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揚帆出海 周可
上線3年,情緒管理應用Finch在ins上積累了23萬粉絲,單月下載量超55萬,剛剛過去的8月,Finch月流水超100萬美元。
養一只電子小寵物,讓它幫助自己管理情緒,調節生活習慣,這種模式看起來非常簡單,背后的市場究竟有多大?
和Finch類似,Headspace做睡眠監測功能之外,也覆蓋情緒管理功能,上個月,這款應用拿到了300萬美金的月流水,當月20萬的下載量也超出7月份下載量的15%。
情緒管理產品是健康類應用中的一個細分類別,此前我們在關注海外市場健康類產品的過程中,睡眠監測類產品是表現比較突出的一個領域,和睡眠產品類似,情緒管理類功能最近逐漸成為不少健康類應用拓展的方向,一些專門幫助用戶管理情緒,實現自我調節和情緒自愈的應用獲得了非常不錯的市場關注,用戶付費效果也表現不錯,此前我們曾剖析過自律類應用Me+《一條投放視頻獲500萬播放,海外爆火的Me+什么來頭?》,在海外的投放數據和流水成績都表現突出,可以看出,當下海外健康健美類應用領域,做情緒管理,習慣管理等功能深受用戶喜愛。
那么,這個市場該如何做,那些成功跑出商業模式的產品又是如何推進的?
為治愈情緒買單
Finch最近的數據表現不錯,在全球159個地區被精品推薦,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15個國家,Finch都排進了健康健美應用榜單前十,特別是在美國,其已經連續3個月保持健康健美類產品前十名左右的成績,可見用戶穩定,市場對其認可度高。
打開Finch,你面對的是一只可愛的小寵物,你要在照顧好這只小寵物的同時照顧好你自己,這只小寵物可以幫助你記錄習慣,通過陪伴小寵物成長,讓你養成好的習慣,保持良好穩定的情緒,積極思考,設定人生目標,走出低沉的人生狀態。
和很多自我管理類產品不同的是,Finch設定一個養寵物的模式來吸引用戶能夠長時間,習慣性的打開這款應用,進而在陪伴寵物成長的過程中,改變自己的習慣,培養更好的自己。
而其他一些自我管理類產品,往往是作為用戶設定目標的一個工具,這樣的工具屬性過強,反而會讓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產生壓力,相比Finch,工具屬性過強的產品趣味性也不夠。
所以Finch在產品設計中把重點放在這只小寵物的設計方面,盡量讓用戶不自覺的在陪伴寵物成長的過程中,有趣又快樂的實現提升自己的目標。
Finch是一款自律應用,其本身還帶有一點游戲和社交屬性,小寵物像是一個社交角色,主打陪伴“主人”一起變好,它還會尋找話題,比如,“你最喜歡的學科是什么?”,諸如此類話題,來陪用戶聊聊天,帶來互動。
可以看到,Finch更側重通過陪伴和成長的方式來提升用戶粘性,讓用戶一邊放松情緒,一邊養成習慣。減壓、反思、成長是可以在輕松的環境中實現的。
當然,在Finch上可以實現的功能覆蓋也很全面,跟蹤記錄目標實現的情況、調節自己的呼吸、檢測自己是否有焦慮。
睡眠和情緒管理息息相關,誕生多年的應用Headspace能夠做到月流水300萬美元,也足以說明這個市場的機會之大。
Headspace主打冥想和睡眠,但本質上來看,其產品還是以心理輔導,情緒管理,以及幫助用戶應對生活中大事件調節情緒等為主來進行商業化的。平臺的私人教練也是圍繞幫助用戶做心理健康管理來進行的。
作為頭部健康管理平臺,Headspace的功能覆蓋基本上也體現了健康健美類產品的市場需求,從睡眠管理到情緒管理,Headspace的功能變化也體現出情緒管理這個市場的機會。
當然,這和社會環境的變化有著直接關系。
有研究數據表明,多達90%的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和25%的未住院成年人,在感染病毒后六個月內至少出現一種與大腦或精神相關的癥狀,包括疲勞、頭痛、睡眠障礙、抑郁或焦慮。
全球性的衛生事件不僅給社會經濟帶來巨大影響,對人精神層面的影響也超出想象,而這也就推動了情緒管理,情緒療愈這個方向的市場需求缺口加大。
最近一年,Finch在全球的下載量呈現波動微漲狀態,收入情況增長則相對更明顯一些。
美國依然是Finch收入的頭部貢獻國家,英國加拿大等緊隨其后。
Finch的收入情況可以說明兩個問題:第一,最近一年,市場用戶對情緒管理類應用的付費習慣正在慢慢培養起來,用戶需求是有明顯增加的;第二,美國等T1市場國家是情緒管理類產品的重要市場,受眾分布廣泛,且付費水平高,尤其是美國,用戶付費能力是最領先的,這個市場情緒管理類產品仍有可探索的價值和空間。
另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要點是日活用戶,Finch的日活用戶數據表現非常出色,最近一個月來看,其日活用戶保持在17萬到22萬之間,遠高于健康健美類產品日活用戶的均值。
Finch的用戶粘性表現也非常不錯,最近半年,其APP人均啟動次數保持在35次/月,遠高于健康健美類產品的均值。
穩定的人均啟動次數和超高日活,都充分說明,這種養成系寵物陪伴類自律產品非常受用戶認可,但對于這類產品,在設計層面需要關注的另一個問題也在于,如何保持產品帶給用戶的新鮮感。
翻看Finch的ins發帖,各種有趣有活動的話題不斷,幾乎每一個話題下面都能勾起用戶的興趣,與此同時,用戶也會反向對Finch的產品提出反饋,比如“能不能在產品中加入位置信息”等等。
看Finch的用戶反饋,能夠很直觀的感受到其產品和用戶是一種雙向奔赴的情緒療愈過程。
一條視頻獲得5800萬展現,情緒療愈產品投放有哪些新變化?
廣大大數據顯示,最近一年Finch的投放并不算多,嚴格去重之后,其只有1396條廣告投放,最高展現估值達到5800萬。
從投放渠道的分布來看,Finch投放渠道前三的分別是Facebook、Messenger和Instagram。不過,投放數據表現最好的反而是TikTok。
以其投放展現估值5800萬的一條短視頻為例,這條視頻投放在TikTok渠道,一個名為tylerandgerald博主于今年去年12月發布,播放量超6600萬,點贊也超60萬,一直到今年8月,這條視頻仍在收到用戶評論,可見其傳播的長尾效應也是不錯的。
TikTok作為投放渠道,給Finch帶來的廣告展現數據比較高,最近一年,其投放的廣告中,展現估值最高的前4條廣告都是基于TikTok渠道傳播的,且展現估值都在千萬級別。
Tylerandgerald在TikTok上有一個專門的Finch的廣告視頻合集,其中一共包含8條視頻,單條視頻播放量最低也達到150萬,可見TikTok渠道比較適合于推廣此類應用。
Finch的成功也成為很多同類產品發力情感療愈市場的范本,如2022年上線的How We Feel,最近下載量呈現明顯走高的趨勢,這款產品上線時間短,目前主打免費應用。
不同于Finch通過小寵物來陪伴式療愈,How We Feel產品中,陪伴用戶實現情感療愈的事由科學家來承擔,其主打一種科學性的陪伴和情感療愈模式。不過,在最新更新的版本中,How We Feel推出了Sound Patterns音頻玩具,任何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情創建自定義音景,用戶可以將其視為個人混音器,在其中可以調整不同的音頻元素,以創建與自己當前心情產生共鳴的音頻環境。
這種功能上的創新,本質上和Finch通過小寵物功能來實現陪伴療愈的思路是一樣的,關鍵在于提供給用戶一種途徑來緩解心情,改變情緒,而不是單純的記錄情緒,找不到情緒紓解的出口。
綜合來看,這種情緒療愈系產品,和此前我們關注的自律類健康應用還是有一定區別的,特別是通過Finch的成功可以關注到的一個亮點是,以情緒管理和調節為功能的產品,已經在逐步實現多元化的工具模式,這是指,以情緒管理,情緒療愈為依托,以APP產品為平臺,衍生出更多小工具小功能來豐富情緒管理這一需求,這些小工具包括How We Feel的Sound Patterns音頻玩具,以及Finch上面的小寵物等等,將療愈類產品做的更加娛樂化和輕松化,甚至疊加進去一些陪伴功能,社交功能,都是情感療愈類產品能夠吸引用戶,強化留存的重要突破。
結語
從健康領域細分出來的賽道,無論是睡眠監測,還是情緒管理,這類產品的市場需求都是比較大的,用戶付費效果不錯,未來可拓展的空間也很大,但是,業內需要關注的仍是用戶活躍與留存,這就對產品研發和功能提出了考驗。從Finch,Headspace以及How We Feel我們都可以看到功能和工具的明顯創新,以創新來引導用戶需求和留存,才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