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家電網
LGD廣州工廠的出售進度條正在持續推進。
日前,創維集團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深圳創維—RGB擬向樂金顯示(廣州)有限公司(LG Display全資子公司)出售樂金顯示(中國)有限公司(LG Display廣州LCD工廠的公司主體)10%股權,此次交易金額為13億元。
交易完成后,創維集團將不再持有樂金顯示(中國)有限公司的任何股權。LGD廣州工廠的股權架構,也將變成LGD持股80%,廣州高新區持股20%。
本次交易的公布意味著LGD廣州工廠的出售轉讓正在持續進行中。外界普遍猜測,LGD子公司與創維的此次交易,是LGD為順利轉讓廣州面板工廠做準備。
作為樂金中國的股東之一,創維曾經一度被認為是LGD廣州工廠最有希望的得主,但由于售價的原因,最終創維選擇放棄成為LGD廣州工廠的買家。
不過,今年8月,“拖拖拉拉”近一年的LGD廣州LCD工廠出售事宜終于“要”塵埃落地:TCL華星成為目前唯一優先買家。根據TCL科技公告,TCL華星擬收購標的為樂金顯示(中國)有限公司70%股權和樂金顯示(廣州)有限公司100%股權。交易金額預計超百億元。
不確定的未來
此前TCL科技的公告指出,2023年,樂金中國營收為63.34億元,凈利潤為6.02億元。2023年末,總資產為133.27億元,凈資產為118.02億元。這意味著,LGD廣州工廠的發展較為健康,對于購買方來說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而擺在創維面前的最大問題是資金。在LGD廣州工廠吸引了多個感興趣的買家的情況下,LGD廣州工廠的售價也水漲船高,最終交易價格預計突破百億元。這意味著創維需要支付不小的代價。
從財報數據的角度來看,2023年末,創維凈資產為227.57億元,資產負債率約66%,銀行借款82.18億元,持有現金為91.14億元。購買LGD廣州工廠將讓創維承受較大壓力。對于創維來說,以13億元的售價提前離場是更好的選擇。業內人士預計,TCL科技與LGD的交易總額不會超過130億元。
也有觀點認為,創維作為綜合型家電企業,需要靈活調整資產結構,將資源向更具增長潛力和技術壁壘的領域傾斜,以確保企業的長期競爭力。創維在過去四年里,正在持續擴張在光伏領域的布局,逐步轉變為一家新能源企業。在2023年的財報中,新能源業務貢獻了233.96億元,占整體營收的1/3。
盡管新能源業務在價格戰的大趨勢下持續承壓,告別高增長時代,但創維仍然看好光伏產業的前景。
今年,創維仍然加大在光伏產業的投入。今年8月,深圳創維光伏智慧產業園項目舉辦奠基儀式。這意味著創維在光伏產業的布局得到進一步深化。
據了解,深圳創維光伏智慧產業園項目建設將分兩期進行,一期預計2026年底建成投入使用,二期預計2027年中全面投入使用。項目達產后,年產能預計5Gw,每天下線組件25000塊。
在新能源業務不斷擴張的情況下,創維對資金的需求也在持續提升。業內人士認為,通過出售部分股權,創維可以獲得一筆可觀的現金流,用于支持光伏業務的發展。
樂觀派TCL
業內人士指出,從2021年收購三星蘇州工廠,到即將完成的百億并購案,TCL華星在LCD面板的話語權將進一步提升。據第三方預測,完成并購后,2025年,TCL華星LCD TV面板產能面積將達到28.9%,同比上漲7.3%。
對于TCL華星而言,并購LGD廣州工廠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在并購LGD廣州之前,TCL華星擁有3座G8.5、1座G8.6、2座G10.5等中大尺寸產品產線;并購之后,直接增加一座G8.5產線,整體LCD產能將進一步提升。
另外,由于LGD廣州與T9同位于廣州增城區,因此,當下將LGD廣州收入囊中之后,二者的聯合有望形成產業集群效應,使得TCL華星能夠更好地整合當地顯示產業資源。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OLED、Micro LED在加速發展,LCD廠可能會成為落后產能。目前,包括日韓、中國臺灣等多個地區的面板廠都在陸續對LCD去產能,OLED等新技術加速發展也必然分食未來顯示需求市場。
與此同時,需求端的下行導致LCD行業在2022年間經歷了全行業性產能過剩和虧損。盡管在頭部面板廠主動減產的情況下,LCD面板價格有所恢復,但今年第三季度,全球LCD電視面板供應寬松,7月面板價格開始下跌,8月面板價格降幅較大,9月價格繼續下跌。
這讓LCD產業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此外,有觀點認為,LGD將面板線建設目標轉向OLED,通過出售LCD工廠可以為即將開工的8.6代IT用OLED線籌措資金,加強LGD在OLED領域的競爭力。今年二月份,有傳言稱 LG Display 將繼續建設其 8.6 代IT AMOLED 生產線。
在今年4月底,還有消息傳出TCL華星即將入局8.6代OLED。不過,TCL華星母公司TCL科技已經公告澄清此消息,TCL華星CEO趙軍還在本月初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沒有明確的時間表去建8.6代的OLED產線,這件事的決策取決于很多方面,包括內部的技術準備度、市場的競爭、行業技術的迭代趨勢,我們會綜合考慮這些因素,會在適時的時間去評估,并且作相應的決策,但眼下確實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8.6代OLED產線同時面臨技術難度與投資回報難以評估的挑戰。對于TCL華星來說,與其著眼于未來的不確定性,不如看重當下LCD市場的確定性。TCL華星收購LGD廣州是LCD產業的一次內部結構調整,不會增加新的產能,對整體的供需影響不大,但TCL華星卻能夠獲得更加明確的份額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