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國家數據局首次發布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首次發布的全域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涉及北京、上海、重慶等50個地方,涵蓋無證明辦事、康養智能診斷、居民碳賬戶、數據跨境流動等一批新場景。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在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現場推進會上表示,接下來,要大力引導規劃咨詢、建設實施、運營運維三類經營主體發展,培育統一規范、競爭有序、監管有力的數字化轉型建設運營市場;要因地制宜,強化分類施策:基礎條件好的城市,要進行高質量數據集構建、數據科技創新突破、適數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等前沿探索;具備良好基礎的城市,要完善數據分級分類管理,強化數據治理體系建設;基礎相對薄弱的城市,要補齊數字基礎設施短板,引入優質數字化轉型服務資源,探索利用共享組件等降低轉型成本。
【機會前瞻】
9月12日,國家數據局首次發布了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典型案例,這些案例涵蓋了北京、上海、重慶等城市的50個項目,涉及數據流通交易、居民碳普惠等多個創新場景。
這些案例是從全國293個推薦案例中精選出來的,分為四大類別和十個細分領域。北京市通過制定智慧城市四級規劃管控體系,將“京通、京辦、京智”作為統一入口,以“七通一平”作為全市統一的共性基礎設施,確保了數字化建設的統一規劃和平臺。上海市則以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為核心,構建了全市時空“一張圖”的底座,支撐起超大城市精細化運行管理。
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表示,接下來要加強先進規劃理念、建設經驗、管理模式復制推廣,探索建立國家共性組件共享機制。政府組織能力強、基礎條件好的城市要先行先試,勇于打造數據領域“先行區”;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具備良好基礎的城市要加強協同優化,推動城市產業、服務、治理整體轉型;基礎相對薄弱的城市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探索利用共享組件,降低轉型成本。
在國家數據的推動下,我國數據領域將加速轉型,尤其是對數據要素相關企業來說,有望持續收益。當前,大數據已逐步融入生產生活各環節,深刻影響并重構著經濟社會結構,成為數字經濟時代關鍵戰略性資源,隨之而來的是對數據交易越來越迫切的需求。自2014年我國首家數據交易所成立以來,已經涌現出53家數據交易機構。
今年以來,多個省市相繼成立數據產業公司,推出數據領域補貼政策。首當其沖的是貴陽大數據交易所的成立,另外還有廣州計劃打造全球數據要素市場核心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