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熹瓏
繼深圳市、海南省后,廣東省成為又一赴港發行地方政府債的地方政府。
據廣東省財政廳消息,9月9日,廣東省政府在香港完成地方政府債券境外發行路演,吸引了來自中國、美國、德國、英國、瑞士、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多家投資機構來到現場。
9月10日,廣東省財政廳向界面新聞表示,此次發行規模為50億元(人民幣,下同),主要投向公共基礎設施,如南沙項目主要用于當地的基礎建設。
此次是廣東省政府首次通過香港的融資平臺發行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發行期限為2年期、3年期和5年期,其中2年期債券募集資金用于廣州市南沙項目;3年期債券募集資金用于珠三角地區重大基礎設施項目;5年期債券則屬綠色債券,用于綠色項目。
該批債券將通過香港金管局的債務工具中央結算(CMU)系統發行,并由香港金管局納入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的合資格抵押品名單,債券的利息收入將免征香港利得稅及印花稅。
首個均在港澳發行離岸債的內地地方政府
離岸人民幣地方債券,即內地地方政府在境外市場以人民幣計價發行的債券,內地在香港等地發行的離岸人民幣債券,也被統稱為“點心債”。
廣東省是首個填補離岸債發行空白的省份。2021年10月,廣東首次在澳門成功發行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并隨后連續四年在澳門進行境外地方債券發行。
本次在港發行后,廣東將成為首個在香港、澳門兩地均有離岸債券發行的內地地方政府。
從過往在澳門發行地方債券的表現來看,離岸人民幣地方債對海外投資者有較強的吸引力。2021至2024年,廣東在澳門發行了20至25億元不等的債券,分別超額認購超3倍、2.5倍、2.3倍和2.3倍。
對比之下,在香港發行的債券有規模更大、期限更多的特點。此次廣東在香港擬發行50億元債券,期限分為三種,而在澳門只有2年期或3年期。
廣東省財政廳廳長陳國煌在9月9日的路演上表示,未來會繼續爭取在港澳同時發債,進一步完善債券境外發行機制。廣東省政府到香港發行地方債,一方面將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和規則制度的銜接,支持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發展;另一方面也將帶動更多內地機構企業開拓對外招商引資的渠道,吸引國際投資者參與大灣區重大項目建設。
針對重大合作平臺發行債券
近年來,內地政府有加大在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趨勢,而且發行期限和債券種類均更為多元化。
對比廣東省,深圳市的動作更快一些,2021年率先在港發行50億元地方債券,由此開啟了地方政府發行離岸人民幣地方債的篇章。此后,海南省也在香港發行了離岸人民幣地方債。
界面新聞梳理發現,離岸人民幣地方債以專項債為主,資金主要用于支持內地地方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保障,且資金用途正在拓展。
以深圳為例,近幾年,深圳募集資金主要用于普通公辦高中建設、城市軌道交通和水治理等項目,而今年深圳新增了10年期的可持續發展債券,募集資金計劃投向醫療衛生、教育、基礎設施、老舊小區改造等項目。這也是內地地方政府首次在境外發行10年期中長期債券。
不過,受制于市場發育程度尚未成熟等制約,不管是市還是省,在港澳發行的離岸債規模并不大;發行時限也較短,集中于2至5年期,可資對照的是2023年內地地方政府債券的平均發行期限超過12年。
“近幾年深圳、廣東到港澳發地方債,募資并不大。從過去三年情況來看,點心債發行主體仍以人民銀行、財政部和金融機構為主?!彼_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向界面新聞分析指。
鄭磊認為,香港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在人民幣資金池未能持續擴大、人民幣升值預期減弱等因素影響下,發債成本優勢及投資吸引力有所減弱,“選擇在這個時候赴港發債,更像是整個大灣區象征性的動作,也是對香港金融市場的支持?!?/p>
界面新聞留意到,與往年不同的是,廣東在澳門首次發行了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為主題的10億元專項債券,用于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澳門金融機構更好地參與深合區建設。而在香港,也專門發行了用于廣州市南沙項目的2年期債券。
橫琴、南沙是四個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臺中的兩個,針對性的債券發行也指向了珠三角與香港、澳門的產業融合與發展。
廣東省政府債券在澳門的發行意義其中之一是,有利于支持澳門發展特色金融,其地方債券在注冊登記、訂單簿記、清算交收、上市交易等環節均實現了完全本地化,進一步優化改善澳門本地債券市場的規則和基礎設施。
而香港已經是全球最大且最重要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上半年點心債市場發行額超過4650億元,按年增長28%。香港攬括債券發行的所有環節,包括銀行、投資者、法律顧問、會計師等組成的完整生態圈,不論是定價、評級、信息披露等均對標國際準則,從而帶動地方政府債與國際標準接軌。
香港金管局副總裁陳維民9月9日表示,廣東省政府來港發行點心債,既能豐富點心債品種,亦有助于進一步完善點心債收益率曲線,為發行人和投資者提供更全面的定價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