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Tech星球 陳橋輝
Tech星球獨家獲悉,字節跳動大力教育旗下的AI教育App河馬愛學,已于近期正式更名為“豆包愛學”,成為豆包旗下首個以豆包命名的App。
Tech星球獨家了解到,河馬愛學此前由大力教育ZERO團隊負責,該團隊在國內主要是研究AI教育,今年上半年,由于業務調整,大力教育ZERO已合并到豆包團隊,河馬愛學也隨之并到了豆包,并在近期改名為豆包愛學,成為了豆包產品矩陣的一員。
對于,豆包方面向Tech星球回應,河馬愛學已經品牌升級為豆包愛學,豆包愛學是基于豆包大模型研發的教育產品,致力于成為學習者的智能伙伴、教育的好幫手,未來也會基于豆包大模型做更多探索和嘗試。
隨著2024年5月15日,字節跳動在火山引擎原動力大會上,正式將云雀大模型更名為“豆包大模型”后,基于豆包大模型的家族產品不斷涌現,除了豆包、豆包愛學外,還有扣子、星繪、貓箱等App,以及豆包MarsCode等各類開發平臺。
到目前為止,已經形成了一個基于豆包大模型的多樣AI產品矩陣。
一位抖音產品經理告訴Tech星球,類似抖音打造抖音精選、抖音搜索、抖音商城等產品矩陣一樣,字節開啟了打造豆包系列產品全家桶的計劃。
豆包系產品全家桶浮出水面
從去年開始加碼AI至今,字節已形成了一個包括大模型產品、AI基礎開發、AI社交、AIGC創作等在內的AI產品全家桶,而這離不開豆包大模型的技術支持。
大模型產品方面,已達9種之多,譬如,豆包通用模型pro、豆包通用模型lite、豆包·角色扮演模型、豆包·語音合成模型、豆包·聲音復刻模型、豆包·文生圖模型、豆包·語音識別模型、豆包·向量化模型,以及豆包·Function call模型。
基于豆包大模型研發的AI產品也不在少數。Tech星球根據公開信息,整理出了基于豆包大模型開發的獨立產品。截止發稿,字節在國內已經研發出6款獨立的App,分別是豆包、星繪、貓箱、小黃蕉、小悟空和豆包愛學,這6款產品分別對應AI智能助手、AIGC創作、AI社交、AI工具和AI教育等賽道,這5條賽道也是國內熱門的AI創業賽道。
圖注:基于豆包大模型研發的產品、平臺,及應用服務的產品。制圖:Tech星球
在這個產品全家桶中,還包含有一些AI技術開發基礎平臺,包括AI編程平臺“豆包MarsCode”和智能體開發創作平臺“扣子”,成為了字節在搭建AI底層基礎開發生態的重要矩陣產品。
此外,還有字節旗下的其他產品,如抖音、剪映、即夢AI、巨量引擎,在部分AI功能服務上,也是由豆包大模型提供技術支持。
這些產品大都來自于字節的人工智能部門“Flow”,該部門下轄四大業務線:AI教育、豆包、國際化和社區等,如豆包、扣子、星繪、貓箱等,而河馬愛學(現豆包愛學)和小黃蕉,則是來自未并入豆包前的大力教育ZERO團隊。
值得注意的是,AI對話產品豆包,作為豆包大模型的明星產品,其團隊還在培養以豆包為產品名前綴的產品,包括豆包愛學和豆包MsrsCode。Tech星球了解到,豆包或將涉足體育、點餐等,推出豆包體育、豆包點餐等服務,進一步豐富豆包生態。
這些AI產品和AI開發平臺,共同構建了當前基于豆包大模型的字節AI產品全家桶。
數款AI產品,嶄露鋒芒
一位曾在Flow部門實習的同學李文(化名)告訴Tech星球,Flow部門的豆包團隊是他見過最卷的團隊,當時在面試的時候,HR告訴他工作時間是:10-10-5(10點上班、晚上10點下班,一周工作5天),正是在這樣高強度之下,豆包的成長速度非常快。
這種快不僅體現在版本更新上,還有排名、下載量上。
Tech星球發現,豆包App的版本更新頻次并不低,僅在6月,就有4次版本迭代,每個版本都在增加新的功能,提升體驗。而貓箱、星繪等兄弟產品的版本,也都保持在每個月2-5次的更新。
“AI賽道競爭越來越激烈,所以這些AI產品每個月都保持在2-5次的版本更新頻次,保持極佳狀態下的競爭力”,百度產品經理小芙向Tech星球說道。
在排名、下載量方面,豆包系產品在各自賽道上初露鋒芒。
根據七麥數據顯示,豆包App目前位列App Store應用(免費)總榜第2的位置。如果將時間線拉長到一年,從排名趨勢可以看出,豆包的排名呈現上升趨勢,今年6月開始,豆包App已經處在App Store應用總榜的第一梯隊。
當然,這離不開大量的買量投放。據移動廣告情報分析平臺AppGrowing統計,6月第一周,豆包、Kimi、智譜清言和文心一言等大模型的投放素材量大幅上升。其中,豆包素材量達到26521個,環比增長38.61%,是所有大模型產品中買量最多的。
得益于買量的持續性,下載數量方面,豆包呈現爆發增長。七麥數據顯示,IPhone短預估的30日日均下載量達22萬次,安卓端的30日日均下載量達100萬次。
另據QuestMobile報告顯示,豆包APP月活用戶數在上半年達到2752萬,是第二名的2.43倍。
豆包系其他的產品數據,也開始在各自賽道上逐漸站穩腳跟,如對標阿里妙鴨相機的星繪,在App Store攝影與錄像產品榜上位列16,AI社交產品貓箱則在App Store娛樂榜上排名第23位。
但不是所有豆包系產品都一帆風順。Tech星球發現,作為AI工具集的小悟空App在iOS端和安卓端,至今已有半年時間未進行版本更新。一位曾參與過小悟空App研發的員工告訴Tech星球,“小悟空App可能被內部放棄了,因為這款產品的大部分服務,實際上已經被豆包App所代替,內部也沒必要去重復造輪子。”
豆包系,能否撐起字節新的增長曲線?
眾所周知,字節跳動旗下擁有多款知名產品,如抖音、今日頭條等,在全球范圍內積累了龐大的用戶群體。這些產品的成功,使得字節跳動成為了互聯網行業的巨頭之一。
然而,隨著AI的崛起,AI產品正在各個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各大互聯網巨頭都將AI視作是下一代互聯網的船票,擁抱下一個時代。而面向C端用戶的AI產品則是拿下這張船票的關鍵。
SensorTower數據表明,全球AI產品收入同比大幅激增 51%,達20億美元,預計全年收入將達33億美元。
面對這個爆發式增長的市場,各頭部互聯網平臺已經推出了不下于十款的AI產品或功能,搶占各條賽道,而且不斷打造或升級新環境下的AI產品。
9月4日,百度宣布旗下大模型應用文心一言App更名為“文小言”,定位為“新搜索”智能助手;9月5日開幕的外灘大會上,基于螞蟻百靈大模型打造的AI生活管家App“支小寶” 正式發布。
作為超級App工廠的字節,同樣希望通過AI產品,尋求新的增長點。畢竟抖音上線至今已有近8年時間,字節急需一個新的重磅產品去迎戰下一個時代。很顯然,目前最有機會的是AI產品。
“之前聽我的組長說過,高層很重視豆包,經常詢問過豆包的進度等,感覺這款產品有望成長為字節繼抖音后的第二塊門面”,一位Flow的員工說道。另據媒體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字節跳動有加強大模型相關研究的長期計劃。
但是,上述Flow團隊的員工也表示,目前豆包系產品存在一個比較大的問題,那就是產出不明確,商業前景不明確,現在仍處于燒錢階段,這也是AI產品的面臨的普遍問題和挑戰。
相比于該員工提到的C端AI產品在商業化上的不確定,B端方面,豆包系已經實現商業落地。據火山引擎披露,豆包大模型自發布至今年7月,日均Tokens(代幣)使用量已超過5000億,在發布2個月以來,平均每家企業客戶日均Tokens使用量呈22倍的速度增長。
在8月的火山引擎AI創新巡展上,豆包大模型還與商超、餐飲、食品、服裝等眾多領軍企業合作,共同成立零售大模型生態聯盟。
在AI領域一路狂奔的字節,能否得償所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