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技新知 王思原
編輯丨影蕨
從2021年閉眼就能賺錢,再到2022年怎么干都虧損,過去兩三年,半導體顯示行業幾乎所有企業都在周期震蕩中掙扎生存。
不過調整之后,落后產能開始出清,面板價格重返上漲通道,拉動盈利中樞,面板廠商們也逐步走出下行周期。再加上歐洲杯、美洲杯、奧運會等大型體育賽事助陣,以及國內推行以舊換新政策,助推面板市場迎來新的突破。
TCL科技作為以面板為主的企業,也隨著行業復蘇,回上了一口血。得益于半導體顯示業務的顯著回升,TCL科技實現了歸母凈利潤仍實現盈利9.9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92.29%。
不過新能源光伏業務的虧損,使得整體凈利潤下滑,同時還導致TCL中環掌舵人直接下課。據TCL科技披露的2024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其實現營業收入802.24億元,同比減少5.78%;凈利潤為虧損4.68億元,同比下降119.58%。
然而,結合全球供應鏈重塑、技術變革在即的大背景來看,面板行業這一輪上升周期,并非只是簡單重復歷史,隨著面板產業的發展,競爭邏輯已發生改變,TCL科技也來到了關鍵轉折點。
另外,新能源光伏及其他硅材料業務上的布局,也是TCL科技財報上的重要部分,這也意味著在分析TCL科技時,既需考慮面板行業周期,也需關注到光伏行業帶來的影響。
Part.1 顧此失彼,兩大業務交替承壓
縱觀TCL科技上半年交出的這份成績,可以明顯看到TCL兩大業務呈現顧此失彼的態勢。
據資料顯示,自2019年完成重組以來,TCL科技將發展重心聚焦于半導體顯示業務與新能源光伏及其他硅材料業務上。其中,半導體顯示與新能源光伏構成了其核心的業務板塊,兩者合計貢獻了高達八成的總收入。
在重組初期階段,TCL科技的財務表現持續穩健向好,營收與利潤均實現了穩步增長。2019年公司實現營收750.78億元,利潤達39.77億元;而至2021年,營收已躍升至1636.91億元,利潤更是增至173.53億元,創下了歷史新高。
然而,TCL科技在業績達到巔峰之后,開始呈現下滑趨勢。半導體顯示與新能源光伏兩大業務板塊的毛利率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并且由于兩大業務板塊的毛利率交替下滑,出現“此消彼長”現象,導致TCL科技的盈利狀況顯現出顯著的波動性。
財報上的數據更能佐證。2022年,TCL的半導體顯示業務實現營業收入657.2 億元,同比下降25.5%,銷售毛利率僅為0.87%,較上年同期下滑23.74個百分點。其中,面板業務核心子公司華星光電實現營業收入562.56億元,凈虧損高達83.5億元。
2023年,TCL半導體顯示業務收入增長27.3%,達到836.54億元,毛利率從2022年的0.87%增至2023年的13.82%。但新能源光伏及其他硅材料業務和分銷業務收入下降11.74%,降至591.46億元。
2024年上半年,TCL半導體顯示業務營收498.77億元,同比增長40.39%,凈利潤26.96億元,同比改善61.45億元。同期,新能源光伏及其他硅材料業務實現營收162.13億,同比減少53.54%,凈利潤虧損31.76億,同比下降165.63%。
按照TCL的說法,今年上半年光伏產業鏈各制造環節產能快速釋放,供需進一步失衡,短期競爭博弈加劇。至2024年第二季度,主產業鏈各環節價格與成本倒掛,導致凈利潤虧損,6 月底進入現金成本虧損階段,經營業績承壓。
這直接導致TCL中環40年元老——沈浩平——卸任CEO,甚至面臨較大的償債壓力。事實上,李東生作為董事長并不參與TCL中環的日常管理運營,沈浩平才是公司的實際掌舵人。
除了周期帶來的業績顯著波動外,TCL的存貨跌價損失也是導致其大幅虧損的一個關鍵因素。具體來說,由于市場需求的波動和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TCL面臨著較大的庫存壓力。這些存貨在市場上的價值大幅縮水,導致公司不得不計提大量的跌價準備,從而進一步加劇了其財務虧損的狀況。
財報顯示,從2019年開始,TCL科技的存貨賬面價值開始逐年上升。自2019年起,其存貨賬面價值由56.78億元為起點,逐年穩步遞增,至2023年已經躍升至184.82億元。而進入2024年的上半年,這一數值更是達到了201.82億元。
這一高額的存貨狀況,直接導致了資產減值損失的產生。在2021年至2023年期間,以及2024年上半年的時間段內,TCL科技計提的存貨跌價損失分別達到19.24億元、30.84億元、36.48億元和19.98億元。
而TCL科技的兩大業務均屬重資產投入行業,以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及長期股權投資為主的非流動資產占比高。且也存在減值風險。數據顯示,2024年半年度,公司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合計25.31億元,減值損失共影響利潤總額-20.67億元,考慮所得稅及少數股東損益影響后,減值損失共影響2024年半年度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6.59億元。
其實從財報可以明顯看出,TCL科技的兩大業務都有很重的周期性,而根據TCL的說法,目前兩個行業也都重回增長,但新周期下,TCL科技想要跑贏同行、做到價值拔高也并非易事。
Part.2 技術領先,行業下行期的生存法則
“面板周期”可以這樣理解:面板價格上漲——企業開始擴大生產——面板供應快速增加——面板價格下跌——企業出現虧損——面板供應減少——面板價格上漲。從歷史角度來看,之前幾輪變動調整運行的規律一直圍繞著價格來進行波動。
不過伴隨著新一輪面板周期的發生,全球顯示面板格局也在發生劇變,企業競爭格局的此消彼長,讓不少巨頭開始離場或轉型,夏普考慮關停10代工廠,LGD廣州8.5代線有望被國內面板廠收購。
坦白講,在強周期性的行業背景下,唯有能在行業下行期保持技術領先,才能不被擠下牌桌。近些年來,國內屏幕面板廠商的崛起,導致LCD國際市場格局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2020年開始,三星、LGD等廠商逐一宣布退出LCD領域,TCL等國內廠商順勢吃下份額,擴張擴產。成為全球最領先的LCD生產商之一。
目前來看,在中、大屏市場中,雖然LCD是絕對的主流,但中、大屏市場相對小屏市場具有更長周期性,而中、大屏面板價格的周期波動大,本質是因為電視面板技術含量較低,IT面板和手機面板相對技術含量更高,周期性會明顯弱一些。
并且依據目前顯示技術的發展軌跡,在主流消費級應用市場,LCD在小屏市場的黃金期預計僅剩3~5年,尤其是蘋果手機標配OLED后,LCD徹底淪為中低端機型配置,并且近些年國內企業在高端機以及PC市場也內卷嚴重,中小屏OLED顯然是增長點。但TCL僅有武漢T4一條生產AMOLED面板產線,且產能還未達標,遠不敵三星的同時甚至比不過京東方。
另外,業內當下的普遍認知是,MiniLED雖然是大尺寸主流技術,但再往后MicroLED取代OLED和MiniLED才是終極方案,也是主流屏幕面板大廠的發展方向。
TCL在死磕LCD的同時,積極升級OLED產業鏈,并且也在積極研發MicroLED、MiniLED等技術,但三星在霸占OLED市場的同時已經開始批量出貨MicroLED產品,尤其是MicroLED,如果迭代后成本顯著降低,那對其他技術的打擊非同小可。
其實短期來看,隨著各大巨頭的退場以及TCL的收購,在LCD以及LCD相關技術上,TCL有絕對話語權,但長遠來看,LCD產線升級改造的難度超乎想象,如果要實現OLED或者其他技術取代現在的LCD產線,那么生產同樣面積的面板數量的投資將達到一個天文數字。
此前京東方向合肥AMOLED10.5代線投資458億,月產能為120K,玻璃基板面積高過9.9平方米;而京東方投資的AMOLED6代線單條投資高達465億,月產能不過48K,玻璃基板面板不過2.77平方米。在不考慮切割損耗的情況下,完成這條10.5代線OLED面板的投資金額將超過4000億。
坦白講,TCL在面板技術積累上可以看作是對標三星,QLED、多分區控光、MiniLED等液晶改良硬件技術上走在行業前列。另外有華星的支持,TCL擁有完整的液晶面板生產線,具備國內外廠商少有的核心硬件能力,但想要完全占據未來主動性,還得看技術發展趨勢。
Part.3 新能源業務深陷泥潭,“靈魂人物”下課
相對于面板業務進入向好周期,TCL的新能源業務實際還未走出泥潭。
今年上半年,TCL中環(TCL科技旗下光伏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2.13億元,同比減少53.54%,影響TCL科技歸母凈利潤-9.14億元。TCL中環指出,2024年下半年,全球光伏產業仍處周期底部,行業市場狀況發生根本性變化,競爭博弈加劇。
而為了推動行業盡快走出低價競爭的泥潭,TCL在8月底跟隨另一光伏硅片龍頭隆基綠能的步伐,確認了上調硅片報價的信息。G10N將調漲為1.15元/片,G12RN調漲為1.3元/片,G12N調漲為1.5元/片。
與價格上調同時的是光伏圈雅稱為“內蒙環”“寧夏環”“宜興環”的硅片廠大幅裁員的傳聞在網絡上持續發酵。
雖然TCL予以了辟謠,對外宣稱基地仍在正常運營,目前無縮減產線計劃。但官方對外披露的信息顯示,這家單晶硅片龍頭的開工率于近期急劇下降卻是事實。
此前,TCL中環對外披露的開工率數字為95%,僅較高峰時的103%下降了5%~10%左右。而在8月27日召開的業績說明會上,TCL對外官宣的開工率數字為80%。這意味著在不到10天內,TCL中環官宣的開工率就下調了15%。
按照TCL中環當前190GW的硅片產能,開工率下調15%,意味著可能會影響到近30GW的硅片產能。在業績說明會上,TCL還透露,后續可能還會根據銷售情況適當下調開工率。
對于硅片而言,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嚴重,性價比更易受到下游客戶的青睞。正因如此,低價搶單仍是硅片等環節去庫存的策略。但對于這次漲價的邏輯,結合開工率下調,可以判斷出TCL只是試探性地漲價,并不具備持續漲價的基礎。
首先硅片質保期約為2~3個月,硅片企業的庫存水平通常保持在一周左右的正常水平。然而,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庫存量開始逐漸增加,從庫存角度看,雖然近期硅片庫存有小幅去庫態勢,但硅片的庫存仍舊處在歷史相對高點。因此,在庫存高企時,下游客戶難以接受硅片價格持續上漲。
需求方面,根據容配比1.3進行測算,預計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光伏組件、電池、硅片需求分別為650GW、657GW、682.5GW。而供給上,據機構預測,考慮到已公布的擴產計劃和在建項目,2024年光伏硅片的名義產能將達到1400GW。供給明顯不匹配。
硅片行業回調價格以及大面積停工,旨在通過價格調整以及效率調整推動行業走出低價競爭泥潭,同時也能減輕自身的經營壓力。但短期來看,光伏硅片行業難言反轉。對于光伏產業何時觸底,高盛在最近一份報告中給出的結論是2025年,理由是全行業有1/3的產能將會在未來幾個季度內關停。
毋庸置疑,光伏行業仍處于周期底部,本輪光伏制造產業的優勝劣汰有助于行業長期的格局優化和盈利修復。但TCL的新能源光伏業務想要不拖后腿,也必須加快組織變革,鍛長板補短板,強化經營韌性,提升相對競爭力以確保能夠穿越行業周期。
顯然,TCL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導致TCL中環“靈魂人物”——任職CEO職位17年之久的沈浩平直接下課。此前價格低谷時堅持高開工率、追隨一體化擴張等舉措,拖累了此次的業績。
對于TCL來說,面板業務已經走過了最艱難的時刻,在LCD面板競爭之外,海外擴張以及對新型顯示技術的探索,將成為下一階段比拼的看點,也是提升相對競爭力穿越行業周期的關鍵。距離光伏產業的拐點還有一段時間,只是在這之前,TCL都要承受一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