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黃景源
界面新聞編輯 | 彭朋
合作出現了89次,人才81次,創新生態56次,數據43次,投資41次,開放39次,人工智能38次……根據界面新聞不完全統計,在第36次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IBLAC,下稱市咨會)現場,這些詞語高頻出現。
迅集團全球首席執行官博思帆指出,新加坡是隨著城市金融中心的發展,逐步發展成為全球貿易中心,在此過程中,跨國公司與當地機構、企業密切合作,促進共同增長。博思帆認為,上海港和上海城市的融合發展,對于建設一個全球互聯的聯運中心至關重要。他建議,上海可以探索新加坡跨機構協調模式,重新定位由人工智能驅動的多式聯運物流中心,覆蓋陸路、航空、航運和鐵路運輸。
蒂森克虜伯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米格爾·洛佩茲表示,上海有很多跨國企業及其區域總部和研發中心,為了實現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突破并加快其應用,密切的國際合作至關重要。他建議上海可以利用其現有優勢,吸引更多全球頂級創新資源進入上海生態系統,尤其是促進前瞻性的技術合作。
貝爾卡特集團董事會主席丁有仁表示,面對眾多全球挑戰,創新和合作是應對共同挑戰的唯一途徑。上海在創新開放和國際合作方面有獨特優勢,應該加強和促進科技方面的國際合作,為企業提供稅收、資金、先進設施等方面的支持。
三井住友金融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中島達建議,上??梢詤⒖甲再Q區的做法,探索建立國際合作特區,覆蓋人工智能、生物醫學工程等先進技術領域。同時放寬限制性管制,在前沿領域建立先進標準。
在人才方面,貝恩公司全球董事會主席奧里特·加迪耶什認為,上海擁有眾多高校資源,未來要吸引更多學術界人才,更有效地進行產學研合作。上海已連續13年被評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力的中國城市”,希望上海更加重視外籍人士來華事宜,將市咨會的相關建議落到實處。
在市咨會現場,上海市市長龔正也表示,上海將加強教育、科技、人才資源融合集成,同時實行更具國際吸引力和競爭力的人才政策,集聚全球戰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上海還將繼續精準對接海內外人才在出入境、安居、創新創業等方面的需求,深入實施全球杰出人才優享服務、人才全周期服務改革,努力營造世界一流的人才發展環境。
構建一個良好創新生態系統,對城市發展至關重要。
太古集團行政總裁施銘倫認為,政策和監管環境,是所有創新生態系統的基石。相關經驗表明,支持性法規可以幫助初創企業在商業環境動蕩或暫時陷入財務困境時進行重組,更快恢復元氣。
為此,施銘倫建議,上海要簡化初創企業的重組流程,以便讓初創企業有更多時間重新協商債務,而不會立即面臨清算。同時不斷完善相關框架,促進對失敗企業家的接納。此外,上海要增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激勵,包括開發可供訪問的知識產權數據庫、對標國際知識產權標準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合作。
施銘倫還認為,當前的監管壁壘一定程度阻礙了國際投資者投資中國,他建議上海要打造更加透明、簡化和支持性的監管環境,吸引更多、更廣泛的全球風投投資初創企業生態系統。
瑞安集團主席羅康瑞從城市空間的角度,提出了對于創新生態的建議。他表示,早在數十年前,全球創新生態系統就不再強調單一空間,上??梢酝ㄟ^提升城市空間規劃,注重專項微型創新生態系統和初創社區的培育,更好滿足創新企業對定制辦公場所日益增長的需求。
例如,上??梢钥紤]將閑置的辦公樓改造成實驗室、物流設施、量子計算和數據中心。將虹口北外灘、楊浦濱江等市中心閑置建筑和倉庫,轉變為經濟實用的居住和工作空間,以吸引新時代和千禧一代的創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