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陳慧東
9月12日,2024年省級上市后備企業名單暨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報告發布會在陜西西安召開。此次會議由陜西資本市場服務中心、陜西上市公司協會、長安匯通、西部證券、開源證券承辦,會議公布了500家企業為2024年度省級上市后備企業,其中A檔企業80家、B檔企業120家、C檔企業300家。
- 其中,A檔企業包括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旗下企業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陜西省水電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開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奕斯偉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陜西旅游文化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等。
- B檔企業包括西安諾博稀貴金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鷹之航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唐晶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 C檔企業包括陜西西鳳酒股份有限公司、小白兔口腔醫療科技集團股份公司、西安希德電子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
《陜西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截至2023年末,全省A股上市公司總量81家,居全國第15位,穩居西北第一、居西部第二。2023年,陜西省新增A股上市公司7家,增量全國排名第11位,首發融資規模首次超百億,合計募資達116.58億元,占全國首發融資規模的3.27%,排在全國第9位。
《報告》指出,截至2023年末,陜西A股上市公司已覆蓋了包括國防軍工、機械設備、基礎化工、電子、電力設備等21個一級行業,涉及航空制造全產業鏈的上市公司15家,2023年市值2861.53億元,數量和市值位居全國第一;涉及國防軍工全產業鏈的上市公司14家,數量位居全國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在會議上,多位發言人提及,陜西省將持續加大“專精特新”、新質生產力企業的培育力度。
陜西華達董事長范軍衛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對企業在科技研發方向,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公司為例,未來也將堅持創新發展,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強度。
開源思創(西安)私募基金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軼向記者表示,科技創新作為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高水平高質量投入是必然趨勢。資本市場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加速器,對于存量上市公司而言,發展新質生產力體現在對于科技創新的持續加大投入中,今年上半年A股5000多家上市公司研發投入達到7500億元,同比增長1.3%,而其中科創板的增速是10%。“對于擬上市公司而言,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吸引更多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代表企業上市,我們很多被投企業也已將科技創新作為提升競爭力的核心手段。當然,更高要求的科技屬性也需要伴隨著更高的制度包容性,“科創板八條”充分考慮了新技術新業態投入周期長、不確定性高的特點,顯示出對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的堅定支持。”
另外,王軼也對嚴監管下的IPO“撤退潮”發表看法稱,上市公司牽涉的利益群體相當廣泛,嚴格監管對于上司公司自身、廣大投資者、整體資本市場而言都是必要的。從企業角度來說,財務合規是反應企業自身健康的窗口,要從過分關注增長速度轉變到關注發展質量中來;從機構或個人投資者角度來說,從嚴打擊財務造假等市場亂象,是保護廣大投資者合法權益的有效舉措。從資本市場來說,強化監管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的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