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天下財道 楊帆
這家基金公司高層,換得有點兒勤。
9月4日,朱雀基金副總經理王皓波因個人原因離任。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這已是公司更換的第三位副總經理。
(來源:朱雀基金官網)
王皓波“空降”到朱雀基金,也就短短三年。
他曾在招商銀行任職,2021年8月加入朱雀基金,11月就升任副總經理一職。
(來源:公司公告)
對于其離任,朱雀基金的解釋是“個人原因”。
但是,如果聯想到此前兩位副總的離任,以及公司的現狀,也許事情沒這么簡單。
這里面都有哪些內幕?朱雀基金又是怎樣一家公司?
高管頻換
從2023年至今,在王皓波之前,朱雀基金已有兩位副總經理離任。
先是2023年1月19日,黃振因“個人原因”離任。
隨后在2023年11月26日,林林又因“工作安排”不再擔任公司副總經理一職。
(來源:公司公告)
(來源:公司公告)
不僅是副總經理,就連朱雀基金的董事長一職,近幾年更換也相當頻繁。
2020年5月18日,時任董事長梁躍軍與總經理王歡職位互換,梁躍軍轉任總經理一職,而王歡則轉任公司董事長。
但是,僅僅過了7個多月,王歡也因“個人原因”辭去了董事長職務,轉而由史雅茹擔任董事長。
(來源:公司公告)
然而,史雅茹在董事長任上不到一年便結束了任期,時任公司副總經理鄔錦明接替此職。
(來源:公司公告)
為什么公司高層換來換去,如同“走馬燈”?
市場和外界對此眾說紛紜,但大都認為與公司面臨的困境有關。
朱雀基金全稱是朱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0月,注冊地是陜西西安,注冊資本1.5億元。
朱雀基金是一家從私募向公募轉型的基金公司,其股東主要是朱雀股權和朱雀辛酉,持股比例分別為65%、34%,實際控制人是李華輪。
(來源:公司官網)
但實際上,朱雀基金目前真正的掌舵人是總經理梁躍軍。
梁躍軍曾任職于招商銀行和西部證券,也是朱雀基金大股東朱雀股權的股東之一。
不僅如此,梁同時還兼任著朱雀基金旗下11只產品(A、C份額分開計算,下同)的基金經理,掌管的資產超過103億元,和朱雀基金目前的總規模相差無幾。
(來源:天天基金網)
從履歷上看,他和剛剛離任的王皓波均曾在招商銀行任職,看上去此前彼此并不陌生。
規模打折
作為一家由私募轉型而來的基金公司,朱雀基金的巔峰出現在2021年底。彼時,其管理規模從2020年6月底的不足20億元,迅速擴張至294億元。
然而,好景不長,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公司管理規模經過持續下滑,已縮減至108億元,縮水幅度超過63%。目前在200余家公募基金中,僅位列第136位。
(來源:天天基金網)
作為對比,國內另一家由私募轉型公募的基金公司——鵬揚基金,目前的資產規模已經超過115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與大多數中小基金公司不同,朱雀基金明確提出“以主動投資為主、以權益類投資為核心”。
(來源:公司官網)
從產品結構來看,朱雀基金旗下只有股票型、混合型和債券型三類產品,占比分別為25%、74%和1%。
這與朱雀基金的前身——朱雀投資不無關聯。
作為一家私募基金,朱雀投資曾是領頭羊之一,取得過優秀業績,管理規模也曾超過百億。
將彼時的豐富經驗和優秀業績移植到公募基金,就成為朱雀投資當時的理想。
2018年,朱雀基金正式轉為公募,憑借著以往在投資圈的名氣,加上在A股市場成功“抄底”,朱雀基金在2020和2021年迅速做大。
然而,規模做大是一方面,守住規模才更需要獨特的能力。
朱雀基金規模迅速滑落,與公司旗下基金的業績表現直接相關。截至今年9月6日,朱雀基金旗下13只權益類產品2024年虧損均超過14%。
以掌舵人梁躍軍管理的基金為例,近兩年可比收益均虧損32%以上,同類排名明顯落后。
(來源:天天基金網)
截至今年6月底,朱雀恒心一年持有混合基金規模超過34億元,是其中最大的一只產品。
該基金的股票投資策略是,尋找具有投資潛力的細分行業和個股。
如此含混寬泛的表述,一方面給了基金經理很大的操作空間,另一方面也是對其真實能力的嚴峻考驗。
(來源:基金公告)
基金經理到底做得怎么樣呢?
近3月、近6月、今年來、近1年、近2年,其業績表現均低于同類平均和滬深300指數。
(來源:天天基金網)
面對如此差的表現,基金經理在中報的表述,似乎傳遞的是“打法正確”。
(來源:基金公告)
因此,也就難怪基民們紛紛吐槽了。
人才凋零
朱雀基金如今的困境是人才匱乏的必然結果。
公司目前共有8名基金經理,其中3位任職年限不到一年,2位任職年限一年左右,一位任職期限2年左右。
顯然,大部分基金經理都是新手,這也是梁躍軍不得不身兼數職的主要原因。
當然,靠著這種人員配置,是難以取得投資佳績的。
實際上,在高管頻繁更迭的同時,是多名有經驗的基金經理先后出走。
2020年6月,曾管理三只權益產品,并榮獲"金牛私募投資經理"的明星基金經理張延鵬從朱雀基金離職。
他是2009年加入的朱雀投資,曾任公司董事、投資研究部副總監,算得上是朱雀的元老和中堅。
(來源:天天基金網)
而梁躍軍由前董事長改任總經理,并接管張延鵬所管基金就發生在張離職前一個月。
此外,翟羽佳、何之淵、柳雯青、李洋4位基金經理也隨后離朱雀而去。
老將先后出走,導致朱雀基金陷入“無人可用”的尷尬境地。
目前,公司僅靠梁躍軍一人苦撐,不知如何能做到“以主動投資為主、以權益類投資為核心”。
有專業人士向《天下財道》分析說,私募轉公募本來為了擴大客戶群體和資金來源、多樣化產品線,以及提升品牌影響力等目的。但從朱雀基金的身上,很難看到這些變化和進步。
由于業績表現不佳、高層變動頻繁、產品同質化嚴重,以及渠道和營銷面臨挑戰,朱雀基金“私轉公”之后發展的并不如預期。
未來,朱雀基金需要在策略、管理、產品和市場等多方面分析問題所在,并做出切實的改進,才有望逐步走出當前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