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上海汽車報
“目前,國內沒有推出相關車型的計劃。”“‘7座版Model Y’‘6座版Model Y’都是假消息。”接二連三的辟謠,特斯拉中國急于和采用三排座椅的Model Y撇清關系。
流言甚囂塵上,詳細的產品規劃、發布時間,充分迎合了用戶對特斯拉煥新的期待。其中也透露出一個不太令人滿意的事實:即便是“謠言”都缺乏對特斯拉新車的想象力,“特斯拉明年推出新車”成為“一眼假”信息。
三排座Model Y可行嗎?
采用三排座椅的Model Y并非空穴來風,早在2019年召開的Model Y發布會上,特斯拉就把7座的靈活空間運用作為產品的一大亮點。不過,截至目前,仍然只有北美地區銷售的四驅長續航版車型可以選裝7座,價格為1000美元(約合人民幣7110元)。
參考北美版7座Model Y,該車型采用“2-3-2”座椅布局,第二排安裝3 個可折疊、可前后滑動的座椅,方便乘客進入第三排座位。對于7座車型的空間表現,從北美車主的反饋來看,基本屬于“成人不宜”,只能給少年兒童或寵物乘坐。而從該項選裝推出后的價格變動來看,7座版本的Model Y價格一度上漲到3000美元后一路下滑,目前僅售1000美元,看起來并不熱銷。
這與Model Y的車身尺寸及造型有關。由于北美市場的7座版本Model Y并未調整車身尺寸,車輛的軸距低于國內多數采用3排座椅的SUV,長、寬、高等數據也小了一號。而且由于Model Y車輛尾部采用了流線型的溜背設計,會讓第三排的頭部空間、腿部空間顯得局促。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不對軸距、底盤、車身尺寸和造型進行調整,把Model Y改成“Model Y pro”或者“Model Y L”,三排座Model Y將很難在中國市場取得優于北美市場的表現。但是,這種相對于設計新車型成本較低的改型方案,特斯拉也不想為其花錢。
把錢投向“第二增長曲線”
“我們目前正處于兩個主要的增長浪潮之間。第一個增長浪潮始于Model 3/Y的全球擴張,我們相信下一個增長浪潮,將通過下一代汽車、能源存儲、全自動駕駛和其他項目推動。”對于新車型的斷檔,馬斯克用了上述這段委婉的表達。
Model Y已經上市5年,但對特斯拉來說,還算是“次新車”。在Model Y之后,特斯拉唯一推出的新車只有Cybertruck。缺少新品,只能依靠Model 3、Model Y兩款主力車型征戰市場的特斯拉,受到中國市場復雜的競爭環境和海外市場電動化趨勢“調頭”的影響,難逃銷量下滑的命運。
2024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全球銷量44.4萬輛汽車,同比減少2.2萬輛,同比下降4.8%;同一時期,競爭對手比亞迪的銷量已接近100萬輛。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特斯拉第二季度營收為255.00億美元,同比增長2.30%,但是營收增長主要得益于儲能業務的擴張,汽車業務營收同比下滑6.54%。此外,公司二季度毛利率17.95%,同比下跌0.24個百分點;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14.78億美元,同比下跌45.32%。
汽車業務在下滑,馬斯克不愿為新車型花錢情有可原,但是特斯拉的研發費用并沒有顯著降低,大手筆投向了潛在的“第二增長曲線”。第二季度,特斯拉的研發費用為10.74億美元,雖然環比微跌,但已保持連續四個季度研發費用超過10億美元。這些研發費用更多投向了馬斯克的幾個“重點故事”:自動駕駛、AI算力,以及人形機器人。但是,這些領域的研發進展尚不明朗。
比如,自動駕駛和Robotaxi。今年2月,馬斯克要求員工暫時擱置原有的研發計劃,轉而加速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的研發進程。5月,馬斯克閃電訪華后,特斯拉曾披露Robotaxi將于8月8日發布,FSD(完全自動駕駛)入華也被提上日程。但根據目前的消息,Robotaxi將推遲到10月10日發布,FSD在國內“預計在今年年底前獲得批準”。此外,人形機器人Optimus的進展也被推遲,生產時間預計將延至2025年。
作為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的“基礎設施”,特斯拉對AI算力的布局更加夸張。據披露,到今年年底,特斯拉預計將擁有100EFLOPS云端算力,相當于90000塊英偉達H100 GPU。這個數字堪稱“富可敵國”,國內科技巨頭企業的算力普遍在個位數EFLOPS級別。今年7月,工信部披露我國算力總規模為230 EFLOPS,目標2025年算力規模超過300 EFLOPS,意味著特斯拉一家企業或將與全中國1/3的算力相當。但是,目前特斯拉的算力建設進展也是未知數。根據此前披露的信息,到2023年年底,特斯拉的算力規模相當于15000塊英偉達H100 GPU,2024年的算力建設需求極高。
沒有新車型,能否贏得市場競爭?
特斯拉沒有向新車型投入過多資源,但架不住外界對新車型頗為關注。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上,馬斯克明確指出,下一代新車型將按照計劃在明年上半年開始生產;新款特斯拉電動跑車Roadster預計也將于明年正式投產;去年年底開啟交付的Cybertruck,有望在今年年底實現盈利。
特斯拉的新車至少要等到明年推出,而且極具不確定性。此前,有消息傳出,特斯拉已經砍掉被外界稱為“Model Q”的緊湊型車項目,原本代號為“Opal”的新款Model Y也因裁員而陷入停滯。此外,特斯拉在印度尼西亞、泰國、墨西哥等多個國家的建廠計劃也被擱置。從馬斯克的表述中也可見端倪:“下一代新車型可使用現有產線,將最大化利用現有近300萬輛的產能。”這意味著特斯拉對下一代車型帶來銷量大幅提升沒有預期,所謂“新車型”很有可能是Model Y或Model 3的改款或改型,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新”。
汽車行業常說,“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特斯拉在“上半場”的地位毋庸置疑,如今全力壓注自動駕駛、人工智能賽道,積極布局下半場賽事,反映出企業的超前戰略。但問題是,上半場比賽目前還沒有打完,下半場比賽則需要技術成熟度、法律許可度與市場接受度作為前提,何時開始仍未有定論。
電動化的進程距離終點還很遙遠。在中國市場,雖然已有部分企業在競爭中出清,但大量車企高密度的新品上市和激烈的價格戰表明,真正的贏家仍然沒有出現,汽車電動化仍舊有較大的發展與變化空間;從海外市場來看,電動汽車在歐、美、日、韓的發展不及國內迅速,在部分國際汽車巨頭戰略調整的影響下,甚至有“開倒車”的苗頭。當前階段,車輛本身仍舊是企業比拼的核心,沒有新車型的特斯拉,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只會越來越吃虧。
現有車型的老本足夠吃到“下半場”嗎?這是特斯拉要面對的問題。在技術成熟度成謎、法律法規尚未完善的前提下,“下半場”或許不會那么快開賽。但是,明年特斯拉的“當家花旦”,卻仍舊只有Model 3、Model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