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青眼
近日,青眼從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獲悉,安徽琪嘉日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琪嘉日化”)被淮北富潤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淮北富潤”)申請破產清算。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去年,琪嘉日化因未能及時披露企業年報,被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啟動強制摘牌程序,并于2023年10月在新三板終止掛牌。那么,這個老牌日化企業怎么了?
01 新三板摘牌后,又被申請破產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琪嘉日化成立于2001年,注冊資本3216萬元,法定代表人和大股東均為李某中。據了解,琪嘉日化專注于家用洗滌用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產品包括洗衣粉、洗潔精、洗衣液等,經營模式主要包括OEM代加工服務和自主品牌產品“研發-采購-生產-銷售”兩種模式。
圖源: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2016年,琪嘉日化在新三板正式掛牌。彼時,據公開資料顯示,琪嘉日化擁有年產10萬噸洗衣粉和2.5萬噸液體洗滌劑的生產設備,是皖北地區較大的家用洗滌品生產企業之一。
據2022年上半年財報顯示,琪嘉日化的OEM代加工服務主要通過網站(阿里巴巴和公司網站)、展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和義烏小商品博覽會)上的宣傳來獲取OEM客戶,其主要OEM客戶包括中山欖菊銷售有限公司、滌諾海鷗洗滌日化科技(徐州)有限公司、廣州市浪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
在自主品牌經營方面,琪嘉日化擁有白特爾、琪潔和芳樂三大自主品牌,主要定位于服務區域市場、網絡平臺銷售和團購客戶,銷售模式以代理銷售為主,直接銷售為輔。其中,白特爾被國內多個省份的郵政系統指定為合作品牌。
不過,自2022年上半年后,琪嘉日化就再未公布任何業績數據。
2023年4月,彼時擔任琪嘉日化的持續督導主辦券商西南證券發布公告稱,琪嘉日化因公司生產經營困難,無法支付審計費用,且缺乏必要的財務人員配合審計公司,因此無法按時披露《2022年年度報告》。同年9月,琪嘉日化被全國股轉公司終止掛牌,并于次月正式終止摘牌。
由此可見,早在2022年,琪嘉日化的經營狀態就已堪憂,甚至無法支付督導券商的審計費用,這也為此后的諸多問題埋下隱患。
今年9月19日,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公開了一則破產審查案件信息,琪嘉日化為被申請人,申請人為淮北富潤再生能源有限公司,辦理法院為淮北市烈山區人民法院。
圖源: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該案件暫未公布相關文件及裁定書,且即便企業破產也仍有重整機會。近日,青眼也嘗試通過琪嘉日化公開電話了解詳情,但電話未能接通。因此,琪嘉日化后續發展還要看案件后續情況。
另就此事,青眼還分別嘗試聯系淮北富潤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和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但截止發稿,未獲回復。
02 曾涉小額貸擔保,已成被執行人
與此同時,雖然琪嘉日化被申請破產一事相關詳情暫未公布,但據青眼調查發現,除淮北富潤外,琪嘉日化早已身陷多個經濟糾紛。
據琪嘉日化2022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早在2013年,琪嘉日化及其實際控制人李某中為某企業向某小額貸款公司提供連帶擔保,幫助該企業向小額貸款公司借貸共計500萬元。不過,由于該企業并未及時償還欠款,琪嘉日化被連帶起訴,旗下房產甚至一度被查封。
根據最終判決和調解結果,琪嘉日化應承擔連帶保證清償責任本息金額1100萬元,這些債務也被計入琪嘉日化2022年上半年預計負債予以計提中。截至2022年6月30日,琪嘉日化股東李某中已累計清償債務650萬元。
琪嘉日化在2022年上半年財報中明確表示,其經營狀況未能明顯改善,若未來經營狀況進一步惡化或公司銀行借款規模不能繼續維持,其將面臨持續經營能力不確定性風險。
截止2022年上半年,琪嘉日化負債總計1.35億元,同比增長5.49%;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2008.58萬元,同比下滑13.87%;流動負債高于流動資產總額6149.22萬元,營運資金持續為負。
除此之外,據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信息顯示,琪嘉日化今年已有3條判決信息,且均為欠款糾紛,其中包括一項借款糾紛、一項拖欠運輸費糾紛以及一項拖欠原料貨款糾紛,三項糾紛涉及欠款共計約103.96萬元(不包含利息及案件受理費用)。
另據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僅2024年琪嘉日化就有7項被執行信息,執行金額共計312.76萬元,已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其法定代表人李某中也被列入限制消費人員。
值得注意的是,約66萬元的執行標的,來自于因琪嘉日化拖欠徐州金宏天順商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宏天順”)的貨款,而被執行具體情形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立案時間為2024年6月。對此,青眼嘗試聯系金宏天順進一步了解詳情,但截至發稿暫未獲回復。
03 持續虧損,凈利一度下滑超3000%
那么,琪嘉日化為何會由一個新三板上市公司走向被申請破產?
青眼統計了琪嘉日化掛牌以來的業績情況發現,雖然在新三板掛牌之后琪嘉日化的營收有了一定幅度的增長,但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稱“歸母凈利潤”)除2018年外,均為虧損,至琪嘉日化最后公布財務報告止,已經連續4年錄得虧損,最高虧損超1693萬元,2019年、2021年虧損增長幅度甚至超過3000%,盈利情況可謂堪憂。
同時,自2021年開始,琪嘉日化曾經持續增長的營業收入也開始出現下滑,按琪嘉日化已公布的增長幅度來看,2022年全年業績或已不足1億元。
除此之外,琪嘉日化的大客戶收入占比較高,2021年前5大客戶占總營收比重達54.19%,聯合利華是琪嘉日化第五大客戶,年銷售占比為8.32%。至2022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戶占總營收比重仍在大幅上升,至72.73%,存在客戶集中度較高的風險。
圖源:琪嘉日化2021年財報
對于業績持續下滑,琪嘉日化在2022年上半年財報中表示,主要是受全球疫情持續影響,其傳統洗衣粉類產品市場容量進一步縮小,訂單減少,收入降低,原料成本上漲,收入同比下降27.95%,減少金額857.35萬元;毛利率同比下降4.73個百分點,則是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運輸成本持續上漲,導致生產成本增加。
另據財報數據,截至2022年上半年,琪嘉日化洗衣粉、液體洗滌劑、洗衣皂分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為45.8%、52.96%、0.11%,總占比達上半年總營收的98.8%。也就是說,彼時琪嘉日化的主營業務已經開始受到市場影響,營收開始大幅下滑。
不過,青眼也注意到,為應對業績下滑的風險,琪嘉日化著眼于籌劃業務轉型和擴大業務范疇。琪嘉日化在財報中提到,為應對市場變化、開發新產品,其子公司安徽中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鳴科技”)和安徽亞太洗滌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亞太”)研發費用新增216.86萬元,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毛利率和凈利潤。
據企業官網信息顯示,中鳴科技成立于2019年,于2022年正式投產,主要生產各種保健食品原料、純天然香精香料、化妝品和洗護用品專用天然植物提取液等,擁有年產2000噸的各類植物提取物生產線,并配備2000平方十萬級的GMP車間和300平萬級車間。從主營業務來看,中鳴科技無疑拓寬了琪嘉日化的業務范疇。
安徽亞太則成立于2015年,占地面積超60畝,集研發、生產、銷售和OEM于一體,業務涵蓋家居清潔、個人護理、寵物洗護等諸多領域近千款產品,琪嘉日化的自主品牌白特爾就是旗下產品之一。2022年上半年,安徽亞太總營收為2640.11萬元,虧損231.55萬元。
不難看出,琪嘉日化也確實在通過籌劃企業業務方向的轉型,以實現走出困境。這,或許也是當下一些國內老牌日化企業的縮影。
譬如,曾經被譽為“中國日化第一股”的廣州浪奇就曾深陷財務造假丑聞、破產重整等風波。就在去年,廣州浪奇正式將企業名稱更名為“廣州市紅棉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并剝離旗下日化相關資產,宣布退出日化行業,主要業務轉變為食品及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開發和運營。
另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年來,隨著消費者對國貨產品情懷的加深,不少國貨日化品牌也開始逐步開始重新煥發出活力。譬如,曾深陷倒閉、停產、裁員、欠款泥淖的活力28,就抓住了老牌國貨情懷這一風潮,在今年飛速攀升至個大平臺排行榜前列。據飛瓜數據顯示,近30天內活力28在抖音平臺銷售額超1億元,銷量超100萬,位列衣物清潔劑榜單第二位。
因而,從當前市場來看,琪嘉日化若能抓住新渠道機遇、加速改革,或仍能扭轉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