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經濟觀察團 芳芳 觀察團
進入九月份,伴隨各大上市公司的半年度財報披露進入尾聲,它們關聯的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的業績也相繼曝光。新經濟觀察團整理發現,截至2020年9月5日發稿前,已經有20家消費金融機構公布了具體的業績。
制表:新經濟觀察團芳芳
整體來看,受外部環境變化、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從業機構運營策略生變,導致業績出現不同走向。其中頭部機構部分業績指標出現波動下降,但杭銀消金、建信消金、寧銀消金、南銀法巴消金等多家中尾部機構異軍突起,增速亮眼。由此,行業“二八效應”有所松動,曾經頭尾部機構業績差距高達上百倍,如今卻縮小至40倍左右。
先看營收。在披露營收的15家機構中,上半年營收增長的有9家,下降的有6家。
其中,招聯金融依舊以92.68億元的總營收穩坐頭把交椅,但進入下滑區間,微降1.05%。馬上消費金融穩坐第二,但與招聯金融一樣出現輕微下滑。螞蟻消金以近60億元的營收擠進前三名,且增速高達56.81%。而在2023年底,螞蟻消金營收還處于第四位。興業消金上半年營收為51.88億元,降幅6.3%,但仍排在第四位。這四家機構上半年營收均超過50億元。
而中郵消金、中銀消金、杭銀消金和南銀法巴消金的營收均超過了20億元。其中南銀法巴消金的營收增速高達102.57%,延續了高增長勢頭。其營收座次也從去年底的12位擠到第八位。新經濟觀察團不久前曾報道,背靠南京銀行,南銀法巴消金上半年各項業務推進迅猛。
杭銀消金表現也十分亮眼。不僅營收達到26.98億元,營收增速也保持了雙位數,為15.94%。在募資方面,杭銀消金年初成功發行第一期10億元金融債,開啟了今年消金機構的發債熱潮。
營收在10億元-20億元之間的機構有四家,分別為中原消金、海爾消金、寧銀消金和長銀五八消金。其中中原消金上半年營收16.16億元,增速達到28.25%;海爾消金和寧銀消金營收增速亮眼,分別高達54.79%和111.71%。
不過,2023年,長銀五八消金曾以32.33億元的年營收位居行業第十位,但2024年上半年卻滑落至第十二位,營收下滑11.21%。
營收低于10億元的還有三家機構,分別為哈銀消金、錦程消金和建信消金。其中錦程消金上八年營收下滑3.81%;而建信消金營收增速高達272.23%,增速位居行業第一。作為建行旗下的消費金融子公司,建信消金依托建行的資源,發展勢頭不容小覷。
而上半年,南銀法巴消金、寧銀消金和建信消金的營收增速均超過100%,表現不俗。
對比來看,招聯金融92.68億元的營收是末尾的建信消金營收(2.75億元)的33.7倍。而在2023年底,招聯金融的總營收(196.02億元)是末尾盛銀消金(2.43億元)的80倍之多。這證明行業差距正在逐步縮小,中尾部機構上半年的發力顯成效。
凈利潤方面,18家披露凈利潤數據的機構中,9家增長,9家下滑。
其中,招聯金融、馬上消費金融和螞蟻消金穩居前三,前兩者出現一定下滑,螞蟻消金凈利增速超過100%。
杭銀消金異軍突起,上半年以4.6億元的營收擠到第四名,僅次于螞蟻消金。
興業消金、中郵消金和中原消金凈利潤均在2億元之上,前兩家增速下降,中原消金增速則達到52.41%,表現不俗。
營收超過1億元的有寧銀消金、海爾消金、長銀五八消金和尚誠消金四家。其中寧銀消金凈利潤增速高達117.58%,營收已逼近2億元。且其營收和凈利潤增速均超過了100%,保持了高速增長勢頭。
而長銀五八消金營收凈利潤雙雙下降,其中凈利潤下滑幅度高達67.11%。
凈利潤不足億元的還有7家。其中,錦程消金也是營收凈利潤雙下滑,凈利潤下滑超49%;陽光消金凈利潤下滑超39%。相對應的,建信消金的凈利潤暴漲3250%,位居行業增速首位,達到0.63億元。南銀法巴消金凈利潤0.72億元,增速54.38%;而小米消金凈利潤雖然暫時墊底,但增速超過170%,值得期待。
對比來看,招聯金融17.24億元的凈利潤是末尾的小米消金凈利潤(0.4億元)的43.1倍。而在2023年底,招聯金融的凈利潤(36億元)是同期蒙商消金0.29億元凈利潤的124倍之多。
總資產方面,19家披露相關數據的機構,12家實現增長,7家下滑。
其中螞蟻消金以2715.95億元的總資產規模位居行業首位,排在第二的招聯金融為1578.01億元。但招聯金融上半年總資產縮水超10%,螞蟻消金則增長超13%。
總資產在500-100億元的有中銀消金、興業消金、馬上消金、中郵消金、寧銀消金、杭銀消金6家。其中寧銀消金和杭銀消金總資產均首次突破五百億元大關,其中寧銀消金增速接近20%,表現不俗;而頭部的興業消金、馬上消金和中銀消金總資產有所下滑。
而南銀法巴消金總資產為461億元,逼近500億關口,總資產增速達到37.81%位居行業第一。蘇銀凱基消金的總資產同樣超過400億元,為446.44億元,增長15.5%。
而營收在100-300億元之間的,有海爾消金、長銀五八消金、哈銀消金、錦程消金、尚誠消金、陽光消金、北銀消金和小米消金8家。其中錦程消金、尚誠消金、陽光消金總資產均出現下滑,后兩者下滑幅度超10%。
營收不足100億元的,僅有建信消費金融一家。因成立時間較短,建信消金在營收凈利潤雙雙飆升的情況下,總資產僅微增0.77%。對比來看,螞蟻消金的總資產是建信消金的36.88倍。去年底,螞蟻消金(2396.69億元)總資產是蒙商消金(62.35億元)總資產的38.4倍。行業差距也有所收窄。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對新經濟觀察團表示,從持牌消費金融行業的頭部機構表現來看,在宏觀環境具有不確定性、借款人還款能力有所弱化的大背景之下,主動縮量成為了機構之間的一個重要共識,故而資產、營收、貸款余額等規模性指標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部分中尾部機構逆勢而上,一方面是由于其經營策略得當,年內在股東協同、機構合作等方面有所進步,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其規模基數相對較小,在業績增長、策略轉向等方面相較頭部機構更具優勢。
附28家消金機構2023年業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