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菜正在把觸角伸進農貿市場。
會有人買單嗎?
8日晚間,鍋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鍋圈”)發布2024年中期業績報告。
門店規模方面,于2024年6月30日,集團的零售門店網絡覆蓋31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共有9660家零售門店,其中自營門店10家,其余均為加盟店。
不過,根據財報,截至2023年6月30日,鍋圈共有9915家門店。
這也意味著,鍋圈一年內減少了255家門店。
據了解,鍋圈食匯第一家門店于2017年1月在河南鄭州開業,目前主要經營火鍋、燒烤、即烹餐包等產品,并于2023年11月2日在港交所上市。
財報顯示,鍋圈2024年上半年營收26.65億元,同比下降3.5%;毛利6.09億元,同比增長5.3%。
在產品方面,鍋圈擬推出更多“質價比”的產品,這需要研發和供應鏈的支持。
在供應鏈端,目前,鍋圈旗下有四個食材加工廠,分別生產牛肉、肉丸產品、火鍋底料和水產類產品。
鍋圈表示,為實現規模經濟效應并提升成本優勢,將繼續采取“單品單廠”戰略。
值得一提的還有,鍋圈在今年上半年嘗試了新店型的開拓,推出了專注于農貿市場場景、以預烹菜為主打產品的“鍋圈肴肴領鮮”農貿店。
截至目前,鍋圈已在鄭州、深圳等地開設了10家農貿店,今年預計將開設200家新農貿店。
在線下門店的擴張上,楊明超提出了未來五年達2萬家門店的目標,而鍋圈在下半年的發力重點必然將是社區、農貿門店。
今年3月,鍋圈在鄭州一農貿市場開出了旗下連鎖子品牌“鍋圈肴肴領鮮”的首店。
據鍋圈介紹,該品牌定位居民菜籃子,主要售賣預烹菜,選址農貿市場,距離消費者需求更近,面積在10平方米~20平方米。
“這新的1萬家店要靠什么來支持?”今年8月,鍋圈食品品牌總經理劉一川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表示,“我們給出了一個答案——預制菜。”
未來五年門店將向2萬家擴展,這一目標能實現嗎?
入城市里的農貿市場,甚至生鮮超市等場景開店,意義何在?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楊昕怡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為:
新開萬店不難,難在店子能活。
覆蓋率是此類新消費批發連鎖的常規打法,只是無論是自營還是加盟,都會帶來渠道管理難度和成本的指數級爆發,同時各種物流配送、采購和損耗壓力也會極限爆表。
店鋪進社區,和買菜平臺打法一致,對垂直品類而言缺少競爭優勢。
走生鮮電商模式,覆蓋兩公里生活圈,會更有效率,也能降低成本,同時也錯峰買菜平臺,去農貿市場和線下生鮮中爭取低頻電商消費者。
但這種打法依然有巨大的成本壓力和管理難題,其低價特色將被成本逼迫漲價。
此前生鮮電商折戟于此,就看鍋圈有沒有更好的破解方法。
現在看來,其破解方法就是預制菜。只是,火鍋丸子這種預制菜,也太過垂直預制,而且季節性太強,或許只能預謀,卻無法制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