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野馬財經 武麗娟
編輯 | 高巖
最近,國家知識產權局裁定“醫療器械一哥”邁瑞一款用于呼吸機、麻醉機的名為“流量傳感器及流量傳感器安裝組件“的實用新型專利ZL200720170903.X,因不具備創造性,而被宣告專利權全部無效。
十年之前,邁瑞醫療(300760.SZ)和科曼兩大藥械巨頭,因為這項專利侵權,你告我,我告你,各有勝負。
十年之后,邁瑞醫療的這項專利被判全部無效,科曼暫時贏了一局。根據專利法規定,若對無效宣告決定不服,邁瑞醫療可以在收到相關通知之日起3個月內,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起訴。
事實上,邁瑞醫療與科曼這起專利的漫長訴訟,只是邁瑞醫療與科曼“商戰”中的冰山一角。在重要的知識產權專利領域,企業之間的攻守道,持續上演。而在他們互聯網“掐架”與官司背后,是萬億醫療器械市場的爭奪戰。
一項專利被判全部無效,對“醫療器械一哥”影響多大?
這件專利主要涉及流量傳感器部件,是用來檢測病人回路中的氣體流量和病人吸入的容積,可以應用到多個產品中,比如麻醉機、呼吸機等。
來源:國家知識產權網
科曼醫療目前的核心產品是呼吸機,這也是邁瑞醫療的優勢領域。
來源:眾成數科
據醫療器械行業數據服務商“眾成數科”統計,疫情期間的2020至2021年,邁瑞呼吸機市占率逐年上升,2022年達35.87%。到了2023年邁瑞醫療市占率下滑至31.91%,2024年上半年與2023年市占率基本持平。而科曼的呼吸機市占率近幾年提升不少,從2020年的2.28%提升至2023年的13.67%。
后來者追趕,一直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的邁瑞醫療也有壓力。
而兩家巨頭圍繞這一專利的較量早已維持了10年。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認為,專利被判無效,對于邁瑞醫療現存的產品,短期內影響不大,但從長期來看,會加劇行業的激烈競爭。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表示,專利無效、特別是應用范圍較廣的專利無效,可以減少專利費用的支付,對產品開發和業績表現都可以有明顯的利好,但是長期來看,仍需要增加自主研發創新能力,保證企業長期成長的基礎。
10年馬拉松式官司,科曼贏了一局
2014年4月,邁瑞醫療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專利侵權訴訟,表示科曼醫療侵犯了其“流量傳感器及流量傳感器安裝組件”的實用新型專利,并以廠房為擔保,申請對科曼銀行賬戶進行凍結。科曼沒有妥協,幾個月后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對邁瑞這件專利的無效請求。
于是,雙方開啟了針對這項專利的漫長訴訟。
據“企業專利觀察”統計,該專利在國家知識產權局還經歷過七次無效挑戰,其中做出無效決定裁定書的有四次。并且2016年、2017年兩次被宣告全部無效。期間兩家公司在法庭上多次交鋒,后經多次判定,2021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再次對這件專利做出部分無效的決定。
而圍繞這一產品的專利到底是否有效以及是否侵權,雙方一路經歷了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以及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和民事審理以及再審。
這一次最新的裁決,意味著科曼醫療暫時扳回了一局。
此次最新的專利無效判決,科曼主要是針對之前有爭議的幾項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是否具備創造性,提出了新的理由和證據。比如找到了對應更古老的一些機型的文獻記載,對抗邁瑞的專利。
京師律師事務所張翠英律師表示,我國專利法規定,創造性是指與現有技術相比,該發明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在司法實踐中,實用新型專利的創造性要求相對較低,更偏重于技術改進和實用性;而發明專利則要求更高的技術創新水平,技術要求、保護范圍等方面都更嚴格,當然獲得發明專利的保護也更具有競爭力和長期價值。
醫療器械行業正面臨行業集采、同質化嚴重等問題,而同質化的根本原因,其實就是沒有知識產權的保護,有了第一家,便很快會出現“抄襲者”。
張翠英律師介紹道,在具體的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或無效宣告審查過程中,專利審查員將考慮技術方案的獨特性和進步性、與現有技術的對比和評價因素,也會考慮技術的具體應用場景、技術難題的解決情況以及技術效果的實際表現等,對實用新型專利是否具有創造性進行評估。
六成司法案件為原告,邁瑞醫療與同行的專利大戰
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中國醫療器械供應鏈發展報告(2024)》,2023年,我國醫療器械工業市場規模達1.18萬億元,同比增長10.28%,流通市場規模達1.36萬億元,同比增長6.25%。
一直以來,在監護設備、呼吸機、麻醉機、除顫儀等設備領域,邁瑞醫療都是當之無愧的龍頭企業。
2023年4月份發布的《2023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顯示,現任邁瑞醫療董事長、法定代表人的新加坡首富李西廷,以163億美元財富位列該榜單第103位。
科曼醫療目前并未上市,但公司的總資產已經超過了50億元人民幣,且科曼醫療目前并無外界股東,由桂林興安人易勇家族全資控股,因此,易勇家族目前擁有的財富,至少在50億元以上。
盡管邁瑞醫療總市值在2900億元左右,是當之無愧的“醫療器械一哥”,但集采降價與醫療反腐等行業沖擊,也讓其不可避免受到沖擊。
回溯兩家公司的紛爭,掐架也是由來已久,雙方恩怨最早或可追溯到2013年。
2013年,血氧監測設備制造商美國馬西莫公司向邁瑞發起了專利侵權的訴訟。之后,邁瑞在國內向馬西莫公司進行專利訴訟的反擊,其中,科曼作為馬西莫公司的中國銷售商也受到波及。
工商資料顯示,2014年到2023年,邁瑞醫療與科曼之間有關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侵害商業秘密糾紛等司法案件就有超40起。
2018年,邁瑞上市的關鍵階段,科曼針對邁瑞呼吸機專利侵權,向廣西柳州、南寧兩地提起8項訴訟,不過最終以科曼自己撤訴作為結局。
作為高投入、高研發、高風險的科技型行業,以專利侵權為由狀告同行,在醫療器械領域已成為一種行業常態。圍繞知識產權展開的訴訟,不僅是維護自身的創新專利,更成為企業拓展市場份額的一種工具。
雖然作為業內老大,但近幾年面對科曼、寶萊特、理邦儀器等品牌對市場的蠶食,邁瑞不得不打起精神,用各種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市場利益。
天眼查信息顯示,在與邁瑞醫療有關的316起司法案件中,有22.8%的涉案案由為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而12.7%的案件與科曼有關,65.8%的案件身份為原告。目前邁瑞醫療有137件仍處于民事一審階段的案件。
寶萊特創立于1993年,是一家集醫療器械研發、生產及銷售為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業務板塊涵蓋生命信息與支持、腎病醫療和大健康醫療三大領域。2023年8月14日,寶萊特公告3起專利訴訟案件,原告均為邁瑞醫療,邁瑞醫療共計向其索賠3000萬元。不過今年8月份,經友好協商,邁瑞撤訴,雙方達成全面和解。
誠然,專利訴訟可以保護企業的獨特技術和創新,維護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不過對醫械行業來說,具備強大的研發實力與創新力,才是可以長葆生命力的手段。
張毅認為,邁瑞醫療要構建好的門檻,除了訴訟戰,還必須從兩個方面去下手,一是市場端,也就是品牌和營銷渠道,構建壁壘和門檻。其次還是要加強產品創新,產品創新中形成的專利是可以受保護的,但是產品持續質量的改進和符合市場的需求,是最重要的。
業績增速持續放緩,市值跌沒3191億
邁瑞醫療主要產品覆蓋三大領域: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IVD)、醫學影像。
邁瑞醫療成立于1991年,2018年上市,總部位于深圳。上市當年,邁瑞醫療的營收、凈利潤均創高點,營收首次超200億元,凈利潤首次超70億元。
邁瑞醫療在2018年-2022年的5年間,營業收入增長均高于20%。但到了2023年,邁瑞醫療的營業收入降到了15%。
進入2024年,雖然營收凈利創新高,但同比增速跌至新低。2024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05.31億元,同比增長11.12%;實現歸母凈利潤75.61億元,同比增長17.37%,剔除匯兌損益影響后較上年同期增長22.13%。業績增長乏力趨勢繼續,2024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增長12%;到了上半年,增長只有11%。
來源:wind
具體到各業務板塊,2024上半年,邁瑞醫療生命信息與支持業務實現營業收入80億元,同比減少7.59%,這是邁瑞醫療的第一大業務,占比39%。邁瑞醫療表示:“上半年招標采購活動持續推遲,使得該業務線承擔了較大的壓力。但積壓的采購需求總量并未受到影響,推遲的采購項目未來仍將全部釋放。”
來源:巨潮資訊
另外,體外診斷、醫學影像類產品的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28.16%、8.95%。邁瑞醫療表示,長期來看,在行業整頓、試劑集采、DRG(疾病診斷相關分組)等政策的影響下,國內體外診斷行業的國產化率和集中度在加速提升,這對于公司而言是一個重要的利好因素,未來公司的市占率水平有望站上新臺階。
集采政策,疊加疫情結束后業績增速的下滑,邁瑞醫療股價近年來整體低迷。8月底總市值跌破了2900億元,8月29日股價跌至新低220.94元/股。近期仍在低位徘徊,截至9月13日,報收231.67元/股,和曾經的最高點488.2元/股相比,股價已經腰斬,最新市值2809億元,比其在A股上市后超6000億的最高峰值則縮水3191億元。
盡管增長放緩,邁瑞醫療在行業中表現也算亮眼。中泰證券研報顯示,2024上半年醫療器械上市公司收入1305.39億元,同比下降2.26%,扣非凈利潤206.4億元,同比下降9.3%。能夠實現業績的逆勢增長,一個重要原因在于邁瑞醫療高度重視技術研發。
2006年開始,邁瑞的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長期維持在10%左右,邁瑞的研發費用率與國際巨頭們相比不算低,2020-2022年邁瑞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0.96億元、27.26億元、31.91億元、37.79億元,占同期營收比9.97%、10.79%、10.51%、10.82%,已經連續6年增長。2024年上半年研發投入達19.4億元,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重為9.4%。
不過若以金額來算,國內藥企的研發費用,不及強生研發費用的零頭。醫療器械行業網站medicaldesign最近發布了Medtech Big 100–全球最大的醫療器械公司榜單,全球醫療技術百強企業在2023財年的研發支出為289億美元,比去年的分析增加了25億美元(10%)。而在74家披露研發支出的公司中,強生醫療科技以31億美元位居榜首。
除了高研發的投入,全球醫械巨頭都會選擇通過收購并購擴充產品線。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曾在2022年世界大健康博覽會上披露了這樣一組數據:“全球巨頭收并購業務的收入占比普遍達到60%,邁瑞醫療在多次大型國際收并購后,收購業務占比僅有10%,未來會加速收并購。”
從醫械代理商到如今的“醫療器械一哥”,邁瑞醫療之所以可以成為“邁瑞”,與其熱衷國際并購脫不開關系。
自2006年成功登陸紐交所,成為中國首家美股上市的醫療器械公司后,邁瑞醫療就開啟了“買買買”的進程。
2008年,邁瑞醫療以2.02億美元現金收購了全球第三大監護產品廠商Datascope,同年還收購了瑞典呼吸氣體檢測領域知名品牌Artema。2013年又以1.0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5.7億元)收購了美國超聲診斷企業Zonare,同年還收購了澳大利亞企業Ulco。除此之外,邁瑞醫療在國內也先后并購了深科股份、蘇州惠生、長沙天地人、杭州光典等企業豐富自身業務管線。
作為支撐邁瑞未來長遠發展的核心業務之一,邁瑞醫療近年來也在IVD領域加大全球化布局,在核心原料、技術、供應鏈持續加碼。2021年,公司收購了全球知名的IVD原材料領域公司海肽生物;2023年11月30日,公司完成了全球知名IVD品牌德國DiaSys 75%股權的收購,整合進展順利。
2024年初,邁瑞醫療豪擲66.52億元并購惠泰醫療(688617.SH),殺入心血管賽道,打響科創板“A控A”現金并購第一槍。
作為“醫療器械一哥”的邁瑞醫療,最近股價還在弱勢震蕩,業績增速放緩之后,能否繼續尋找新的增長點,將是其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你看好邁瑞醫療的發展嗎?留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