表示愿意購買中藥茶飲,但過半的消費者對中藥茶飲的真實功效存疑。其中更有47.94%的消費者認為,“是藥三分毒”難以判斷長期服用的危害。
此前,紅餐網曾報道過,對于一些中藥餐飲商家而言,中醫、中藥元素更多是一種營銷手段,“中醫+餐飲”的融合方式還浮于表面,店內產品僅僅簡單引入中藥素材,大多數門店對于產品是否有直接功效也表示“只是提供參考,效果因人而異”,難以給出明確答復。
不少“朋克養生”的年輕人就很認同這個觀點,在他們看來,中藥茶飲的社交屬性遠比功效屬性重要。偶爾喝一杯中藥奶茶,并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只是瞅著新鮮,就跟風打卡嘗試一下,淺嘗即止,并不會長期回購。
此外,中藥茶飲口感不好、功效不明、再加上動輒單杯15、20元的價格也勸退了不少消費者。種種原因之下,中藥茶飲復購率更低了。
真正的茶飲做的是面向消費者的復購生意,而復購率普遍成迷的中藥奶茶,更多面向的是加盟者的生意。
廣州轉折點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陶海翔,此前接受紅餐網采訪時也提及到,中藥奶茶,能吸引一些眼光和流量,但相對于鮮果茶這樣的大賽道來說,中藥奶茶太細分了,實際執行過程可能會面臨一些困難,并不適合規?;瘮U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