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華商韜略 陳樂高
中國的改革開放史,也是一部科技進步的歷史。
當下的中國,站在新的歷史關口。中國面臨著更強的競爭、更大的轉型壓力。要實現經濟的突破,更需要科技的力量。
新一輪的技術革命,也帶來了全新的課題:比如人工智能的利與弊,人與科技要如何共處。
在全球科技競爭你追我趕的進程中,我們既需要張開臂膀擁抱世界,也需要碰撞思想啟迪智慧。
而承載這種思想碰撞的舞臺之一,是上海的“外灘大會”。
01
上海不僅有十里洋場,也是中國現代工業的搖籃。
新中國成立之后,上海一次次刷新中國科技和工業的新紀錄:從結晶牛胰島素,到20萬倍大型電子顯微鏡;從運十飛機,到寶山鋼鐵;從引領中國現代汽車工業,到奠基半導體工業;從第一個實現銀行聯網,到第一個用計算機實現證券自動報價……
在上海,你總能看到中國經濟和科技的未來。
2016年,國家正式明確,在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之外,支持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現在,推動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科創中心聯動發展,已經成為上海承擔的重大國家級使命。
明確的目標,詳細的規劃,加上百年的能力沉淀和創新基因,這些都決定了上海樂于以更積極的姿態探尋未來。
這正是外灘大會——這場全球高級別科技盛會的由來。
時間來到2024年9月5日,外灘大會再一次如約而至。今年的大會,延續了去年“科技,創造可持續未來”的主題,但又有許多新變化。
其中重要的變化之一,當屬“更開放”。
在出席本屆大會的嘉賓陣容中,可以看到一連串星光熠熠的名字。
預言了云計算、互聯網、虛擬現實、網絡經濟等一系列產業的美國學者凱文·凱利,孵化了Instagram的硅谷創業教父史蒂夫·霍夫曼,美國三院院士、公認的機器學習之父邁克爾·喬丹。
除此之外,陣容中還包括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中國工程院院士、之江實驗室主任、阿里云創始人王堅、聯合國科學與技術發展委員會執行主席Peter Major、世界經濟論壇資源系統與韌性總負責人、執行委員會成員Fernando J. Gomez等10余位中外院士、500多位行業領軍人物。
總計超過2000位中外嘉賓,創下了數量上的新高,而包括螞蟻集團、阿里云、百度、釘釘在內的大型科技公司,國內AI大模型創業賽道的15家頭部廠商,都因外灘大會的機緣齊聚上海。
無論是陣容級別還是數量,這正是“讓世界更小,讓開放更大”的最好寫照。
大會開幕當天,數以萬計的觀眾蒞臨現場,但讓大會更吸引公眾注意力的,則來自于一系列與生活相關的科技新成就。
02
人類每一輪科技進步,都離不開兩股力量。
一股力量是探索未來、實現想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登月探空。
另一股力量是提升效率,改善當下。在這方面,從ATM機到計算機,從智能手機到自動駕駛,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即便是金融這個古老行業,也在過去20年里因科技而深刻改變,無卡交易、網絡支付、移動支付、安全保障……一連串的科技創新,又轉化成大基數的應用,讓中國乃至全世界都享受到了科技帶來的便利。
來到這一屆外灘大會,科技帶來的便利體驗無處不在。
今年外灘大會的進場驗證方式,就有了一種新選擇——“碰一下”。只需手機輕輕一貼,就可以完成驗票流程。
“碰一下”,是今年年中支付寶推出的新體驗。只要解鎖手機,碰一下商家的收款設備,支付流程便告完成。而這個過程中還可以實現自動入會、關聯會員權益等一系列操作,帶來了商家運營效率的大幅提升。今年的外灘大會會場里,到處都有“碰一下”的機具,“碰一下”點單,“碰一下”租充電寶,“碰一下”和品牌IP互動,都成為現實。
而當下,更令人矚目的新興技術,無疑還是AI。
在過去的兩年里,AI領域經歷了狂卷參數的“百模大戰”,但對于公眾而言,更加期待的恐怕并非參數的王者,而是AI時代的超級應用,期待它進一步走入大眾生活。
通往這一步的最短路徑,就是將AI與超級生態結合。
這方面的標志性案例,正是本屆外灘大會上亮相的“支小寶”。
作為由支付寶發布的AI生活管家App,支小寶連接了支付寶生態,可以通過極簡對話交互,快速訂票、點餐、打車,查詢附近吃喝玩樂,實現更智能的“你說我辦”。
更能體現其智能程度的功能在于,它通過場景感知系統,能根據用戶的生活習慣和使用場景推薦專屬服務,直至成為“越用越懂你”的生活管家。
正如萬木方可成林,一個強大的AI生態,不僅需要優質模型,更需要眾多優質應用。在本屆外灘大會上,支付寶面向行業正式啟動智能體生態開發計劃,并推出智能體開發平臺“百寶箱”。
通過百寶箱,商家機構可0代碼、最快1分鐘創建專屬智能體,并一鍵發布到支付寶小程序、支付寶App、支小寶App。
在螞蟻集團總裁韓歆毅看來,“AI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是一個不斷循環迭代的過程,需要在應用中發現技術落地的難點,讓技術發展的方向更加聚焦。”
對于智能體這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產品形態,韓歆毅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讓大模型長出手和腳,為用戶提供更豐富的服務。
根據統計,螞蟻集團已經將基礎大模型——百靈大模型的能力應用在支付寶500多個場景中,累計服務億級用戶。而沿著“服務于人”的理念,一系列根植于AI能力的產品,集體亮相于本屆外灘大會。
螞蟻財富帶來了自己的新成果:AI金融管家螞小財。
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讓大眾投資者的線上交易更加便利,但整套金融服務中,卻有個被遺忘的角落:對于專業金融知識,投資者并不理解。
市面上現有的金融服務,總是存在各式缺憾,比如專業濃度高,比如內容碎片化,比如個性化不足,只能提供通用解答,無法解決交易中形形色色的投資者疑問。
這些缺憾,無疑是投資者交易路上的絆腳石,自然也意味了明確的改善方向——螞小財這個AI金融管家,在支付寶和螞蟻財富兩個App中都可以直接調用,它可以為用戶有針對性地解決前述問題,而在背后為語言力、知識力與專業力提供支撐的,同樣是螞蟻集團的大模型能力。
從基于大模型能力預測小微資金流,為其打造最契合經營需求的理財產品的小微理財系統“布谷鳥”,到依托大模型技術,可以智能識別、實時解決用戶投保中個性化問題的“蟻橋”,以及國內首款端到端語音大模型“心辰Lingo”,這些呈現在外灘大會上的科技創新成果、產品與技術,其實映射出一個現實:
從“拼參數”到“拼應用”,中國AI走出了自己的獨特道路。
這些產品的呈現,讓人有一種非常直觀的感受,外灘大會變得“更前沿”。高科技的成色更足了,先進技術和應用的距離也更近了。
03
作為未來預測專家,凱文·凱利在本屆外灘大會上作出了一個論斷:
“當全球的手機、筆記本電腦和所有的數據服務器連接成一個巨大的計算系統,就像一個基于技術的超級有機體,全球主義會因此加速推進。”
凱文·凱利描述的未來世界能否實現,需要時間驗證,但和歷史上許多次進步不同,人工智能面對的不再是“一邊倒”的贊譽,反而有許多人抱以擔憂:
如何應對AI和人類搶飯碗?人類的思考力會因為AI退化嗎?“人機共生”的時代還有多遠?AI可能超越工具屬性,獲得意識,甚至建立AI文明嗎?
這些關于科技與人文的問題,正是人類對未來焦慮情緒的映射。
在外灘大會的現場,一場表演在相當程度上安撫了這些困惑。
12歲就失去右臂的00后男孩周鍵,通過人工智能與腦機接口技術,用仿生手彈奏了一首鋼琴曲。
幫助肢體障礙人群重獲行動能力,幫助視障人群重獲光明,在這樣的實踐中,機器并未與人對立,而是成為人的外腦與四肢。
在這背后,其實是一條被反復強調的原則:科技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意味著眾多技術落地的可能方向,比如打破全球的語言障礙,比如用虛擬現實來培訓人員,比如通過機器及其他傳感器感知世界,比如通過工具學習校園里學不到的內容,甚至是完成人類無法獨立完成的任務,生成人類從未接觸過的全新事物。
這些可能的落地方向,以及已經在外灘大會上亮相的諸多成果,其實都為人工智能的落地,也為企業的實踐指出了一條新路:
以破解現有難題為目標,以改善當下生活為目標,以追求更快更省為目標,以確保人類在技術發展中受益為目標,讓技術始終為人類的福祉而進步。
對于內涵更廣的科技而言,這同樣是一條通往可持續未來的路。
今天的中國,面對著一系列難解的課題:
AI浪潮中,中國怎樣保證自己不會被拋下?新技術革命的時代,中國科技的世界坐標是什么?數字技術與AI,要如何堅守科技的普惠初心?
幸運的是,上海的工業精神、商業文化與科技內核,最終成就了這座城市引領產業、勇立潮頭的信心,也成就了外灘大會擁抱世界,探索前沿的決心。
浦江奔流,帶來了今日的上海,科技奔流,將改變我們的每一個行業。作為通向世界,通往未來的一道橋,這是外灘大會的使命,也是時代的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