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獵云網 韓文靜
站在成年禮節點的好大夫在線,正式易主。
天眼查顯示,9月13日,“好大夫在線”的運營主體互動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王航、雷軍等股東退出,新增股東上海云玚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為股東,持股100%。另據信息顯示,該公司為螞蟻科技集團全資子公司。
來源:天眼查
這也意味著,好大夫在線正式“賣身”螞蟻集團。截至目前,雙方均未公布交易細節。
來源:天眼查
過去一段時間,業內頻頻流出好大夫在線尋求并購的傳言。
今年4月,有消息稱,阿里健康目前正與好大夫在線洽談收購事宜,雙方已經就一些關鍵問題的談判取得實質性突破。隨后的8月,談判方已由阿里健康轉變為螞蟻集團。
如今,好大夫在線的運營主體發生工商變更,意味著這一傳聞已成為現實,螞蟻集團也將通過此次收購,進一步擴展了其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布局。
曾獲雷軍、騰訊投資,估值曾超百億
提到好大夫在線,創始人王航是一個繞不開的存在。
上個世紀90年代,醫學背景出身的王航就進入了互聯網領域,他曾與周鴻祎一起創辦奇虎360,后來離開奇虎后,踏上了獨立創業之路。
在王航看來,互聯網的首要優勢在于高效傳遞信息,這正是醫療行業極其需要的。
“我大學時學的專業是預防醫學,而我本身又極其喜歡互聯網這個行業,我就想做一個能夠把醫療和互聯網融合起來的網站。這個網站一定要有他存在的社會意義,能夠為普通人解決實際問題。”
2006年,在王航的帶領下好大夫在線成立,他將好大夫定位于搭建醫生跟患者之間的服務平臺,“好大夫在線成立的初衷,就是幫助患者做出正確的就醫決策。”
成立初期,為了收集醫院和醫生的信息,王航帶著團隊每天在北京的醫院“掃街”,在醫院大廳抄寫出診信息,晚上再將這些信息輸入電腦,逐步把平臺的醫生數據庫建立起來。
截至目前,好大夫在線收錄全國10000多家醫院,超90萬名的醫生信息,主要業務包括醫生問答、預約掛號、健康資訊、醫生培訓等。
一直以來,王航堅持好大夫“三不做”:不賣藥、不自建線下醫院、不做醫療廣告,只靠醫生在線問診服務收費。因此,其一度被稱作互聯網醫療的“良心”。
成立次年,好大夫在線就獲得了3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策源創投和雷軍。
有了這筆融資的背書,好大夫在線的資本之路走得更加順利順利。2008年,好大夫獲得了DCM中國投出的300萬美元A輪融資;2011年,好大夫在線完成數千萬美元的B輪融資,摯信資本領投;2015年,摯信資本和崇德投資再投資好大夫在線的C輪,投資額6000萬美元。
2017年,好大夫完成的D輪融資高達2億美元,由騰訊領投,投后估值達到13-1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近百億。但此后,好大夫在線就沒有再披露過融資的動向。
“賣身”傳聞背后,盈利難題待解
王航認為,與同業相比,好大夫的優勢在于醫生資源,這里的醫生資源不是指注冊數量,而是醫生真正在平臺開展工作,并產生批量的優質醫療服務。
正如上文所言,一直以來,好大夫的“三不做”被稱為醫療界的良心,但外界對好大夫的好感難以轉化成盈利。
事實上,自在線問診平臺誕生以來,盈利難的問題始終困擾著行業發展,其他同行紛紛“賣藥”賺錢的時候,好大夫在線依然堅持做在線問診和醫療服務,而在線診療服務帶來的盈利收入并不高。
對此,王航解釋稱,“醫藥不分開的后果線下醫院其實已經經歷過了,可以看到,一旦藥品銷售和醫療服務之間形成閉環,就可能催生以藥養醫的風險,為了背后的灰色交易,患者被開具原本不該吃的藥。那線上的我們為什么還要重蹈覆轍?”
在好大夫在線看來,任何一家醫療機構,如果從藥品上賺錢,那最終一定會演變成“推動醫生多開藥”。
此前,好大夫原來的收入主要是線上診療和咨詢的服務費,從2022年4月開始,增收平臺服務費。診療和咨詢的服務費全額歸屬醫生,平臺服務費則歸屬好大夫。
但總體來講,好大夫的商業化之路一直較為克制。長期看不到盈利預期后,投資人的耐心也早已被耗盡。
王航曾在公開場合稱,好大夫在線至今還沒實現盈利,也未有上市打算,“醫療服務的行業規模,還達不到上市要求。”
2022年12月,好大夫在線宣布裁員,不久后,網絡上傳出一封由好大夫在線CEO王航發出的《給全體員工的信》,提到了人員縮減,以及降低對融資的依賴。
進入2023年,王航公開表示,好大夫在線今年第一季度實現了收支平衡,全年將會盈利。這一季度的收支平衡來得并不容易,但即便如此,依然未能緩解好大夫在線的壓力。
同年6月,王航又在內部發出《公司最新情況說明》,指出自2022年12月開始的一系列業務調整以來,公司虧損情況快速改善,但面對股東撤資、要求贖回的巨大壓力,調整方案未達到預期,最終不得不做出砍掉相對重業務和團隊的決定。
此后,關于好大夫在線尋求并購的傳聞便開始時不時地流傳開來。
據財新報道,新冠疫情發生后,在線診療一度大熱,曾有投資者欲高溢價入場“好大夫”遭拒。此次螞蟻對于好大夫的收購,估值較前嚴重縮水。
對于尚未找到明確商業模式的好大夫而言,此次并購不失為一次新的契機。這不僅可以解決此前面臨的發展困境,還可以幫助公司探索出更多符合自身特點的商業模式。
二者聯手,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種種跡象表明,好大夫在線已經融入了螞蟻的大健康體系。
早在一個月前,打開支付寶首頁的醫療健康頻道的問診板塊,其中“好大夫醫生”和好大夫在線官網的“專家問診”界面相一致,詳情頁的名稱也為好大夫在線。
如今,在支付寶“上醫療健康找醫生”的板塊,許多醫生都來源于好大夫在線平臺,搜索醫生的名字,可以看到“好大夫”的品牌字樣。
來源:支付寶截圖
事實上,螞蟻集團在醫療健康領域已經布局多年。
螞蟻集團旗下的支付寶在醫療領域的動作可以追溯到2014年,當時支付寶支持了全國第一筆遠程掛號繳費,這標志著其在醫療行業的初步探索。隨后,支付寶通過“未來醫院”計劃,逐步深入到醫療服務的各個環節,包括在線預約掛號、候導診、查報告等,以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
今年9月5日,在外灘大會上,支付寶旗下的智能健康助理產品“AI 健康管家”正式發布上線。
AI健康管家基于螞蟻集團大模型應用能力沉淀和健康領域的豐富生態,為用戶提供專業的日常健康咨詢和一站式就醫陪伴服務。為用戶提供找醫生、讀報告、陪看診、問醫保、管健康等30多項AI健康服務,涵蓋日常看病就醫、家庭健康管理所需。
作為一家擁有豐富醫生資源和用戶基礎的互聯網醫療平臺,好大夫在線的加入有助于螞蟻集團實現線上線下服務的進一步整合。
另一方面,螞蟻集團的介入,可能為好大夫帶來新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機會。螞蟻集團可能會利用其在支付、人工智能方面的優勢,加速好大夫在線發展。
經歷一系列動蕩后,好大夫在線正處于新秩序的建立中,與螞蟻集團的“聯姻”,也意味著好大夫在線站上了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