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結構、內部管控、經營效率均向好。
醫藥行業整體承壓,同仁堂(600085.SH)仍逆勢增長。日前,老牌醫藥公司同仁堂發布了2024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營業收入達97.63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10.21億元,同比增長3.4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繼續增長,達133.30億元,同比增長2.08%。
同仁堂在維持穩定的股東回報政策的同時,進一步提高了分紅比例。2023年度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5元(含稅),合計派發現金紅利6.86億元,占歸母凈利潤比例為41.09%,每股分紅比例較上年增長56.25%。半年報公布后,公司繼續擬實施2024年半年度利潤分配預案,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5.00元(含稅),擬派發總額為6.86億元,占上半年凈利潤比例為67.17%。
業績成長背后,是同仁堂高質量經營的結果,也是公司對于創新與合規持續堅持的效果。
堅持創新 經營質量再提高
黨建引領,提升組織運作質效。上半年,同仁堂黨委在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導下,突出思想引領,通過完善修訂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加強黨紀學習和“四帶四促”活動,有效將黨建創新與全產業鏈發展深度融合。同時,加強組織建設,規范化黨組織構建,嚴格干部選拔任用,并實施黨建與經營的雙重考核,確保了組織的實干實效,提升了組織整體運作質效。
通過黨組織規范化建設和“黨建經營雙考核”機制,科學運用“任期制、契約制”機制, 同仁堂優化組織結構和人力資源配置,加大人才儲備和優化人才引進。同時,通過多途徑開展干部員工的綜合素養培訓,不斷提高創新人才的水平,持續釋放創新人才活力,積極搭建創新人才平臺,以提升企業的整體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聚焦精品戰略和大品種戰略,同仁堂通過梯隊建設逐步推廣御藥傳奇系列產品,實現精品產品規模化生產和市場擴張。公司不僅深挖消費者需求,還建立了“一品一策”營銷策略,針對重點培育的潛力大品種進行精準化、差異化推廣,整合資源,提升盈利水平和市場規模。此外,通過優化零售終端運作,提升門店形象和專業化服務,建立合作聯盟,加快自營配送體系建設和電商平臺的統一管控,促進線上線下營銷的整合,增強市場競爭力。
此外,同仁堂充分利用公司產品資源,加速醫療市場的拓展和渠道開發。公司組建專業化團隊,搭建完善的醫療銷售渠道,逐步推動醫療渠道經營成效的提升。此外,公司認真分析醫療市場銷售政策,探索突破傳統醫療營銷模式,論證產品臨床治療優勢,并努力將產品推動進入診療指南,明確藥效機理,進一步賦能醫療市場推廣的效率和效果。
研發層面, 同仁堂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科技創新機制,聚焦新產品研發、重點工藝創新和臨床研究。公司構建了“產學研服用”創新生態圈,提升了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率和產業化水平。特別是在品種炮制方法整理和關鍵質量屬性確認上取得進展,優化了炮制工藝參數,并積極布局瀕危藥材的保護和替代研究。這些舉措顯著提高了同仁堂的新質生產力,公司因其卓越的品質和創新能力入選“2023年度中國中藥企業TOP100排行榜”。
同仁堂圍繞經營主業開展了多個科研項目,包括經典名方和清腦宣竅滴丸等品種的研發。此外,公司對重點和潛力品種進行二次開發,加強了瀕危藥材保護和替代研究,并成功建設了國內首條具有智能分析控制技術的大蜜丸水分和成品整體質量在線檢測生產線。這些舉措有效提高了丸劑生產的現代化水平,并為公司贏得了2023年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二等獎。
公司的中藥五類新藥巴戟天寡糖膠囊填補了中藥治療中輕度抑郁癥市場的空白,已被納入《青少年抑郁障礙中西醫結合防治指南》推薦用藥,體現了中醫藥在治療青少年抑郁障礙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子公司同仁堂科技與北京中醫藥大學合作的芪參顆粒也順利獲得臨床試驗批準,進一步強化了同仁堂在中醫藥研發領域的領先地位。
生產層面,同仁堂加速推進現有工業制藥的迭代升級,加大對設備改造和工藝流程的研究,確保設備的實際使用效率。公司推進了數字化生產線的建設,實現了遠程動態監控與實時產能分析,其“中藥制造測量學關鍵技術與標準及軟件裝備應用項目”獲得了2023年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二等獎。這些進展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也增強了質量控制,為同仁堂的穩定生產和市場供應提供了支持。
堅持合規 提質增效在行動
2024年5月25日發布《2024年度“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方案》。上半年,同仁堂積極落實各項工作,穩步推動公司治理、生產經營和投資者回報提質增效
同仁堂持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規范運作,包括完成董監高換屆工作和修訂《獨立董事管理辦法》。公司設立了獨立董事專門會議機制,加強了獨立董事的履職效能,并確保獨立董事能夠充分參與公司重大事項的決策過程,以提升決策的科學性和運營的規范性。加強法治和誠信合規體系建設,完善審計監督效能,發揮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此外,公司強化風險管理,優化內部控制體系建設,通過發布《審計整改規范提升年專項行動方案》等措施,確保重大風險的及時識別和評估,從而保障企業的穩健發展和合規操作。
上半年,同仁堂繼續強化與控股股東及董監高等“關鍵少數”的溝通和信息互通。公司實行了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增強了高級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并通過組織合規培訓和監管政策學習,加強了對關鍵領域如資金占用、違規擔保等的監督引導。下半年,同仁堂將繼續落實經理層成員的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確保董事會和監事會能夠依法、科學地作出決策,以提升公司整體的治理水平。
面對不斷變化的監管環境,同仁堂將持續關注中國證監會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監管規則更新,并結合新《公司法》的修訂動態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和流程。公司計劃進一步加強治理能力建設,確保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之間的權責明確、運轉協調及有效制衡,以支持公司的穩定發展。
在強化內部管控方面, 同仁堂持續推進生產、質量和財務三大管控中心的專業化管理,以提升整體運營效率和質量控制。生產管控中心通過“生產統令”角色,推進生產和供應的集中化及智能化管理,同時深入研究庫存結構,加強原料供應和戰略儲備。質量管控中心強化質量體系建設,深化標準體系,加強科研項目監督指導,促進大品種的質量提升。財務管控中心則以“數據同源”為原則,加強經濟形勢預判和業財融合實踐,持續提升財務管理和分析能力。
積極推進信息化運用成效,通過數字化變革提升管理效率和生產效率。上半年,同仁堂完成了重點單位業務模塊試點上線,并同步開展了數據標準化工作。通過持續深化信息化辦公系統的廣泛應用,公司形成了以信息化重塑與數字化轉型的雙擎驅動,進一步提升了業務和管理水平,為公司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同時,同仁堂加強了重點項目的推進,包括基建項目管理平臺建設、原料藥材采購的數字化集采平臺、部分生產線改造和中成藥及藥用輔料生產基地建設等。公司通過依托數據透視分析項目,深化“數智”管理和渠道管控,提升了進銷存數據分析水平,實現了品種、區域和渠道的可視化管理。這些措施顯著提升了同仁堂的管理水平和市場響應速度,促進了數字化與傳統制造的有效融合。
隨著國內消費者對健康意識的提升和中藥市場的不斷擴大,同仁堂有望抓住市場機遇,不斷應對潛在的市場挑戰,繼續提升盈利能力,實現更快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