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覃思悅
界面新聞編輯 | 任雪松
又一家體育用品公司宣布加碼印度市場。
法國體育用品零售商迪卡儂近日表示,未來五年將在印度投資1億歐元(約合7.84億元人民幣)以擴大在印度這一主要市場的門店數量和制造規模。公開信息顯示,迪卡儂于2009年進入印度市場,在當地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耐克、阿迪達斯、彪馬、亞瑟士和印度本土運動品牌。
迪卡儂業績報告顯示,2023年,迪卡儂業績達156億歐元(約合1222.93億元人民幣),較2022年增長1.15%。其中線上銷售額占集團收入的17.4%,較2022年增長0.7%;2023年集團凈利潤達9.31億歐元。
今年3月,迪卡儂推出全新品牌宗旨“Move People Through the Wonders of Sport”和全新品牌戰略“北極星”。“北極星”戰略聚焦三大關鍵領域,即重塑客戶體驗、踐行可持續發展承諾以及實現企業端到端的現代化,國際市場擴張便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至于迪卡儂選擇印度市場作為國際化擴張重點的原因,數據或許能給出答案。
專業數據機構statista的分析顯示,2023年,印度服裝市場的收入達到964.7億美元(約合6921.05億元人民幣)。之后五年,該市場收入預計每年還將增長3.34%。
印度服裝市場的巨大潛力無疑來自于其巨大的人口紅利。據聯合國人口司,印度目前已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國。同時,印度的青壯年勞動力規模非常可觀:有47%的印度人年齡低于25歲;全球25歲以下人口中,有1/5來自印度。這些都是體育用品的主力消費人群。因此,近幾年看向印度市場的體育用品公司并不只有迪卡儂。

2023年,為了滿足擁有購買力的中間階層對運動服飾產品持續增加的需求,日本運動品牌亞瑟士(ASICS)宣布將擴大在印度市場的份額,其中包括繼續提高當地供應能力。今年又有多個印度知情人士透露,德國運動品牌阿迪達斯將在印度設立亞洲第二個全球商務服務中心。
上述人口紅利帶來的是廉價勞動力和潛在購買力,政府出臺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則進一步增強了印度市場的吸力。公開信息顯示,印度政府正計劃允許滿足條件的外國企業免稅進口所有用于倉儲的貨物。這都是體育用品公司所需要的政策利好。去年4月,全球最大的運動鞋代工企業寶成集團就宣布,公司計劃投資230.2億盧比(約合19.32億元人民幣)在印度當地建設工廠。另外,公司還會對生產線進行擴建,以進一步提高市場份額。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都是人口大國,印度市場和中國市場在銷售體量上仍有較大差距,運動品牌依然會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中國市場。
以阿迪達斯為例。財報顯示,今年第二季度,阿迪達斯大中華區實現營收8.22億歐元(約合64.2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3%,已連續五個季度實現銷售額正增長。印度市場的數據則未被德國品牌單獨列出,而是歸屬于新興市場(emerging markets)。即便如此,新興市場第二季度的營收也與大中華區之間存在近1億歐元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