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創業最前線 段楠楠
編輯 | 蛋總
隨著光伏行業內卷加劇,此前業績表現出色的“光伏組件一哥”晶科能源,近日交出了一份營收、凈利雙降的成績單。
8月31日,晶科能源披露了2024年半年報。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晶科能源實現營業收入472.51億元,同比下降11.88%,實現歸母凈利潤12億元,同比減少68.77%,實現扣非凈利潤2.17億元,同比下降93.85%。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一季度晶科能源歸母凈利潤便為11.76億元,這也意味著二季度晶科能源利潤僅2000多萬元。
在行業產能過剩愈演愈烈的情形下,“組件一哥”的日子也不好過了。
01 超11億元利潤來自政府補貼
在光伏組件領域,晶科能源是當之無愧的“一哥”。
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晶科能源光伏組件出貨量為43.8GW,排名行業第一。第二名晶澳科技組件出貨量為38GW,與晶科能源存在不小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在晶科能源組件出貨中,價格較高的N型組件占比已經超過80%,這也是晶科能源在光伏組件企業大部分陷入虧損情形下,仍能維持盈利的重要因素。
不過,創業最前線注意到,今年二季度晶科能源的歸母凈利潤正在快速收窄。
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晶科能源實現歸母凈利潤12億元,其中有11.17億元來源于其他收益,僅政府補貼金額便多達11.13億元,這也意味著扣除其他收益公司實際經營利潤所剩無幾。
以晶科能源扣非后凈利潤為例,2024年一季度,公司扣非后凈利潤為1.91億元,2024年上半年公司扣非凈利潤則為2.17億元。
這也意味著二季度晶科能源扣非后凈利潤僅為2600萬元左右,這對于半年營收超470億元的晶科能源而言,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令人擔憂的是,隨著組件中標價格繼續下滑,晶科能源今年三季度業績情況或許不容樂觀。根據索比光伏網披露的數據,2024年二季度N型光伏組件價格還在0.8元/W至0.88元/W附近波動。
2024年7月,N型TOPCon組件的開標均價下滑至0.758元/W,較2024年二季度平均成交均價再度下滑。而據Mysteel新能源光伏統計,8月26日-9月1日N型組件中標均價已經跌至0.73元/W以下。
回顧今年二季度,以N型組件0.85元/W左右均價來看,晶科能源的歸母凈利潤已呈現下滑,如今N型組件價格再度下跌,晶科能源三季度業績或許不太樂觀。
2024年,晶科能源全年組件出貨預期則為100-110GW,這也意味著2024年下半年晶科能源組件出貨量將達到56.2GW至66.2GW之間,出貨量遠超2024年上半年。
截至目前,光伏組件“內卷”已經趨于白熱化階段,根據多家機構預測,2024年四季度光伏組件均價很有可能與三季度均價持平甚至更低。
這也意味著,在2024年下半年,晶科能源或將不得不以遠低于上半年的價格銷售規模更大的組件,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利潤。
02 應付賬款及應付票據超425億元
客觀來看,光伏企業的業績變差,是行業整體產能過剩所導致,并非晶科能源一家獨有。
但晶科能源為了搶占市場,短期內大規模擴產導致其資產負債率高于同行其他企業,在經營性現金流變差的背景下,晶科能源償債壓力也在增加。
2021年,晶科能源光伏組件出貨量接連被競爭對手反超,掉至行業第四,意識到危機的晶科能源奮起直追。
為了方便融資擴產,晶科能源于2022年1月26日正式登陸上交所科創板,此后便開啟了“狂飆之路”。
登陸A股募資100億元后,晶科能源便宣布要投資208億元,建設兩個光伏項目。2023年5月,晶科能源發行100億元可轉債,隨后又宣布投資560億元,在山西建設年產56GW的大基地項目。
2022年,P型電池還占據國內90%左右的市場,N型電池并不是當時主流。但晶科能源瞅準了TOPCon電池將成為未來主流,在擴產項目中均以建設TOPCon生產線為主,還對現有的P型生產線進行改造。
截至目前,N型組件已經占晶科能源出貨量的80%以上。
事實證明,晶科能源確實賭對了方向,2024年7月公開招標的組件中,N型電池已經占據了99%以上的市場份額,其中大部分以TOPCon為主。
憑借瘋狂擴產及押注TOPCon電池,2023年晶科能源以78.52GW的出貨量反超一眾競爭對手,登頂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第一。
雖然晶科能源經營規模在快速擴大,但隨之而來的是公司債務規模及資產負債率的升高。
Wind數據顯示,自2022年上市以來公司除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224億元外,還曾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取得借款現金多達1856.71億元。截至目前,晶科能源上市時間僅為2年半左右。
截至2024年6月30日,晶科能源有息負債超230億元,絕對數值并不算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有息負債,公司應付賬款及應付票據是其一倍左右。截至2024年6月30日,晶科能源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余額多達425.8億元,其中大部分是需要在短期進行支付的款項。
截至2024年6月30日,晶科能源貨幣資金余額為195.2億元,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余額為232.7億元,僅靠公司現有的財務狀況并不能完全覆蓋有息債務、應付賬款及應付票據。
此外,由于業績下滑,晶科能源經營性現金流開始變差。2024年上半年,晶科能源經營性現金流凈流出16.19億元,由于無法通過經營獲得現金流使得公司償債壓力將增大。
持續債務融資也讓晶科能源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截至目前,晶科能源資產負債率為73.17%,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晶科能源資產負債率在光伏組件企業當中都名列前茅。
對于晶科能源而言,此前押對了TOPCon電池,讓公司市占率及經營業績要好于其他組件企業。但隨著隆基綠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等組件企業N型電池逐步投產,N型組件很有可能陷入產能過剩。
屆時,晶科能源還能否保持現有的經營業績,還有待觀察。
03 分紅超22億元,有13億元落入實控人之手
過去幾年,晶科能源加速擴張疊加光伏行業的大發展,其成長也是有目共睹。
2020年,晶科能源還是一家年營收337億元、歸母凈利潤10億元左右的中型光伏企業。
2023年,晶科能源已是營收達到1187億元、歸母凈利潤超74億元的超大型光伏企業,一躍成為江西最大的民企。
在公司成長的過程中,實控人李仙德家族及其一眾高管受益頗豐。2022年,晶科能源以5元/股的價格發行,此后公司股價最高漲至19元/股以上。
由于市場風向的變化,加之光伏行業產能過剩,近期晶科能源股價有所下跌。但李仙德家族持有晶科能源股權比例較高——達到58.59%,2023年李仙德家族仍以353億元資產成為江西首富。
作為安裝工出身的李仙德,恐怕未曾料到自己有朝一日會成為江西首富。
除李仙德外,晶科能源高管受益匪淺,如公司第二大股東上饒市潤嘉企業管理發展中心(有限合伙)便在公司管理層持股平臺企業擔任普通合伙人企業。
其中,公司副總經理曹海云、苗根、董事會秘書蔣瑞均間接持有晶科能源第二大股東上饒市潤嘉企業管理發展中心(有限合伙)股權,由于進入時間較早,眾多高管因此受益頗豐。
除股權較剛上市時有所增值外,晶科能源分紅也讓李仙德家族賺得盆滿缽滿。
2023年,在公司歸母凈利潤超74億元的基礎上,晶科能源實施了22.35億元的分紅,占當年歸母凈利潤的30%。按照持股比例,該部分分紅資金有超過13億元落入李仙德家族控制的晶科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手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晶科能源分紅的同時還在謀劃近百億的定增,2024年7月26日因為資本市場發生變化,晶科能源無奈終止了該項定增。
除去此次終止的百億定增,晶科能源過去兩年多已經向資本市場融資200億元,結合公司債務情況及融資情況來看,公司現金流并不富裕。
雖然實控人李仙德家族及其眾高管在晶科能源身上嘗到了甜頭,但普通投資者并沒有享受到公司成長的益處。
自2022年8月公司股價高點以來,晶科能源股價累計跌幅超63%,截至9月9日收盤,公司股價為6.82元/股。雖然公司有所分紅,但相較于股價的下跌,不少普通投資者依舊損失較重。
近兩年來,為了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監管層鼓勵上市企業分紅,但企業應該視自身情況而定,若一邊將經營利潤進行分紅,另一邊向資本市場進行上百億的融資,這種做法恐怕較難得到投資者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