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法國立法推進“碳標簽”,中國美妝出海需警惕這些“盲區”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法國立法推進“碳標簽”,中國美妝出海需警惕這些“盲區”

“碳標簽”與“碳關稅”。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 | 未來跡FutureBeauty

近年來,中法兩國在美妝方面的合作正日益緊密,兩國化妝品市場的持續增長為合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據統計,法國在全球美妝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2020年至2023年間,法國化妝品市場的銷售額從約115億歐元增長至125億歐元,占歐洲市場總量的近四分之一。

此外,法國還是中國最大的化妝品進口國。根據國際貿易中心(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數據,從2022年開始,法國再次超越日本成為中國最大的化妝品進口國。2023年,法國對中國的化妝品出口額達到了創紀錄的19.9億歐元,占中國進口化妝品總額的30%。

而中國美妝品牌也在加速出海,并不斷出現在法國市場上。

早在2008年,就有上海家化的佰草集成功在法國上市,經過十幾年努力,一度形成線上線下多渠道發展的規模。近年來,珀萊雅、中法美妝谷也在法國動作頻頻。華熙生物、完美日記和花西子等品牌也趁中法建交六十周年之際亮相海外市場,引起關注。

此外,還有多個中法美妝合作項目順利開展,其中包括歐萊雅集團與中國企業在研發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合作,以及法國香水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推廣活動。

這些合作不僅促進了兩國美妝行業的雙向交流,也推動了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的布局與擴展。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值得中國企業關注的重要問題是:法國已經通過立法開始強制推進“碳標簽”,要求包括化妝品在內的產品,每個包裝元素都必須帶有Triman 標志和分類說明 ( Info-Tri ) 。這對中法化妝品企業究竟會有哪些影響?

歐洲市場的微妙變化與幾部重要法規

據statista最新的報告, 從 2013 年到 2026 年,歐洲化妝品銷售額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 1.8% 的速度增長。伴隨這個增長的同時,整個市場也發生了微妙變化:比如相對于香水市場銷售占比的縮小,護膚品市場的占比從2012年的34%提升到了2020年的42%。

而具體到護膚品的細分領域,根據statista提供的最新數據,全球消費者對于天然及有機產品的需求仍然呈現持續性增長, 2024—2025年的年銷售將保持8%—9%的增長。消費者仍然在持續關注更加天然更加健康的產品,消費方式也更加趨向于理性, 有機綠色產品、可持續概念產品、DIY 康養等會呈現持續增長。

促使法國持續推進“碳標簽”并引領化妝品行業生態轉型的動因,除了來自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變化外,還有相關法規的制定。其中影響力最大的是以下三部法規:

1、AGEC 法案

也稱為法國的反浪費和循環經濟法。該法案旨在解決與包裝相關的問題。因此,它在五個主要領域設定了減少、再利用和回收廢物的目標:

到 2040 年杜絕一次性塑料包裝;

鼓勵生產商和制造商提高透明度,讓消費者更好地了解情況;

支持以團結為基礎的再利用,消除浪費;

打擊計劃報廢;

重新設計生產模式。

2、歐洲生態標簽

歐洲生態標簽(écolabel européen)由歐盟(EU)于 1992 年創立,旨在保證產品的功效以及對環境和健康的尊重。迄今為止,從家具、旅游住宿到洗衣粉,有 24 類商品和服務可以貼上生態標簽。新標準于 2021 年底修訂,擴大了歐洲生態標簽的范圍,并提高了對成分、原料來源、包裝和運輸的要求。

3、環境標簽

雖然許多行業(食品、電子產品和紡織品)都引入了環境標簽(affichage environnemental),但化妝品行業并沒有強制要求。為了能夠將這些產品對環境的影響從 A 到 E 進行分級,政府工作報告要求采用精確的、經過科學驗證的計算方法,評估產品對環境造成的損害。

其目的有兩個:1/告知消費者;2/鼓勵公司推廣其生態環保倡議。

化妝品行業對“碳排放”的真實影響和計算化妝品碳足跡的局限性

那么,化妝品行業究竟會在哪些方面影響“碳排放”呢?

根據著名咨詢公司 Quantis 于 2020 年發布的關于化妝品行業產生的溫室氣體(GHG)排放的基準研究報告 "是時候妝點未來了"( Make up the future*)指出:根據化妝品的產品生命周期評估(LCA),從產品的設計、成分的可追溯性、運輸、使用和報廢等環節進行統計,化妝品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大概占地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 0.5% 到 1.5%。具體而言體現在:

40% 來自化妝品的消費環節,也就是產品在使用階段所耗費的資源;還有大約20%的碳排放來自包裝;10%來自化妝品所使用的天然或者化學成分;10%來自交通運輸環節;10%來自銷售點陳列以及連帶銷售和服務環節;10% 來自產品廢棄物處理時的碳排放。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溫室氣體排放并不是化妝品產業對環境唯一的影響因素。還包括廢物管理、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和水污染等諸多方面。比如化妝品中的微珠,特別是去角質劑、磨砂膏和洗發水中的微珠,也會對環境造成破壞。據估計,約2% 的塑料微珠最終會進入海洋。

值得特別提出的是:關于化妝品對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其成分的生態毒性方面的科學數據仍然很少。目前只有國際大公司才有能力對其產品進行生命周期分析,并優化產品設計。因為這項研究對于中小型公司來說成本太高,而且這些小公司也沒有這方面的專業人員。

此外,生命周期評估的范圍也還有限。因為許多成分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是未知的且難以量化的。

那么解決辦法是什么?筆者認為主要是兩個方向:

1.行業協會牽頭制定規劃,調動利益相關者一起提高成分的可追溯性。

這一點在羊毛紡織品行業已經在進行。

比如ICICLE 之禾和全球權威羊毛紡織品認證機構The woolmark Company共同發布了可溯源羊毛系列來呈現品牌對可持續發展責任的承諾。

化妝品行業則可以從棕櫚油或棕櫚仁油等對行業影響面最大的大宗原料切入,由品牌或者行業協會牽頭制定一個路線圖和實施時間表,并說明為加快生態轉型而要提出的建議和采取的行動。為此,必須考慮到每件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所有行業利益相關者都必須參與其中。*注意一定是所有行業利益相關者都需要參與進來。

2.聯合各個利益相關方,通過數據透明和共享來加速整個行業的變革。

在這方面,法國幾大化妝品集團已經開始了某種層面上的合作,以便保持其在全球范圍內的領先趨勢。她們希望通過產生更多高質量、一致和有代表性的數據,覆蓋整個價值鏈并加速行業的生態變革。

比如根據fashionnetwork的報道 ,2021 年9月, 五家全球化妝品巨頭聯手推出了一個通用系統,對美容產品的環境影響進行評級。法國的歐萊雅和LVMH集團、巴西的Natura &Co、德國的漢高和英荷的聯合利華均參與其中。

這個系統旨在方便讓消費者在同一類別的化妝品中進行比較,通過全球評分來了解其從設計到銷售各個環節對環境的影響。這樣的合作以及生態影響系統的搭建將產生的國際影響力應該引起中國同行們的重視。

“碳標簽”的推廣對中國企業的影響和需要注意的“盲點”

作為全球時尚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化妝品行業生態循環轉型也是全球循環轉型未來的關鍵之一。

那么,“碳標簽”的推廣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和盲點是什么呢?

首先,“碳標簽”的運行要求在法國市場上銷售的產品要披露產品的環境信息,包括用“碳標簽”標示其整個生命周期LCA及其包裝的碳含量,即把商品在生產過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在產品標簽上標示出來,告知消費者產品的碳信息。

也就是說“碳標簽”的推行將倒逼企業增強供應鏈的“透明度”,甚至是整個企業治理的透明度。

比如在加工、染色和洗滌產生的水污染和廢物方面,根據透明度指數(Le Transparency Index )的問卷調查,在原材料階段,只有4%的品牌能夠或愿意公布其“水影響”數據。相比之下,27%的品牌已經承諾消除對環境有害的化學品的使用。

其次,在可持續材料的使用方面,品牌和企業的投入也會越來越大。并且對于企業來說,可能還存在以下“盲點”:

第一,如何明確定義“可持續材料”就是一個“盲點”。 針對目前“碳標簽”領域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國際標準,企業往往疲于“認證”或者“佐證”但沒有效果。

第二,隨著氣候加劇變化帶來的挑戰,自然生態系統愈發脆弱,能源危機,糧食危機頻發,因此“植物基”材料的原材料端會出現較大的供應壓力。

世界上很多時尚品牌正在努力改變他們的采購方式以避免供應鏈的壓力,也嘗試減少有毒化學品的使用,生產對自然友好對皮膚友好的服裝。但企業的投入不僅僅要體現在采購方面,還包括了綠色科技創新等領域。

比如LVMH 集團嘗試著立項生產不含塑料的實驗室培育的毛皮,而開云集團正在試驗低環境影響的替代材料比如蘑菇皮,愛馬仕推出的菌絲材質的包等等,很多創新都是基于植物的替代材料。還有初創公司Rubens 嘗試推出的“需要呼吸的可穿戴植物”所帶來的“生物服裝”崛起。

在化妝品行業,筆者注意到一些中國品牌也正在嘗試從中國傳統中草藥中汲取創新力量。時尚行業和生物科技、生物多樣性的關系從未如此緊密。

第三,這種“碳標簽”會成為一種無形的消費導向,引導消費者優先選擇低碳產品,從而通過市場選擇行為,自下而上倒逼企業減排。消費者意識的覺醒和可持續生活方式的轉變將會形成巨大的推動力,使企業和品牌不得不面對自身的問題,從而加速進行生態轉型。

第四,碳標簽甚至會催生“碳關稅”,增加高碳含量產品進入各國的成本。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和生產國,擁有較全的產業鏈。碳關稅的出現會給從事進出口行業的企業帶來轉型壓力——要么轉移到國內市場,要么在海外設廠或者尋找新的合作契機。

中國品牌這幾年正在紛紛選擇“出海”,那么其“出海”戰略只有與企業生態轉型戰略整體一致并滿足海外市場日新月異的碳標簽相關規定才有可能成功。

最后一個值得關注的“潛在問題”是關于“性別、種族和生產過剩”。很多中國企業以為“雙碳目標”僅僅是圍繞“碳足跡”的,往往容易忽略這個很重要的問題。

其實,無論是聯合國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還是我們通常會參考評估的“透明度指數”,都對企業的社會和環境治理有明確的要求。

這些“盲點”在企業踐行“可持續”和“行業公平”方面是非常重要的。雖然根據透明度指數的調查,有34%的品牌公布了其供應鏈中的性別薪酬差距數據,但只有3%的品牌公布了種族差距的數據。稍微多一點(8%)的企業報告說采取了行動來促進其供應商中的種族和民族平等。

關于第五項的性別平等,在歐美大型跨國公司,越來越多女性開始出現在更關鍵的職位上,有些公司甚至明確了男女員工的比例以確保公平。在化妝品行業,頭部集團不僅會考慮員工的多元文化背景,甚至也會主動雇傭剛剛懷孕的女性新員工入職。女性力量在可持續話題中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熱點。

此外,以時尚紡織行業為例,相關調查顯示在打擊產能過剩方面,只有15%的受訪者明確公布了他們每年生產產品的數量。在產品使用壽命方面,也自有20%的品牌提供維修服務。租賃或轉售二手產品現在僅被21%的企業成員所接受。

在化妝品行業,很多品牌也都多少會面對庫存問題。如何避免生產過剩和浪費也是公司治理中需要注意的“盲點”。

總之,法國推進“碳標簽”在化妝品行業的試運行,不僅僅是對法國化妝品行業的轉型升級有重要意義,對中國和整個世界都是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品牌如何積極面對氣候危機并在全球生態轉型中發揮出中國力量,中國企業和品牌如何通過踐行“可持續”來增加品牌價值,對整個全球供應鏈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筆者認為,中國品牌若想繼續完成“國際化”目標,在提升企業治理“透明度”,做好“碳足跡”追溯,綠色科技創新,以及原材料采購等方面都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強對“可持續”的擁抱程度。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法國立法推進“碳標簽”,中國美妝出海需警惕這些“盲區”

“碳標簽”與“碳關稅”。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 | 未來跡FutureBeauty

近年來,中法兩國在美妝方面的合作正日益緊密,兩國化妝品市場的持續增長為合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據統計,法國在全球美妝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2020年至2023年間,法國化妝品市場的銷售額從約115億歐元增長至125億歐元,占歐洲市場總量的近四分之一。

此外,法國還是中國最大的化妝品進口國。根據國際貿易中心(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數據,從2022年開始,法國再次超越日本成為中國最大的化妝品進口國。2023年,法國對中國的化妝品出口額達到了創紀錄的19.9億歐元,占中國進口化妝品總額的30%。

而中國美妝品牌也在加速出海,并不斷出現在法國市場上。

早在2008年,就有上海家化的佰草集成功在法國上市,經過十幾年努力,一度形成線上線下多渠道發展的規模。近年來,珀萊雅、中法美妝谷也在法國動作頻頻。華熙生物、完美日記和花西子等品牌也趁中法建交六十周年之際亮相海外市場,引起關注。

此外,還有多個中法美妝合作項目順利開展,其中包括歐萊雅集團與中國企業在研發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合作,以及法國香水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推廣活動。

這些合作不僅促進了兩國美妝行業的雙向交流,也推動了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的布局與擴展。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值得中國企業關注的重要問題是:法國已經通過立法開始強制推進“碳標簽”,要求包括化妝品在內的產品,每個包裝元素都必須帶有Triman 標志和分類說明 ( Info-Tri ) 。這對中法化妝品企業究竟會有哪些影響?

歐洲市場的微妙變化與幾部重要法規

據statista最新的報告, 從 2013 年到 2026 年,歐洲化妝品銷售額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 1.8% 的速度增長。伴隨這個增長的同時,整個市場也發生了微妙變化:比如相對于香水市場銷售占比的縮小,護膚品市場的占比從2012年的34%提升到了2020年的42%。

而具體到護膚品的細分領域,根據statista提供的最新數據,全球消費者對于天然及有機產品的需求仍然呈現持續性增長, 2024—2025年的年銷售將保持8%—9%的增長。消費者仍然在持續關注更加天然更加健康的產品,消費方式也更加趨向于理性, 有機綠色產品、可持續概念產品、DIY 康養等會呈現持續增長。

促使法國持續推進“碳標簽”并引領化妝品行業生態轉型的動因,除了來自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變化外,還有相關法規的制定。其中影響力最大的是以下三部法規:

1、AGEC 法案

也稱為法國的反浪費和循環經濟法。該法案旨在解決與包裝相關的問題。因此,它在五個主要領域設定了減少、再利用和回收廢物的目標:

到 2040 年杜絕一次性塑料包裝;

鼓勵生產商和制造商提高透明度,讓消費者更好地了解情況;

支持以團結為基礎的再利用,消除浪費;

打擊計劃報廢;

重新設計生產模式。

2、歐洲生態標簽

歐洲生態標簽(écolabel européen)由歐盟(EU)于 1992 年創立,旨在保證產品的功效以及對環境和健康的尊重。迄今為止,從家具、旅游住宿到洗衣粉,有 24 類商品和服務可以貼上生態標簽。新標準于 2021 年底修訂,擴大了歐洲生態標簽的范圍,并提高了對成分、原料來源、包裝和運輸的要求。

3、環境標簽

雖然許多行業(食品、電子產品和紡織品)都引入了環境標簽(affichage environnemental),但化妝品行業并沒有強制要求。為了能夠將這些產品對環境的影響從 A 到 E 進行分級,政府工作報告要求采用精確的、經過科學驗證的計算方法,評估產品對環境造成的損害。

其目的有兩個:1/告知消費者;2/鼓勵公司推廣其生態環保倡議。

化妝品行業對“碳排放”的真實影響和計算化妝品碳足跡的局限性

那么,化妝品行業究竟會在哪些方面影響“碳排放”呢?

根據著名咨詢公司 Quantis 于 2020 年發布的關于化妝品行業產生的溫室氣體(GHG)排放的基準研究報告 "是時候妝點未來了"( Make up the future*)指出:根據化妝品的產品生命周期評估(LCA),從產品的設計、成分的可追溯性、運輸、使用和報廢等環節進行統計,化妝品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大概占地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 0.5% 到 1.5%。具體而言體現在:

40% 來自化妝品的消費環節,也就是產品在使用階段所耗費的資源;還有大約20%的碳排放來自包裝;10%來自化妝品所使用的天然或者化學成分;10%來自交通運輸環節;10%來自銷售點陳列以及連帶銷售和服務環節;10% 來自產品廢棄物處理時的碳排放。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溫室氣體排放并不是化妝品產業對環境唯一的影響因素。還包括廢物管理、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和水污染等諸多方面。比如化妝品中的微珠,特別是去角質劑、磨砂膏和洗發水中的微珠,也會對環境造成破壞。據估計,約2% 的塑料微珠最終會進入海洋。

值得特別提出的是:關于化妝品對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其成分的生態毒性方面的科學數據仍然很少。目前只有國際大公司才有能力對其產品進行生命周期分析,并優化產品設計。因為這項研究對于中小型公司來說成本太高,而且這些小公司也沒有這方面的專業人員。

此外,生命周期評估的范圍也還有限。因為許多成分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是未知的且難以量化的。

那么解決辦法是什么?筆者認為主要是兩個方向:

1.行業協會牽頭制定規劃,調動利益相關者一起提高成分的可追溯性。

這一點在羊毛紡織品行業已經在進行。

比如ICICLE 之禾和全球權威羊毛紡織品認證機構The woolmark Company共同發布了可溯源羊毛系列來呈現品牌對可持續發展責任的承諾。

化妝品行業則可以從棕櫚油或棕櫚仁油等對行業影響面最大的大宗原料切入,由品牌或者行業協會牽頭制定一個路線圖和實施時間表,并說明為加快生態轉型而要提出的建議和采取的行動。為此,必須考慮到每件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所有行業利益相關者都必須參與其中。*注意一定是所有行業利益相關者都需要參與進來。

2.聯合各個利益相關方,通過數據透明和共享來加速整個行業的變革。

在這方面,法國幾大化妝品集團已經開始了某種層面上的合作,以便保持其在全球范圍內的領先趨勢。她們希望通過產生更多高質量、一致和有代表性的數據,覆蓋整個價值鏈并加速行業的生態變革。

比如根據fashionnetwork的報道 ,2021 年9月, 五家全球化妝品巨頭聯手推出了一個通用系統,對美容產品的環境影響進行評級。法國的歐萊雅和LVMH集團、巴西的Natura &Co、德國的漢高和英荷的聯合利華均參與其中。

這個系統旨在方便讓消費者在同一類別的化妝品中進行比較,通過全球評分來了解其從設計到銷售各個環節對環境的影響。這樣的合作以及生態影響系統的搭建將產生的國際影響力應該引起中國同行們的重視。

“碳標簽”的推廣對中國企業的影響和需要注意的“盲點”

作為全球時尚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化妝品行業生態循環轉型也是全球循環轉型未來的關鍵之一。

那么,“碳標簽”的推廣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和盲點是什么呢?

首先,“碳標簽”的運行要求在法國市場上銷售的產品要披露產品的環境信息,包括用“碳標簽”標示其整個生命周期LCA及其包裝的碳含量,即把商品在生產過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在產品標簽上標示出來,告知消費者產品的碳信息。

也就是說“碳標簽”的推行將倒逼企業增強供應鏈的“透明度”,甚至是整個企業治理的透明度。

比如在加工、染色和洗滌產生的水污染和廢物方面,根據透明度指數(Le Transparency Index )的問卷調查,在原材料階段,只有4%的品牌能夠或愿意公布其“水影響”數據。相比之下,27%的品牌已經承諾消除對環境有害的化學品的使用。

其次,在可持續材料的使用方面,品牌和企業的投入也會越來越大。并且對于企業來說,可能還存在以下“盲點”:

第一,如何明確定義“可持續材料”就是一個“盲點”。 針對目前“碳標簽”領域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國際標準,企業往往疲于“認證”或者“佐證”但沒有效果。

第二,隨著氣候加劇變化帶來的挑戰,自然生態系統愈發脆弱,能源危機,糧食危機頻發,因此“植物基”材料的原材料端會出現較大的供應壓力。

世界上很多時尚品牌正在努力改變他們的采購方式以避免供應鏈的壓力,也嘗試減少有毒化學品的使用,生產對自然友好對皮膚友好的服裝。但企業的投入不僅僅要體現在采購方面,還包括了綠色科技創新等領域。

比如LVMH 集團嘗試著立項生產不含塑料的實驗室培育的毛皮,而開云集團正在試驗低環境影響的替代材料比如蘑菇皮,愛馬仕推出的菌絲材質的包等等,很多創新都是基于植物的替代材料。還有初創公司Rubens 嘗試推出的“需要呼吸的可穿戴植物”所帶來的“生物服裝”崛起。

在化妝品行業,筆者注意到一些中國品牌也正在嘗試從中國傳統中草藥中汲取創新力量。時尚行業和生物科技、生物多樣性的關系從未如此緊密。

第三,這種“碳標簽”會成為一種無形的消費導向,引導消費者優先選擇低碳產品,從而通過市場選擇行為,自下而上倒逼企業減排。消費者意識的覺醒和可持續生活方式的轉變將會形成巨大的推動力,使企業和品牌不得不面對自身的問題,從而加速進行生態轉型。

第四,碳標簽甚至會催生“碳關稅”,增加高碳含量產品進入各國的成本。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和生產國,擁有較全的產業鏈。碳關稅的出現會給從事進出口行業的企業帶來轉型壓力——要么轉移到國內市場,要么在海外設廠或者尋找新的合作契機。

中國品牌這幾年正在紛紛選擇“出海”,那么其“出海”戰略只有與企業生態轉型戰略整體一致并滿足海外市場日新月異的碳標簽相關規定才有可能成功。

最后一個值得關注的“潛在問題”是關于“性別、種族和生產過剩”。很多中國企業以為“雙碳目標”僅僅是圍繞“碳足跡”的,往往容易忽略這個很重要的問題。

其實,無論是聯合國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還是我們通常會參考評估的“透明度指數”,都對企業的社會和環境治理有明確的要求。

這些“盲點”在企業踐行“可持續”和“行業公平”方面是非常重要的。雖然根據透明度指數的調查,有34%的品牌公布了其供應鏈中的性別薪酬差距數據,但只有3%的品牌公布了種族差距的數據。稍微多一點(8%)的企業報告說采取了行動來促進其供應商中的種族和民族平等。

關于第五項的性別平等,在歐美大型跨國公司,越來越多女性開始出現在更關鍵的職位上,有些公司甚至明確了男女員工的比例以確保公平。在化妝品行業,頭部集團不僅會考慮員工的多元文化背景,甚至也會主動雇傭剛剛懷孕的女性新員工入職。女性力量在可持續話題中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熱點。

此外,以時尚紡織行業為例,相關調查顯示在打擊產能過剩方面,只有15%的受訪者明確公布了他們每年生產產品的數量。在產品使用壽命方面,也自有20%的品牌提供維修服務。租賃或轉售二手產品現在僅被21%的企業成員所接受。

在化妝品行業,很多品牌也都多少會面對庫存問題。如何避免生產過剩和浪費也是公司治理中需要注意的“盲點”。

總之,法國推進“碳標簽”在化妝品行業的試運行,不僅僅是對法國化妝品行業的轉型升級有重要意義,對中國和整個世界都是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品牌如何積極面對氣候危機并在全球生態轉型中發揮出中國力量,中國企業和品牌如何通過踐行“可持續”來增加品牌價值,對整個全球供應鏈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筆者認為,中國品牌若想繼續完成“國際化”目標,在提升企業治理“透明度”,做好“碳足跡”追溯,綠色科技創新,以及原材料采購等方面都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強對“可持續”的擁抱程度。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康市| 正阳县| 金堂县| 湟源县| 永胜县| 钟祥市| 石楼县| 遂平县| 闽清县| 平罗县| 阜新市| 朝阳县| 大安市| 龙井市| 黑龙江省| 吴堡县| 中西区| 板桥市| 伊宁县| 西贡区| 江油市| 巧家县| 赤壁市| 上饶县| 安泽县| 伊宁县| 建始县| 汉川市| 维西| 桐梓县| 通许县| 阳曲县| 澄江县| 龙海市| 五家渠市| 纳雍县| 永嘉县| 临泽县| 龙口市| 新晃| 昌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