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李如嘉
界面新聞編輯 | 文姝琪
9月13日,據杭州市交通運輸局,今日一則冒用杭州交通運輸部門名義發送的虛假信息在網上傳播,內容為“致廣大網約車師傅一封信: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全面實現人工智能;我市將于2025年1月18日正式投放無人駕駛網絡預約出租汽車,請各位網約車師傅提前安排就業計劃,避免造成局勢影響,感謝您的理解與配合!”
杭州市交通運輸局表示,經查,該信息是謠言。杭州市有關部門已開展調查處置。
雖然該條信息為謠言,但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在這座城市已經不是新鮮事物。
在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方面,杭州是全國開放較早的城市,在2018年就啟動了智能網聯車輛道路測試與應用等工作。
今年5月1日,隨著《杭州市智能網聯車輛測試與應用促進條例》的施行,杭州開放八城區和桐廬縣共計3474平方公里為智能網聯車輛測試與應用區域。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向16家企業發放測試與應用牌照474張,累計自動駕駛里程超過130萬公里。
今年7月,杭州—桐鄉—德清聯合體入選了國家“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車路云一體化”進入城市級規模推廣的階段,杭州將在國家支持下,通過高精度地圖、傳感器、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進一步推動實現人、車、路、云之間的信息交互和協同工作。
去年亞運會期間,杭州就開通了“高科技園區—杭州西站高鐵站”的Robotaxi商務接駁服務體驗專線、“濱江區政府—奧體中心環線”以及“濱江區政府—蕭山機場專線”3個體驗場景。
今年年初,杭州又開通了“機場線”從市民中心到蕭山機場,“高鐵線”從市民中心到火車東站兩條Robotaxi示范運營線路,運營線路從城市外圍走向市中心。試運營期間,體驗智能網聯出租車免費,上車憑市民中心一卡通就可以試乘,但需要提前預約,每天會根據預約情況派車,每次最多允許2人同行。
不過由于是固定路線測試,市民們對于Robotaxi的感知還沒有很強。杭州網約車司機盧先生告訴界面新聞,近期有在杭州東站和濱江區附近看到過測試車輛,不過數量并不多。

并且,從目前Robotaxi的發展來看,像網傳謠言所說的正式大規模投放無人車,并且對網約車司機造成沖擊的情況在短期內也很難發生。
在技術上,現有算法框架是否足以應付更復雜的城區道路全無人駕駛,長尾問題何時能夠被完全解決;政策面,各城市政府放開的運營區域仍然有限,全無人駕駛車輛事故定責相關法律法規還未完全明晰;生產上,Robotaxi何時才能達成大批量量產形成規模效應,這些都是擺在Robotaxi面前的現實難關。
根據小馬智行的測算,Robotaxi在單一城市投放500到1000臺的量級,才有可能達到收支平衡。跨過盈虧平衡點之后,無人駕駛的滲透率會產生指數型的增量。但至少要超過30%的市場滲透率,才能對目前傳統出行方式形成結構性的變化,這個時間點大約會在5年后。
目前,全球還沒有一家無人駕駛公司在市場投入的Robotaxi總量超過1000輛。即使是在國內投放Robotaxi數量最多的武漢,蘿卜快跑投放的全部400多輛無人駕駛汽車僅能占到由4萬多輛網約車和出租車構成的共享出行市場不到1%的份額。武漢網約車司機曾告訴界面新聞,現在司機端還沒有感知到無人駕駛車輛對于訂單量的影響。
除了Robotaxi,杭州還開通了數條智能網聯公交線路。去年9月,杭州首條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接駁示范線開通,自動駕駛巴士在杭州未來科技城開始服務于沿線居民和企業職工的地鐵接駁和日常出行。截至今年6月25日,該線路已運行班次3685次,總運營里程約184242公里,總計體驗21095人次。
8月底,杭州市民吳女士帶著孩子體驗了這條線路。吳女士告訴界面新聞,目前測試的巴士有9個座位,線路行駛一圈大概20-30分鐘。目前車上有安全員坐在駕駛位,不過通過屏幕監控可以看到駕駛室情況,方向盤都是自動運行的,途中遇到路障車輛可以自動躲避,巴士到站可以自動開門。
同步進入常態化運行的,還有余杭良渚遺址公園內的自動駕駛游覽觀光線路。該觀光線路采用無方向盤的L4級別自動駕駛車輛,1天14個班次,截至今年6月25日,總計運營班次3775次,7293人次乘坐過無人觀光車。
此外,還有L4級警用無人巡邏車、無人物流車等進入測試與應用階段。“很新奇,還會主動禮讓行人。”一位杭州市民告訴界面新聞,她最近在錢江新城第一次看到順豐的無人配送快遞車,聽說在其他區現在也有這樣的無人物流車。
無人出租車之外,無人巴士、無人配送、無人巡檢、無人零售等創新應用或許將更快來到市民們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