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寶寶喜劇占主流,國產偶像走錯路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寶寶喜劇占主流,國產偶像走錯路

好題材切勿濫用。

文 | 娛樂資本論 等等

8月最新古偶《長樂曲》上線,探案的劇情主線+先婚后愛的感情線,社交平臺電視劇大V給出贊譽:不是輕喜劇。言下之意,輕喜劇古偶都不好看。

輕喜劇什么時候和“不好看”掛鉤了?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制片人覺得好笑的段子,觀眾覺得不好看?”文學策劃趙湘最近就經歷了類似的事件。女頻古言IP改編輕喜質感古偶劇,原本策劃組和編劇組都認為很有趣的情節,被制片人以“低幼”否定,要求在劇本里對趣味情節加以解釋,或者換成一些制片人覺得有趣、實際上已經過時的梗,趙湘十分無奈。

另一種制片人覺得有趣的古偶,是像《護心》這樣,年輕的演員以及很多萌寵怪獸的劇,可視化的趣味感。趙湘吐槽,“很多梗寫在劇本里,制片人就看不懂,我和編劇像脫口秀演員一樣給她演出來,她可能才理解。”

“寶寶仙俠”《護心》截圖

想象力不足,理解偏差,導致“寶寶仙俠”、“老梗仙俠”頻出,卻在這個暑期檔頻頻滑鐵盧。

還有一種“糾結型”制片人,看見市場上不少偶像劇有輕喜元素就想做,真正出了劇本,又覺得段子太多“不夠有質感”,遇到這種情況的責編小文直言,“為什么不直接去做現實題材?”

大齡制片人、現充制片人想要跟一個“輕喜風”又跟不上,“輕喜偶像劇”要如何擺脫“低幼”之名?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在與一些影視從業者的對話中聽到了許多建議。

01

偶像劇需要“喜感”嗎?

1997年的夏天,主打悲情虐戀故事的瓊瑤一改往日風格,推出輕喜故事《還珠格格》,整天樂樂呵呵、在宮廷中不走尋常路的小燕子,與瓊瑤手下大多數哭哭啼啼的女主角截然相反,也打開了輕喜言情劇之路。

直到前幾年,《還珠格格》在湖南衛視重播,收視率依舊可以在同時段登頂。

“如果大家還很喜歡看《還珠格格》,輕喜言情劇應該就還沒有過時。”趙湘笑言。她認為在言情劇的領域里,絕大部分曾經流行過的元素都不會退流行,區別只是在某個時期此消彼長一下,就好比《還珠格格》《上錯花轎嫁對郎》都是早期“輕喜甜寵劇”。

《上錯花轎嫁對郎》劇照

編劇小凡也認同這一觀點,“我們可以把輕喜元素理解成一種輕松的氛圍,看起來開心沒負擔,和甜寵的功能性是一樣的。”

站在編劇角度來說,自己如果接到了“輕喜元素”的委托,就可以基本確定這個項目的風格基調是喜是悲,也就是這部言情劇究竟要笑著談戀愛還是哭著談戀愛。原則上來說,這是可以很準確傳遞甲方指令的標簽,只是這個標簽很長一段時間和甜寵劇綁定很緊密。

從市場行為來講,甜寵題材自2017年走紅,制片人的“跟風”心態在所難免。在影視公司擔任多年責編的小文笑言,疫情之前不管大小項目,制片人都恨不得男女主的人物關系一律是歡喜冤家,每集互懟五十回合;降本增效之后,甜寵在市場上“失寵”,制片人又開始覺得甜寵太低級,打打鬧鬧太“兒戲”。

《四海重明》被指“低幼”

從創作意圖來講,輕喜橋段在不少甜寵劇里,成了增加情節的好方法。有過多部甜寵劇經驗的影視公司制片人天天告訴小娛,大部分甜寵劇的情節量是很少的,想要填滿一部800到1000分鐘時長的甜寵劇都比較困難。

甜寵劇男女主角要在一起,通常有一個初始設定,歡喜冤家、先婚后愛、破鏡重圓、契約夫婦……由這種關系作為噱頭開場,接下來一般經歷誤會、和好、共同面對問題三個階段就完結了,男女主反復誤會和好的話,觀眾會覺得乏味,此時的輕喜元素既能做“提鮮”調味劑又能擴充劇情,一舉兩得。

AI作圖 by 娛樂資本論

“前幾年有不少比較火的甜寵劇,我們都管它們叫段子劇,用很多輕喜橋段拼起來的劇情。”責編小文回憶道,以至于現在再聽說有編劇做輕喜元素偶像劇,制片人仍會懷疑是“注水”的段子劇。

從營銷的角度來講,還有一個現象就是創作過程很正經,一到播出變喜劇。有過多年營銷經驗的李詩佳表示,劇集的受眾可能有泛眾或者窄眾,喜劇是一個全民向的題材,很多偶像劇都會在預告片階段就剪一版喜劇版預告,力求最大程度吸引受眾,甚至不少現實題材劇都會如此,哪怕只有少量的輕喜元素或者段子,也要全部剪出來,“證明”自己合家歡。

“有一些我感覺根本算不上輕喜劇的項目,在宣傳的時候也會給自己貼上‘輕喜’的標簽。土甜劇、合家歡都沒有過時,輕喜劇又怎么會過時呢?”

02

搞怪、網感、低幼,輕喜劇的“笑點”怎么找?

喜劇電影的手法有很多,夸張的、即興的、諷刺的、荒誕的……輕喜元素在劇集里的運用的方式自然也需要和項目的受眾匹配,網感的、搞怪的、低幼的、大眾喜劇的、黑色幽默的。

網劇時代的輕喜氛圍,最早來源于“網感”。編劇Ellen回憶,將近十年前自己剛做編劇沒多久,適逢網絡平臺剛崛起,當時接網劇委托的項目最愛提及的就是“網感”二字,因為網劇定位就是給年輕的網絡用戶看。

為什么“網感”現在不流行說了?因為網絡平臺在走向大眾化,不想把自己局限于年輕人的垂類賽道。不過偶像劇的受眾本身定位就更偏年輕,所以并不介意用網感的梗對應年輕觀眾。

《贅婿》的導演鄧科與《傳聞中的陳芊芊》的編劇南鎮最為典型。鄧科早期在輕體量網劇中有諸如《柒個我》《我的奇妙男友》等輕喜甜寵劇作品,尤其兩人合作《我女朋友的男朋友》系列時瘋玩二次元梗。

后來《贅婿》大爆出圈,鄧科說起過往小甜劇經歷,認為是“很個人化”的作品,不如《贅婿》大眾化,其實在他今年執導的《與鳳行》里,依舊能看出他強烈的“網感”風格。

天界紈绔的拂容君沒到需要“啃老”的時候就放下身段對天君使出標準的“滑跪”,沈璃初到人間與行云相遇,摸索行云性格時,時時腹誹,節奏強調盡顯漫才本色。

具象化的滑跪畫面與漫才感強烈的臺詞,本質都是網絡交流的一種風格,因《搞笑漫畫日和》在中國社交平臺流行,白客的早期作品《萬萬想不到》《報告老板!》就是這種風格,這兩部同時也是大家印象中最早期的網劇風格。

這種風格正如鄧科所說“很個人化”,翻譯過來就是不大眾的意思,但當85后、90后網友已經步入30代、40代的時候,誰又知道曾經的“網感”是不是如今的“大眾”?

再說到搞怪的輕喜風,編劇Ellen從創作端解釋為“甜寵里最不缺的古靈精怪人設”。從小燕子、李玉湖開始,到95花頂流的趙露思與虞書欣的角色風格,基本可以定義為“活潑且反套路”的女主人設。

編劇Ellen認為,恰恰是這種搞怪,最容易讓大齡制片人質疑是輕喜還是低幼,因為這種活潑人設的外化表現經常是“咋咋呼呼”、“很鬧騰”等等,一方面是能夠刺激觀眾“姨母笑”的可愛形象,另一方面年齡感確實會偏幼,加上許多仙偶劇里開始使用萌萌的仙獸妖獸形象,可愛的人+可愛的寵物,變成這兩年流行的“寶寶仙偶”。

不想以可愛萌的“寶寶感”取勝,還有一種和“網感”同期誕生的說法“反套路”,專門打破古早悲情虐戀偶像劇的規則。

甜寵網劇鼻祖之一的《狐貍的夏天》,最出圈片段無非是草根女主與霸總男主戀愛,被霸總母親用一千塊勸分時,嘲諷富婆“就這么點,你按月支付吶?”傳統女主會在卑微中放棄金錢尋求尊嚴,新時代年輕人只會“人和錢,我都要。”

又比如《恩愛兩不疑》中,男主是城主,女主是將軍之后的城主夫人,男主在某件事上免去對女主的懲罰時,女主嬌羞認為受到呵護,而男主卻“瞎說大實話”,是真的打不過將門虎女。

這些反套路都比較流于劇情表面,趙湘認為這屬于一種反套路的段子,可以根據劇情需要隨時用,比起“網感”,這種輕喜劇的手法更容易讓多年齡層理解。

想要把這種“反套路”徹底融合進故事里,可以將它升級為“錯位”的手法。《蒼蘭訣》中強大的月族首領東方青蒼被司命殿小仙小蘭花收留,兩人更是意外地靈魂對調,就屬于在強弱身份與肉體性別上做出了雙重的“認知錯位”。

《蒼蘭訣》劇照

以近年來的偶像劇為例:《反轉人生》是富二代男主與草根女主靈魂對調后,在性別與物質生活上都產生了錯位,類似的還有《變成你的那一天》;《我的反派男友》是男主從古言小說中的反派穿越到現代社會成為好男人的,在時代認知與人物性格上都產生了錯位,類型的還有《超時空羅曼史》《雙世寵妃》系列等等。

靈魂對調、身份對調、性格反差、時空穿越……都是這種“認知錯位”中常用的亞種。只是,從這些例子中不難看出,“高概念”的成分極高,在一個所有項目都追求“現實質感”的時代,高概念也逐漸成了“小眾”,從策劃源頭來說,想做大劇的制片人就會給出“不推薦”的想法。

對于受訪者們來說,所有想要嘗試的好玩的輕喜元素,在“現實質感”這四個字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

03

這些“輕喜雷區”千萬別踩!

《四方館》已經播出的劇情里,有一段是女主阿術希望大家轉變心情,用俗語的口吻說出“向所有的煩惱說告辭,向所有的快樂致歡迎辭”這句臺詞。常看短視頻的觀眾立刻就能理解,這句話是網絡歌曲《生日祝福歌》里歌詞的變體,原歌詞是“向所有的煩惱說拜拜,向所有的煩惱說嗨嗨”。

《四方館》截圖

策劃趙湘解讀,這個小段子就非常有局限性,比如常刷短視頻或者去過海底撈過生日的人或許知道,但用一般臺詞平鋪直敘地說出來就并沒有樂趣,這就是趙湘經常遇到的一種情況,制片人認為在劇情里加入一些網絡流行話術,就是一種貼合年輕觀眾的行為。

不過以這句臺詞為例,網劇貼合年輕觀眾喜好是對的,但上網比較多的年輕觀眾,更喜歡一種心照不宣的梗,也就是適當的留白,點到即止,說出一個梗的引子或者關鍵詞,觀眾就懂了、笑了,說得太滿,反而有破梗之嫌。

編劇小凡感慨,大齡制片人日常生活逐漸遠離年輕人,她們知道市場大方向是“輕喜偶像劇”,到了實績操作就會溝通困難,“如果我在劇本里加入網友愛用的網絡梗,可能制片人就get不到那個點,她get不到就會怕觀眾也get不到,然后讓我把這個梗在劇情里解釋清楚,這不就破梗了?”

《墨白》截圖

比如網游+娛樂圈題材的甜寵劇《墨白》中,女主與哥哥平時愛斗嘴,劇情里兩人有一段口頭“斗圖”的對話,也就是把網友愛在網上用的表情圖口述出來。口述沒有圖,可是因為這些表情包太常見,大家都太熟悉了,曾經有很多網友常說“現在和朋友線下見面也想發表情包”,所以這種口頭“斗圖”的留白就剛剛好,甚至對當代年輕人的日常生活進行了寫實描述。

“《墨白》肯定是網感的,劇本本身以網絡游戲為主線,講述男女主以及一群年輕人的相知,是面向深度網絡用戶的垂類甜寵劇。”責編小文解釋,這就是網感的輕喜風格與故事匹配上了。

當下大部分偶像劇都來自于IP改編,從IP購買到改編風格與IP風格的統一都很重要。《蒼蘭訣》《與鳳行》《護心》都是來自九鷺非香的小說,不難看出九鷺非香在文本上就很善用一些“錯位”“反套路”的輕喜元素,并且是落實在主角人設上,作用在發展的劇情主線中。

這也是為什么九鷺非香IP搶手的原因之一,甚至《與鳳行》在國民演員+大制作的陣容時,也可以接受強烈的輕喜風,畢竟從調性來說,是貼合小說的。

《護心》截圖,偶像劇女主成“禿頭少女”

策劃趙湘認為,自己手上被制片人點名劇本“低幼”的項目,問題有一部分也出在小說是否適合改編的問題。當初制片人買下小說的理由是“作者言辭幽默,有開發成輕喜劇的潛力”,趙湘看完小說發現,實際上小說作者的幽默都用在了對人物狀態、事件的客觀描述上,而并非是人物的設定、臺詞或者事件發展的過程有趣,這種幽默對改編沒有任何幫助,于是就變成改編方案需要一次次嘗試不同的輕喜風格,看哪一種更適配。

“買IP的時候還是希望有更多評估環節的同學能夠把關,而非制片人的一時興起。”趙湘苦笑。

如果有幸走過了創作環節,進入表演環節,有過平臺經驗的制片人葉子給出的建議是,即使是輕喜偶像劇,至少要找懂得一些喜劇表演的演員來出演。

比如《四方館》中男主被男二“暴力卸胳膊”很快“已老實”的情節中,檀健次對于“雙臂脫臼”的狀態就非常敷衍。在古天樂與楊千嬅主演的經典港產笑片《干柴烈火》中,男主一場“甩著倆脫臼胳膊飛奔追妻”的畫面成為了全片壓軸的爆笑場面,同樣的狀態對比,高下立見。

 

“很多制片人認為輕喜元素并不難表演,就好像她們認為‘輕喜=低幼=簡單’一樣,所以會用常規的流量演員思維去選角,忽略了喜劇表演是否合適。”葉子感慨,自己非常能夠理解流量演員配好的IP可以帶來平臺更高的評級,同步犧牲的也會是最終呈現的效果。

制片人選角的另一面,還有演員自己的選擇。葉子曾經認為,趙露思是最適合輕喜元素言情甜寵劇的女演員,她可以在《傳聞中的陳芊芊》中一炮而紅,也來源于過往很多劇中相似的“鬼馬少女”角色的表演積累,《三千鴉殺》中“偷感十足”的吃包子表情,《我,喜歡你》中和男主即興上演韓劇的段子,就算沒有《傳聞中的陳芊芊》,她還會因為未來某一個類似的角色走紅,這就是她演技里很顯眼的“長板”。

《三千鴉殺》截圖

不過走紅后的趙露思明顯想走上更加“正劇”、“大劇”的路線,葉子可以理解她的個人,同時也覺得很遺憾,因為她的表演方式在輕喜偶像劇領域至今尚無代餐。“輕喜表演+偶像感”演員資源的稀缺,又何嘗不是觀眾一直覺得當下的輕喜偶像劇“不對味兒”的原因之一?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娱乐资本论
界面财经号
IP属地:北京
“娱乐资本论”是国内唯一一个由财经记者和文娱记者共同运营的微信公众号,由新京报财经记者郑道森和文娱记者吴立湘共同运营。“娱乐资本论”主打文化产业的资本秘辛,跟娱乐圈的人聊资本,跟投资界的人谈八卦,觥筹交错之间,贩卖一点信息不对称,为传媒圈朋友打造的一个资源共享平台。

下載界面新聞

寶寶喜劇占主流,國產偶像走錯路

好題材切勿濫用。

文 | 娛樂資本論 等等

8月最新古偶《長樂曲》上線,探案的劇情主線+先婚后愛的感情線,社交平臺電視劇大V給出贊譽:不是輕喜劇。言下之意,輕喜劇古偶都不好看。

輕喜劇什么時候和“不好看”掛鉤了?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制片人覺得好笑的段子,觀眾覺得不好看?”文學策劃趙湘最近就經歷了類似的事件。女頻古言IP改編輕喜質感古偶劇,原本策劃組和編劇組都認為很有趣的情節,被制片人以“低幼”否定,要求在劇本里對趣味情節加以解釋,或者換成一些制片人覺得有趣、實際上已經過時的梗,趙湘十分無奈。

另一種制片人覺得有趣的古偶,是像《護心》這樣,年輕的演員以及很多萌寵怪獸的劇,可視化的趣味感。趙湘吐槽,“很多梗寫在劇本里,制片人就看不懂,我和編劇像脫口秀演員一樣給她演出來,她可能才理解。”

“寶寶仙俠”《護心》截圖

想象力不足,理解偏差,導致“寶寶仙俠”、“老梗仙俠”頻出,卻在這個暑期檔頻頻滑鐵盧。

還有一種“糾結型”制片人,看見市場上不少偶像劇有輕喜元素就想做,真正出了劇本,又覺得段子太多“不夠有質感”,遇到這種情況的責編小文直言,“為什么不直接去做現實題材?”

大齡制片人、現充制片人想要跟一個“輕喜風”又跟不上,“輕喜偶像劇”要如何擺脫“低幼”之名?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在與一些影視從業者的對話中聽到了許多建議。

01

偶像劇需要“喜感”嗎?

1997年的夏天,主打悲情虐戀故事的瓊瑤一改往日風格,推出輕喜故事《還珠格格》,整天樂樂呵呵、在宮廷中不走尋常路的小燕子,與瓊瑤手下大多數哭哭啼啼的女主角截然相反,也打開了輕喜言情劇之路。

直到前幾年,《還珠格格》在湖南衛視重播,收視率依舊可以在同時段登頂。

“如果大家還很喜歡看《還珠格格》,輕喜言情劇應該就還沒有過時。”趙湘笑言。她認為在言情劇的領域里,絕大部分曾經流行過的元素都不會退流行,區別只是在某個時期此消彼長一下,就好比《還珠格格》《上錯花轎嫁對郎》都是早期“輕喜甜寵劇”。

《上錯花轎嫁對郎》劇照

編劇小凡也認同這一觀點,“我們可以把輕喜元素理解成一種輕松的氛圍,看起來開心沒負擔,和甜寵的功能性是一樣的。”

站在編劇角度來說,自己如果接到了“輕喜元素”的委托,就可以基本確定這個項目的風格基調是喜是悲,也就是這部言情劇究竟要笑著談戀愛還是哭著談戀愛。原則上來說,這是可以很準確傳遞甲方指令的標簽,只是這個標簽很長一段時間和甜寵劇綁定很緊密。

從市場行為來講,甜寵題材自2017年走紅,制片人的“跟風”心態在所難免。在影視公司擔任多年責編的小文笑言,疫情之前不管大小項目,制片人都恨不得男女主的人物關系一律是歡喜冤家,每集互懟五十回合;降本增效之后,甜寵在市場上“失寵”,制片人又開始覺得甜寵太低級,打打鬧鬧太“兒戲”。

《四海重明》被指“低幼”

從創作意圖來講,輕喜橋段在不少甜寵劇里,成了增加情節的好方法。有過多部甜寵劇經驗的影視公司制片人天天告訴小娛,大部分甜寵劇的情節量是很少的,想要填滿一部800到1000分鐘時長的甜寵劇都比較困難。

甜寵劇男女主角要在一起,通常有一個初始設定,歡喜冤家、先婚后愛、破鏡重圓、契約夫婦……由這種關系作為噱頭開場,接下來一般經歷誤會、和好、共同面對問題三個階段就完結了,男女主反復誤會和好的話,觀眾會覺得乏味,此時的輕喜元素既能做“提鮮”調味劑又能擴充劇情,一舉兩得。

AI作圖 by 娛樂資本論

“前幾年有不少比較火的甜寵劇,我們都管它們叫段子劇,用很多輕喜橋段拼起來的劇情。”責編小文回憶道,以至于現在再聽說有編劇做輕喜元素偶像劇,制片人仍會懷疑是“注水”的段子劇。

從營銷的角度來講,還有一個現象就是創作過程很正經,一到播出變喜劇。有過多年營銷經驗的李詩佳表示,劇集的受眾可能有泛眾或者窄眾,喜劇是一個全民向的題材,很多偶像劇都會在預告片階段就剪一版喜劇版預告,力求最大程度吸引受眾,甚至不少現實題材劇都會如此,哪怕只有少量的輕喜元素或者段子,也要全部剪出來,“證明”自己合家歡。

“有一些我感覺根本算不上輕喜劇的項目,在宣傳的時候也會給自己貼上‘輕喜’的標簽。土甜劇、合家歡都沒有過時,輕喜劇又怎么會過時呢?”

02

搞怪、網感、低幼,輕喜劇的“笑點”怎么找?

喜劇電影的手法有很多,夸張的、即興的、諷刺的、荒誕的……輕喜元素在劇集里的運用的方式自然也需要和項目的受眾匹配,網感的、搞怪的、低幼的、大眾喜劇的、黑色幽默的。

網劇時代的輕喜氛圍,最早來源于“網感”。編劇Ellen回憶,將近十年前自己剛做編劇沒多久,適逢網絡平臺剛崛起,當時接網劇委托的項目最愛提及的就是“網感”二字,因為網劇定位就是給年輕的網絡用戶看。

為什么“網感”現在不流行說了?因為網絡平臺在走向大眾化,不想把自己局限于年輕人的垂類賽道。不過偶像劇的受眾本身定位就更偏年輕,所以并不介意用網感的梗對應年輕觀眾。

《贅婿》的導演鄧科與《傳聞中的陳芊芊》的編劇南鎮最為典型。鄧科早期在輕體量網劇中有諸如《柒個我》《我的奇妙男友》等輕喜甜寵劇作品,尤其兩人合作《我女朋友的男朋友》系列時瘋玩二次元梗。

后來《贅婿》大爆出圈,鄧科說起過往小甜劇經歷,認為是“很個人化”的作品,不如《贅婿》大眾化,其實在他今年執導的《與鳳行》里,依舊能看出他強烈的“網感”風格。

天界紈绔的拂容君沒到需要“啃老”的時候就放下身段對天君使出標準的“滑跪”,沈璃初到人間與行云相遇,摸索行云性格時,時時腹誹,節奏強調盡顯漫才本色。

具象化的滑跪畫面與漫才感強烈的臺詞,本質都是網絡交流的一種風格,因《搞笑漫畫日和》在中國社交平臺流行,白客的早期作品《萬萬想不到》《報告老板!》就是這種風格,這兩部同時也是大家印象中最早期的網劇風格。

這種風格正如鄧科所說“很個人化”,翻譯過來就是不大眾的意思,但當85后、90后網友已經步入30代、40代的時候,誰又知道曾經的“網感”是不是如今的“大眾”?

再說到搞怪的輕喜風,編劇Ellen從創作端解釋為“甜寵里最不缺的古靈精怪人設”。從小燕子、李玉湖開始,到95花頂流的趙露思與虞書欣的角色風格,基本可以定義為“活潑且反套路”的女主人設。

編劇Ellen認為,恰恰是這種搞怪,最容易讓大齡制片人質疑是輕喜還是低幼,因為這種活潑人設的外化表現經常是“咋咋呼呼”、“很鬧騰”等等,一方面是能夠刺激觀眾“姨母笑”的可愛形象,另一方面年齡感確實會偏幼,加上許多仙偶劇里開始使用萌萌的仙獸妖獸形象,可愛的人+可愛的寵物,變成這兩年流行的“寶寶仙偶”。

不想以可愛萌的“寶寶感”取勝,還有一種和“網感”同期誕生的說法“反套路”,專門打破古早悲情虐戀偶像劇的規則。

甜寵網劇鼻祖之一的《狐貍的夏天》,最出圈片段無非是草根女主與霸總男主戀愛,被霸總母親用一千塊勸分時,嘲諷富婆“就這么點,你按月支付吶?”傳統女主會在卑微中放棄金錢尋求尊嚴,新時代年輕人只會“人和錢,我都要。”

又比如《恩愛兩不疑》中,男主是城主,女主是將軍之后的城主夫人,男主在某件事上免去對女主的懲罰時,女主嬌羞認為受到呵護,而男主卻“瞎說大實話”,是真的打不過將門虎女。

這些反套路都比較流于劇情表面,趙湘認為這屬于一種反套路的段子,可以根據劇情需要隨時用,比起“網感”,這種輕喜劇的手法更容易讓多年齡層理解。

想要把這種“反套路”徹底融合進故事里,可以將它升級為“錯位”的手法。《蒼蘭訣》中強大的月族首領東方青蒼被司命殿小仙小蘭花收留,兩人更是意外地靈魂對調,就屬于在強弱身份與肉體性別上做出了雙重的“認知錯位”。

《蒼蘭訣》劇照

以近年來的偶像劇為例:《反轉人生》是富二代男主與草根女主靈魂對調后,在性別與物質生活上都產生了錯位,類似的還有《變成你的那一天》;《我的反派男友》是男主從古言小說中的反派穿越到現代社會成為好男人的,在時代認知與人物性格上都產生了錯位,類型的還有《超時空羅曼史》《雙世寵妃》系列等等。

靈魂對調、身份對調、性格反差、時空穿越……都是這種“認知錯位”中常用的亞種。只是,從這些例子中不難看出,“高概念”的成分極高,在一個所有項目都追求“現實質感”的時代,高概念也逐漸成了“小眾”,從策劃源頭來說,想做大劇的制片人就會給出“不推薦”的想法。

對于受訪者們來說,所有想要嘗試的好玩的輕喜元素,在“現實質感”這四個字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

03

這些“輕喜雷區”千萬別踩!

《四方館》已經播出的劇情里,有一段是女主阿術希望大家轉變心情,用俗語的口吻說出“向所有的煩惱說告辭,向所有的快樂致歡迎辭”這句臺詞。常看短視頻的觀眾立刻就能理解,這句話是網絡歌曲《生日祝福歌》里歌詞的變體,原歌詞是“向所有的煩惱說拜拜,向所有的煩惱說嗨嗨”。

《四方館》截圖

策劃趙湘解讀,這個小段子就非常有局限性,比如常刷短視頻或者去過海底撈過生日的人或許知道,但用一般臺詞平鋪直敘地說出來就并沒有樂趣,這就是趙湘經常遇到的一種情況,制片人認為在劇情里加入一些網絡流行話術,就是一種貼合年輕觀眾的行為。

不過以這句臺詞為例,網劇貼合年輕觀眾喜好是對的,但上網比較多的年輕觀眾,更喜歡一種心照不宣的梗,也就是適當的留白,點到即止,說出一個梗的引子或者關鍵詞,觀眾就懂了、笑了,說得太滿,反而有破梗之嫌。

編劇小凡感慨,大齡制片人日常生活逐漸遠離年輕人,她們知道市場大方向是“輕喜偶像劇”,到了實績操作就會溝通困難,“如果我在劇本里加入網友愛用的網絡梗,可能制片人就get不到那個點,她get不到就會怕觀眾也get不到,然后讓我把這個梗在劇情里解釋清楚,這不就破梗了?”

《墨白》截圖

比如網游+娛樂圈題材的甜寵劇《墨白》中,女主與哥哥平時愛斗嘴,劇情里兩人有一段口頭“斗圖”的對話,也就是把網友愛在網上用的表情圖口述出來。口述沒有圖,可是因為這些表情包太常見,大家都太熟悉了,曾經有很多網友常說“現在和朋友線下見面也想發表情包”,所以這種口頭“斗圖”的留白就剛剛好,甚至對當代年輕人的日常生活進行了寫實描述。

“《墨白》肯定是網感的,劇本本身以網絡游戲為主線,講述男女主以及一群年輕人的相知,是面向深度網絡用戶的垂類甜寵劇。”責編小文解釋,這就是網感的輕喜風格與故事匹配上了。

當下大部分偶像劇都來自于IP改編,從IP購買到改編風格與IP風格的統一都很重要。《蒼蘭訣》《與鳳行》《護心》都是來自九鷺非香的小說,不難看出九鷺非香在文本上就很善用一些“錯位”“反套路”的輕喜元素,并且是落實在主角人設上,作用在發展的劇情主線中。

這也是為什么九鷺非香IP搶手的原因之一,甚至《與鳳行》在國民演員+大制作的陣容時,也可以接受強烈的輕喜風,畢竟從調性來說,是貼合小說的。

《護心》截圖,偶像劇女主成“禿頭少女”

策劃趙湘認為,自己手上被制片人點名劇本“低幼”的項目,問題有一部分也出在小說是否適合改編的問題。當初制片人買下小說的理由是“作者言辭幽默,有開發成輕喜劇的潛力”,趙湘看完小說發現,實際上小說作者的幽默都用在了對人物狀態、事件的客觀描述上,而并非是人物的設定、臺詞或者事件發展的過程有趣,這種幽默對改編沒有任何幫助,于是就變成改編方案需要一次次嘗試不同的輕喜風格,看哪一種更適配。

“買IP的時候還是希望有更多評估環節的同學能夠把關,而非制片人的一時興起。”趙湘苦笑。

如果有幸走過了創作環節,進入表演環節,有過平臺經驗的制片人葉子給出的建議是,即使是輕喜偶像劇,至少要找懂得一些喜劇表演的演員來出演。

比如《四方館》中男主被男二“暴力卸胳膊”很快“已老實”的情節中,檀健次對于“雙臂脫臼”的狀態就非常敷衍。在古天樂與楊千嬅主演的經典港產笑片《干柴烈火》中,男主一場“甩著倆脫臼胳膊飛奔追妻”的畫面成為了全片壓軸的爆笑場面,同樣的狀態對比,高下立見。

 

“很多制片人認為輕喜元素并不難表演,就好像她們認為‘輕喜=低幼=簡單’一樣,所以會用常規的流量演員思維去選角,忽略了喜劇表演是否合適。”葉子感慨,自己非常能夠理解流量演員配好的IP可以帶來平臺更高的評級,同步犧牲的也會是最終呈現的效果。

制片人選角的另一面,還有演員自己的選擇。葉子曾經認為,趙露思是最適合輕喜元素言情甜寵劇的女演員,她可以在《傳聞中的陳芊芊》中一炮而紅,也來源于過往很多劇中相似的“鬼馬少女”角色的表演積累,《三千鴉殺》中“偷感十足”的吃包子表情,《我,喜歡你》中和男主即興上演韓劇的段子,就算沒有《傳聞中的陳芊芊》,她還會因為未來某一個類似的角色走紅,這就是她演技里很顯眼的“長板”。

《三千鴉殺》截圖

不過走紅后的趙露思明顯想走上更加“正劇”、“大劇”的路線,葉子可以理解她的個人,同時也覺得很遺憾,因為她的表演方式在輕喜偶像劇領域至今尚無代餐。“輕喜表演+偶像感”演員資源的稀缺,又何嘗不是觀眾一直覺得當下的輕喜偶像劇“不對味兒”的原因之一?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彩票| 湖州市| 高雄县| 资中县| 任丘市| 教育| 白城市| 贡嘎县| 中卫市| 南充市| 宁远县| 广灵县| 巴东县| 平果县| 凌云县| 乌拉特前旗| 镇雄县| 定远县| 斗六市| 隆化县| 海丰县| 海兴县| 尖扎县| 星子县| 乐昌市| 托克逊县| 庆阳市| 洛隆县| 神农架林区| 太仓市| 阳曲县| 镇安县| 会宁县| 湖南省| 台南市| 田林县| 鄂温| 浦县| 海林市| 朝阳市| 临洮县|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