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壹娛觀察 大娛樂家
上線一個月后便到達兩千萬銷量的《黑神話:悟空》,可以說以一己之力創造了國產3A游戲的歷史。
銷量之外,更令人矚目的是,《黑神話:悟空》同樣收獲不俗口碑。游戲在Metacritic上的評分最終穩定在了81分,在Steam上的23個語言區的評論中,有18個語言區的好評率超過了90%證明了游戲的超高完成度和跨文化吸引力。
《黑神話:悟空》的成功不僅僅體現在商業數據上,更重要的是它成為了國產游戲國際化發展的一個全新的范例。一方面證明了國產游戲開發者也有能力創造出媲美國際頂級水平的3A大作,另一方面也展現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依然在全球市場上具有吸引力。
《黑神話:悟空》游戲界面
當然《黑神話:悟空》的全球發行也并非全然坦途,文化沖突的陰影依然存在,但這并不妨礙《黑神話:悟空》為之后試圖在國際市場建立影響力的作品提供了足夠的啟示——
1、平衡文化特色與國際化需求:在保持中國文化特色的同時亦須考慮如何讓全球玩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重視本地化質量并尊重國際市場習慣:不僅要提供多語言支持并確保翻譯的質量和文化適應性,了解并尊重不同市場的文化背景和玩家需求。
3、提高文化出海的實際效果:不只滿足于國內的 “文化自信”,真正實現全球玩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欣賞。
無論如何,《黑神話:悟空》的文化出海都是一次值得長期關注的有益嘗試,提前暴露出國際化道路上的諸多挑戰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對于未來更多有志于走向國際市場的國產游戲來說,如何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同時更好地適應國際市場,將是一個值得持續探索的課題。
01 兩千萬銷量之下的“全球突圍”
《黑神話:悟空》的全球銷量數據無疑是其成功的最直接證明。
根據數據分析公司VG Insights的最新數據顯示,《黑神話:悟空》目前在Steam平臺上的銷量已經達到了2000萬份,同時該游戲的總收入超過9.6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逾67.9億元)。
這一數字不僅刷新了國產單機游戲的銷售記錄,也是今年這個游戲小年里難得的暢銷作品。相比之下,同樣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背景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海外市場的表現僅為總票房的1%,《黑神話:悟空》的成功更顯得難能可貴。
《哪吒之魔童降世》劇照
考慮到《黑神話:悟空》首發PC、PS5平臺,目前還缺席了擁有千萬級玩家的Xbox平臺(因技術原因延后),僅僅一個月時間達成兩千萬的銷量不可謂不驚人。
同時在社交媒體平臺上,《黑神話:悟空》同樣引發了廣泛討論。在TikTok上,關于該游戲的內容獲得了極高的曝光率,單條視頻片頭的播放量就達到了780萬次。這種病毒式的傳播效應不僅提高了游戲的知名度,也為其贏得了大量潛在玩家。
在語言本地化方面,《黑神話:悟空》也表現出雄心勃勃的態度。除了英語配音和字幕外,游戲還提供了法語、德語、西班牙語、日語、韓語、波蘭語、葡萄牙語、俄語、繁體中文、意大利語等多種語言的字幕支持。這種全面的語言覆蓋無疑增加了游戲的國際可及性。
《黑神話:悟空》游戲界面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在官方未提供本地化支持的地區,如越南,玩家們也自發組織翻譯并配音,使得游戲在當地非常受歡迎。這種自發的文化傳播行為,恰恰反映了《黑神話:悟空》所承載的文化魅力和游戲本身的吸引力。
對于一款基于中國傳統神話故事為藍本打造的游戲來說,本地化過程中也面臨著巨大挑戰。正如游戲科學團隊在接受PC Gamer采訪時坦言:“這是一個非常難翻譯的游戲。有很多非常特定的詞匯。我們必須先將類似于古英語的古漢語翻譯成現代漢語,然后再翻譯成英語。”
《黑神話:悟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巧妙運用。游戲以《西游記》為背景,融入了大量中國古典神話、建筑、服飾等元素,這些元素在游戲中的高度還原,不僅讓中國玩家感到親切,也讓國外玩家能夠深入體驗中國文化的魅力。
《黑神話:悟空》在YouTube上線六部過場動畫
游戲中的美術設計尤其值得稱贊。從古樸典雅的建筑到精美絕倫的人物造型,每一處細節都充滿了東方韻味。這種視覺上的文化沖擊,為國際玩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游戲體驗,激發了他們對中國文化的好奇和探索欲。
更重要的是,《黑神話:悟空》并非簡單地堆砌中國元素,而是將這些文化符號與現代游戲設計理念完美結合。游戲中的戰斗系統融入了中國武術的精髓,角色設計則巧妙地詮釋了中國神話中的經典形象。這種創新性的文化呈現方式,不僅保留了中國文化的本質,也使其更容易被國際玩家接受和理解。
從內容創作上來看,《黑神話:悟空》展現了強烈的文化自信。
游戲大量使用文言文、打油詩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這無疑增加了游戲的文化厚度和獨特性。然而,這種堅持也帶來了挑戰。比如游戲選擇將“金箍棒”直接音譯為“Jin Gu Bang”,而非翻譯成英文。這種做法雖然體現了文化自信,但從翻譯技術的角度來看,可能會影響國際玩家的理解和游戲體驗。
從技術層面來看,《黑神話:悟空》的畫面質量、動作設計、場景構建等方面都達到了國際一流水準。這種技術實力的展示,不僅贏得了玩家的贊譽,也獲得了業界同行的認可。它打破了長期以來國產游戲在技術上落后于國際大廠的刻板印象,證明中國開發者完全有能力在全球舞臺上與頂級游戲公司同臺競技。
毫無疑問,《黑神話:悟空》目前的成功已經為整個中國游戲產業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桿,同時其作為文化現象也給出正反兩面的可能性。
02 文化傳播的深度與廣度,超越表象的挑戰
雖然《黑神話:悟空》在文化輸出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功,但仍有一些空間值得需思考如何進一步提升文化傳播的深度和廣度。
首先需要看到的是,《黑神話:悟空》的開發過程以及營銷策略其實更多以國內玩家為中心。
從游戲在Steam國區采取了全球最低價策略,比59美元的國際3A標準售價幾乎打了4折來看,這一定價策略或許也說明游戲科學更多還是將銷量寄予于國內玩家。
而不論是銷量還是在線人數的波峰波谷都不難看出,其主力受眾的確還是國內玩家群體。
圖源:ITBEAR
這種做法自然保證了游戲在國內市場的巨大成功,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其在國際市場的潛力。
其實稍微翻閱一些社交媒體上的評論就不難注意到,《黑神話:悟空》的“文化輸出”最終效果似乎更多地體現在國內的輿論場域。游戲反而變成了中國玩家展示“我們是如何向外國人講述中國故事”的一個宣傳藍本。這種現象雖然提升了國內玩家的自豪感,但可能偏離了真正的文化輸出目標,未來的游戲開發者需要更多地考慮如何真正促進國際玩家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欣賞。
當然,《黑神話:悟空》本身也沒有太多經驗可以借鑒,畢竟它自己才是國產3A的獨一份,因此它所經歷的一切都可以說是摸著石頭過河——可謂是開創式的示范。
首先,在營銷策略上,游戲展示了充分利用多元化海外營銷手段的重要性。
從社交媒體營銷到跨界合作,從參與國際游戲展會到玩家社群自發的口碑營銷,《黑神話:悟空》的成功證明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營銷策略在全球市場中的有效性。
《黑神話:悟空》X 瑞幸聯名
其次,《黑神話:悟空》的成功也凸顯了原創性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游戲并沒有一味模仿西方游戲的風格,而是大膽地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游戲設計中。這種獨特的文化表達不僅吸引了國際玩家,也為中國游戲產業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桿。
同時,也需要認識到國際市場的復雜性。盡管《黑神話:悟空》在國際上獲得了廣泛關注,但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在Reddit等社交平臺上,部分玩家對這款來自中國的3A游戲持有復雜的態度,其中不乏政治和文化因素的影響。這也是一種提醒,在當下文化輸出不僅是一個關乎創作和營銷的問題,還涉及更廣泛的地緣政治和文化沖突議題。
與此同時,負責營銷的投資方英雄游戲在游戲上線前給海外游戲博主免費試玩時列出了一些在直播游戲時避免討論的話題,也讓一些有影響力的海外玩家感到不滿,某種程度上影響到了前期的口碑傳播。
《黑神話:悟空》游戲界面
《黑神話:悟空》確實成功地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表象元素,如建筑、服飾、神話人物等,但對于這些元素背后的文化內涵,以及它們在中國歷史長河中的意義和演變,還有更多可以挖掘和呈現的空間,也因此該游戲在海外進行文化輸出之時,還有兩點值得補足,也值得其他后來者思考。
其一,可以考慮設計更多互動性的文化體驗環節。
例如,通過游戲內的任務系統或對話選項,讓玩家更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的哲學思想、道德觀念或歷史典故。這不僅能增加游戲的文化厚度,也能讓國際玩家對中國文化產生更深刻的理解和共鳴。
其二,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跨文化理解的挑戰。
盡管《黑神話:悟空》在全球范圍內取得了成功,但不同文化背景的玩家對游戲中某些元素的理解可能存在差異。未來的游戲開發者需要更加注意這一點,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同時,也要考慮如何讓不同文化背景的玩家都能理解和欣賞游戲中的文化元素。這可能需要在游戲設計中加入更多的解釋性內容,或者通過巧妙的敘事手法來架起文化溝通的橋梁。
《黑神話》全球媒體游戲均分81分 圖源:metacritic
保持傳統文化特色的宣發同時,如何更加重視國際市場的習慣、需求和海外玩家群體的感受;在進行文化輸出時,要真正促進跨文化理解,而不僅僅滿足于國內的“文化自信”;在面對國際市場的復雜反應時,需要以更開放、包容的態度進行交流和互動……可以說是接下來更多出海游戲需要思考的問題。
未來的國產游戲如何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同時更好地適應國際市場,將是一個值得持續探索和長期關注的話題。
我們期待看到更多像《黑神話:悟空》這樣的作品,它們不僅能在商業上取得成功,更能成為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有效交流。
通過不斷的嘗試和改進,國產3A游戲自然能在全球舞臺上真正擁有一席之地,為當下創新疲敝的全球游戲產業貢獻出更多的中國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