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馬越
界面新聞編輯 | 牙韓翔
在過去一年,預制菜經歷了產業受政策利好推動多方投入,與大眾輿論場上爭議不斷的“冰火兩重天”局面。今年上半年,這個明星行業也迎來了官方定義的重磅事件,圍繞“什么是預制菜”的問題暫時塵埃落定。但隨著整體消費低增長的大環境變化,尤其是下游餐飲業的低迷,一度狂飆的預制菜增速也慢了下來。
一些預制菜龍頭上市公司的半年報業績能反映出這些變化。
以安井食品為例,其2024年營收與凈利潤的增長率分別為9.42%和9.17%。作為對比的是,安井食品在2020年和2021年的營收與凈利潤增長率都超過了30%;2023年也分別達到15.29%和34.24%,其中2023年上半年分別為30.7%和62.14%。照此來看,2024年上半年的增速已經放緩。
從更細分的業務拆解來看,拖累安井食品業績增長的,正是預制菜。
安井食品的速凍菜肴制品在2024上半年營收達到22.08億元,同比去年同期微增0.4%,低于今年上半年整體增速,而去年同期這一業務的增速達到了58.19%。
安井食品的速凍菜肴制品,包括子公司新宏業食品和新柳伍食品的小龍蝦,全資子公司安井凍品先生的黑魚片、藕盒、酸菜魚,安井小廚事業部的小酥肉、荷香糯米雞,以及原有安井品牌旗下的蝦滑、蛋餃、千夜豆腐等。其中,新宏業和新柳伍都是安井食品通過收購而來,用以布局小龍蝦產業鏈。

爆紅過后的預制菜和小龍蝦賽道,眼下并未延續高增長。
安井食品在財報中解釋稱,從2023年年底開始,消費者對性價比追求愈發強烈,導致餐飲行業諸多品牌進一步主動或者被動進行降價,行業普遍存在“增收不增利”的不利局面。
這其中一方面原因在于小龍蝦行業本身競爭激烈。
安井食品在半年報中表示,隨著近年來行業的走熱成熟、資本的加速進入和供給端的快速擴容,蝦尾及小龍蝦價格持續下行,企業經營壓力陡增。包括速凍食品行業在內的中國快消品市場渠道分化、碎片化的態勢也愈發明顯。
辰智大數據發布的《2024中國預制菜產業發展報告》顯示,在預制菜產品中,小龍蝦的品種較為單一,產品同質化嚴重,爆款單品挖掘空間仍很大。
另一方面,則是下游的餐飲渠道低迷所致。
安井食品表示,外部餐飲消費環境疲軟影響了公司業務發展。從不同銷售模式來看,今年上半年在特通直營(包括大型連鎖餐飲、酒店、休閑食品、中大型企業團購等)的營收下滑了15.27%。
值得注意的是,與過往預制菜概念泛濫,將廣義上包含即配、即烹、即熱、即食產品都劃進來相比,規范化定義后的預制菜范圍已經縮窄了很多。而不少上市公司在財報中也降低了預制菜的表述頻率,并采取更“精準”的業務劃分方式,一般將這類業務只劃定在菜肴類或者冷凍菜肴類,包括速凍米面制品的主食類則不在此列。
千味央廚的預制菜所在的業務雖然拉動了今年上半年整體業績的增長,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速也同樣放緩。
2024年上半年,千味央廚的菜肴類及其他實現營收1.33億元,增幅達到18.99%,比業務整體營收4.87%的增速要高。而對比去年同期,千味央廚的菜肴類及其他的營收增速為31.29%。
在2023年半年報中,千味央廚還圍繞預制菜做出專門的表述,“預制菜是2023年公司重點關注的業務。公司預制菜分為兩個渠道,一個為經銷商渠道,專門為鄉村宴席等場景打造的預制菜肴類;另一個為圍繞核心大客戶需求做定制化和個性化開發,報告期內公司預制菜銷售收入3338萬元,同比增加180.40%。”
在2024年半年報中,千味央廚提到,公司菜肴類產品增幅較快主要因為公司B端預制菜貢獻的增量,公司一方面針對核心大客戶提供部分定制預制菜產品,另一方面向經銷商渠道提供部分適合團餐、宴席場景的預制菜產品。

但國泰君安在針對這家公司今年上半年業績的一份研報中表示,公司在2024年二季度收入和利潤增速進一步放緩,預計主因是下游餐飲需求相對偏弱以及行業競爭有所加劇。
除了主營業務偏向B端餐飲渠道的預制菜公司,面向C端的預制菜公司也遭遇了業績挑戰。
味知香在2024年上半年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滑,同比分別減少21.53%和43.37%。這家公司將業績變化主要歸結為受市場環境影響導致收入下降。
事實上,在餐飲連鎖化與農業和食品產業升級的大環境下,整個預制菜產業的發展確實是未來趨勢。
天眼查App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月底,全國現存預制菜相關企業達6.4萬余家。2023年新增注冊量為4026家,同比增長114.8%。但這也意味著,隨著多方入局、各地產業園項目紛紛落地,預制菜行業也勢必面臨競爭加劇、洗牌加速的過程。
辰智大數據上述報告中指出,2023年預制菜上市企業僅14家營收超過億元,與超過5000億元的行業市場規模相比,這些頭部企業占比僅3.5%,行業集中度仍較低,尚無太多大型的龍頭企業出現。
“在渠道方面,多重因素導致預制菜企業陷入渠道拓展僵局;C端消費崛起,方便、口味與性價比為主要選擇原因,但消費者接受度仍有待提高。” 辰智大數據的創始人葛建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