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經濟e線
基金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同時雙雙去職的現象并不尋常,近日這一幕就發生在紅塔紅土基金身上。
9月21日,紅塔紅土基金一連發布兩則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稱,公司原董事長龔香林和原總經理、財務負責人楊潔兩人都因工作安排于2024年9月20日相繼宣布離職。早在去年8月,北信瑞豐基金總經理、董事長雙雙離任也曾引發外界廣泛關注與熱議。
作為紅塔紅土基金第四任董事長,龔香林于2022年2月21日起正式到任,任職時間尚不足三年。而同為紅塔紅土基金第四任總經理的楊潔,其任職時間稍早于龔香林。按其從2021年7月12日任職起,迄今已超過三年。
此前一天,紅塔證券已披露公告稱,董事會于9月20日收到紅塔證券副總裁龔香林提交的書面辭呈,因工作調整原因,龔香林申請辭去公司副總裁,將繼續在公司擔任其他職務。
作為龔香林的繼任者,江濤歷任昆明鐵路局昆明電務段助理工程師,工行云南信托投資公司證券業務部電腦主管、營業部經理,云南金旅信托投資有限公司證券營業部總經理,紅塔證券昆明人民東路證券營業部總經理、昆明青年路證券營業部總經理、經紀業務總部總經理、投資管理總部總經理、黨群工作部主任、總裁辦公室主任、信用業務部總經理、風險管理部總經理、職工代表監事,兼任云南證券業協會秘書長。此外,在楊潔離任后,江濤還暫代了總經理、財務負責人的職務。
Wind統計顯示,截至9月20日,2024年以來共有104家公募機構發生高管變動,涉及高管243人次,特別是中小公募更是成為了高管動蕩的多發地,普遍表現為高管變更頻率高、任期時間不長等情況。
公司高層大地震
新經濟e線注意到,在公司高層大地震背后,龔香林、楊潔的雙人組合并沒有讓紅塔紅土基金擺脫停滯不前的發展局面。自楊潔出任公司總經理以來,紅塔紅土基金規模僅在2023年四季度末一度突破百億元關口,但好景不長。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司基金資產規模快速縮水至43.68億元,較2023年四季度末的109.88億元,大幅下降66.2億元,年內規模驟降逾六成,達60.25%。公司行業排名也從2023Q4的131/199大幅退后至2024Q2的153/200。
來源:基金公告
公開資料表明,龔香林和楊潔兩人有著深厚的證券從業背景,均有控股股東的任職經歷。其中,龔香林曾任云南紅塔集團有限公司計劃財務部科員;紅塔證券投資管理部投資經理、資金財務總部副總經理,投資管理總部副總經理、總經理,財務總監;紅證利德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務。
在出任紅塔紅土基金董事長時,他還擔任了紅塔證券副總裁兼財務總監、上海分公司總經理等職,并出任紅證利德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作為紅塔證券老將,龔香林早在2009年即擔任紅塔證券副總裁職務,直至今年9月才離任。
而楊潔歷任昆明國際信托投資公司證券部會計、證券部財務經理、證券部財務經理兼信托業務部副經理,紅塔證券投資管理總部綜合部經理、資金財務總部副總經理、資金財務總部總經理、信用業務部總經理、總裁助理兼風險管理部總經理、副總裁、首席風險官、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等,紅證利德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監事等職務。
來源:基金公告
據新經濟e線了解,作為券商系公募機構,紅塔紅土基金成立于2012年6月12日,公司控股股東為紅塔證券,其持股比例為59.27%,另外兩家股東分別為北京市華遠集團有限公司(華遠集團)和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深創投),二者各持股30.24%和10.49%。不過,在公司長達12年多的發展歷程中,紅塔紅土基金始終沒有得到發展壯大,處于行業末端。近年來,由于紅塔紅土基金出現持續經營虧損,華遠集團和深創投兩大股東均已萌生退意。
早在去年5月,北京產權交易所網站顯示,紅塔紅土基金第二大股東華遠集團擬悉數轉讓所持有的該公司30.2419%股權,轉讓價格面議。更早前的2022年底,紅塔紅土基金第三大股東深創投也曾在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所持紅塔紅土基金的所有股份,估值1.2755億元。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紅塔紅土基金股份似乎已成為一塊燙手山芋,股權出手并非易事。截至目前,其股權轉讓一事均沒了下文。
另據紅塔證券披露的財報顯示,紅塔紅土基金自從2022年年末開始出現經營虧損,當年凈利潤虧損逾5000萬元。等到2023年年末,這一虧損進一步增加至超過6000萬元。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紅塔紅土基金實現營業收入2474.20萬元,凈利潤-2206.68萬元,仍舊在虧損的泥淖中掙扎。
新經濟e線獲悉,從紅塔紅土基金產品結構來看,權益型基金成為了公司的“短板”。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司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合計有10只(份額合并計算),但基金資產規模卻不足4億元。特別是公司旗下3只股票型基金規模僅約5000萬元左右,均在清盤邊緣徘徊。
就在今年3月,紅塔紅土盛通(A/C)和紅塔紅土盛金新動力(A/C)這2只靈活配置型基金已雙雙宣告結束清算。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在年內新成立一只基金的情況下,公司旗下基金數量卻從去年年末的21只(份額合并計算)減少至20只(份額合并計算)。
規模業績雙殺
另據新經濟e線調查發現,今年來,紅塔紅土基金不僅公司基金資產規模出現驟降,旗下大部分基金業績也跑輸了同期業績比較基準,呈現出規模業績雙殺的不利局面。
Wind統計表明,紅塔紅土基金多達22只基金產品(不同份額分列,以下同)今年來落后于同期業績比較基準,占比近六成。其中,業績表現最差的為紅塔紅土盛商一年C和紅塔紅土盛商一年A,其年內份額凈值增長率分別低至-3.27%和-2.98%,基金單位凈值分別為0.8698元和0.8878元,同類排名分別落后至885/1035和872/1035,而同期業績比較基準(中國債券總指數(財富)*90%+滬深300指數*10%)收益率為4.60%。
作為混合債券型二級基金,紅塔紅土盛商一年(A/C)成立于2017年9月15日,該基金近三年來業績表現落后同類基金表現。按年份計算,截至2024年9月20日,該基金已連續三年出現凈值虧損。其中,2022年至2023年兩年間的凈值增長率分別為-11.40%和-4.45%,年度同類排名分別落后至617/678和810/862。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紅塔紅土盛商一年(A/C)規模已從2023年年末的0.93億元進一步縮水至0.65億元。
據新經濟e線了解,紅塔紅土盛商一年(A/C)自成立以來,前后經歷了四任基金經理,分別包括趙耀、羅薇、梁鈞、楊興風。其中,第四任基金經理楊興風于2023年2月3日上任。自任職以來,楊興風的任職總回報為-8.97%,任職年化回報為-5.59%。同類排名778/878,較同期業績比較基準大幅落后15.91%。楊興風曾就職天相投顧、泰達宏利基金、方正證券、西藏昆侖鼎信投資,歷任行業分析師、策略分析師、投資經理、副總經理及研究總監等職務。于2019年4月加入紅塔紅土基金,現任職于公募投資部。
同樣,紅塔紅土瑞祥純債C、紅塔紅土瑞祥純債A和紅塔紅土瑞鑫純債C、紅塔紅土瑞鑫純債A等4只純債基金也落后于同期業績比較基準表現。截至2024年9月20日,上述4只基金年內凈值增長率分別為1.97%、2.11%和2.47、2.48%。同期,中債綜合財富(總值)指數年內收益率為5.56%。可見,前者較后者分別落后3.59%、3.45%、3.08、3.08%。
而在紅塔紅土基金的主動權益型基金中,今年來,紅塔紅土盛弘C和紅塔紅土盛弘A也較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滬深300指數收益率*55%+中債總指數(財富)收益率*45%)均落后超過4%。截至2024年9月20日,該基金C類和A類份額年內凈值增長率分別為-5.6%和-5.4%,后者為-1.08%。兩相比較,其C類份額和A類份額分別落后4.52%和4.35%。
新經濟e線獲悉,紅塔紅土基金今年二季度的規模變化情況還表明,旗下固收產品成為縮水重災區。報告期內,居首的紅塔紅土盛興39個月定開債(A/C)遭遇凈贖回215024.71萬份,基金總份額僅剩下86296.72份。其中,其A類和C類份額分別僅有 76713.86份和9582.86份。
早在今年5月23日,因紅塔紅土盛興39個月定開債A于2024年5月21日發生大額贖回,公司不得不宣告提高其A類份額凈值精度。等到6月1日,公司再度披露公告稱,該基金第一個開放期為2024年5月6日至2024年5月31日。截至第一個開放期最后一日(即2024年5月31日)日終,基金的基金資產凈值加上本基金開放期最后一日交易申請確認的申購確認金額及轉換轉入確認金額,扣除贖回確認金額及轉換轉出確認金額后的余額低于5000萬元。公司決定于本基金第一個開放期到期后暫停運作,即暫停進入下一封閉期。
此外,紅塔紅土盛利(A/C)和紅塔紅土中債0-3年政策性金融債(A/C)今年二季度也各被凈贖回15356.04萬份和26949.14萬份,其凈贖回率均超過98%,期末合并份額分別僅剩下約4800萬份和2200萬份,雙雙跌破了5000萬元的清盤“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