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戈振偉
界面新聞編輯|林騰
從梅州坐高鐵去往深圳、廣州等灣區城市終于不用再繞行潮汕了。
9月14日,梅龍高鐵(龍巖至龍川高鐵梅州西至龍川西段)正式開通運營,與梅州至汕頭高鐵、贛州至深圳高鐵、廈門至深圳高鐵、廣深港高鐵廣州至深圳段構成環線高鐵,梅州西站至龍川西、廣州東、深圳北站間最快29分、1小時47分、1小時36分可達,較此前分別壓縮1小時14分、2小時05分、1小時02分。
公開資料顯示,梅龍高鐵是廣東省首條全額投資建設、自主審批的時速350公里高鐵項目,全長98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設梅州西、興寧南、五華、龍川西4座車站,其中興寧南、五華站為新建車站,其余為既有車站。鐵路部門將按照日常線、高峰線安排旅客列車開行,每日開行動車組列車最高達62列。

據梅龍鐵路公司總經理巫環介紹,梅龍高鐵項目建成后,梅州到廣州、深圳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最短通行時間將縮至2小時左右,將極大地提高通道輸送能力,改善鐵路運輸組織效率,對加快構建珠三角、粵東地區與梅州、河源高速鐵路通道,加速廣東省交通互聯互通,助力“百千萬工程”落地落實,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梅州地處廣東省東北部,北鄰贛南,東連閩西,南接汕潮揭,素有“世界客都”之稱,擁有豐富的文旅資源,也是廣東唯一全域屬于贛閩粵原中央蘇區范圍的地級市,但同時也是廣東省21個地市中經濟欠發達的地區之一,GDP不到1500億,常年在省內倒數5名內徘徊。
從全省區位看,梅州距離廣州、深圳等灣區經濟強市近400公里。作為四面環山的內陸城市,大力發展交通,最大限度地縮短與大灣區的時空距離,是梅州這些年著力攻克的課題。
2019年10月11日,梅州的第一班高鐵列車從梅州西站駛出,打通了梅州到潮汕的快速大通道,梅州從此進入高鐵時代。自梅汕高鐵開通后,許多商務客從梅州前往揭陽等地紛紛選擇高鐵出行,當天就可以來回。不過,因需要繞道潮汕地區,梅州通達廣州、深圳等灣區城市仍需要4個小時左右。
近年來,梅州正在加速推進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推動梅州蘇區振興。2022年9月,首個國家層面支持地市融灣政策文件——《支持梅州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加快振興發展總體方案》發布,該方案支持梅州建設贛閩粵原中央蘇區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振興發展先行區,交通建設是其中重要內容。
圍繞這一目標,國家和省支持加快梅州至龍川高鐵建設,開工建設瑞金至梅州鐵路,加快武平至梅州高鐵前期工作等。
梅龍高鐵的開通,意味著梅州至粵港澳大灣區的高鐵列車不需要再繞行,時間從4小時縮短至2小時以內,這對于當地的居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便利。“之前我們從深圳回梅州開車和高鐵都要四個小時,以后只要不要兩個小時,方便多了。”來自梅州而工作在深圳的林先生說。
所謂“火車一響,黃金萬兩”,對于區域經濟發展,高鐵作為連接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物理紐帶,其重要性更不言而喻。
“搶抓梅龍高鐵通車機遇,大力引客入梅,激活文旅消費、養老消費、農村消費。”今年以來,梅州市委書記馬正勇已在多個場合、多場會議中頻繁提到,梅州要搶抓梅龍高鐵開通的機遇,大力發展城鄉經濟。
梅州客天下旅游度假區策劃經理饒彬也表示,梅龍高鐵開通后,有望帶動客天下景區人流、人氣雙提升,預計可為景區帶來超過50%的人流增量。
以河源為例,得益于贛深高鐵的開通,河源的萬綠湖迎來了更多的游客,河源的特色農產品可以更快地銷往全國,同時吸引了中興通訊、農夫山泉等知名企業到河源投資興業。
不過,如何利用好梅龍高鐵通車機遇,實現梅州經濟發展再上一個臺階,梅州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隨著梅龍高鐵的通車,廣東的高鐵運營里程又向前推進了一步,接近3000公里。6年前,“廣東高鐵建設為何落伍了”一度成為熱議話題。當時,相比以山區為主的鄰省福建已實現“市市通高鐵”,廣東仍有5個地市尚未通高鐵。而且,廣東當時的鐵路運營里程僅占全國的3.3%,且只有少數幾條線路設計時速達350公里,這與廣東經濟大省的地位并不匹配。
之后,廣東把高鐵建設的重心放在了提速和補短板上。到2021年,贛深高鐵開通,廣東正式進入“市市通高鐵”的時代。截至2023年末,廣東的鐵路運營里程達5672公里,其中200km/h以上標準高快速鐵路運營里程2764公里,位居全國前列。未來幾年,廣湛高鐵、珠肇高鐵等也將陸續通車。
根據廣東“十四五”綜合交通規劃,2025年末,廣東鐵路里程達到6500公里,其中高速鐵路達到36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