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熹瓏
據“中山投控”9月4日消息,福昆航空eVTOL研發生產項目在中山市開工。官方稱,這是中山市首個無人機整機制造項目及低空經濟制造項目。
福昆航空是新能源航空企業御風未來的全資子公司。9月4日,御風未來方面向界面新聞表示,將在中山設置總裝工廠,這也將擴大整體產能;動工基地以生產中小型無人機為主,也會生產少量2噸級M1型號eVTOL,不過載人eVTOL主要還是在上海生產。
該項目總投資1.5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2000萬元,項目計劃建設小型(25公斤)、中型(40公斤、100公斤和150公斤)垂直起降固定翼飛機車間和大型(25噸)垂直起降固定翼飛機(eVTOL)研發中心、生產車間、辦公樓、試飛測試場地、員工活動中心等。預計2028年達產年產值8.4億元,達產年稅收超5100萬元。
御風未來是中山市最早布局的低空經濟鏈主企業。中山投控集團方面表示,在“1+4+N”政府引導基金體系背景下,對低空經濟上下游產業鏈及相關行業進行了調查研究,確立以eVTOL機體為核心要素的產業投資方向,最終將御風未來作為重點投資標的。
中山也利用市屬國企的投資平臺資金實力和市場化運作機制,為御風未來提供資金支持。據天眼查,御風未來在7月16日披露了最新一輪B輪融資,三個投資方中就包括了中山金控。
事實上,早在2018年,作為御風未來的核心團隊,福昆航空已經落地中山,以工業無人機系統供應商為定位,從事高性能無人機整機、飛控系統、人工智能產品的研發制造和銷售運營。
低空經濟賽道火熱,中山也對御風未來有了更高的期望——希望以產業園建設的形式,發揮這家頭部企業的鏈主效應,形成產業規模。
據了解,御風未來新動工基地占地面積約40畝,位于坦洲鎮的低空經濟產業園示范區。在動工會上,福昆航空創始人兼CTO劉十一提到,未來這個園區會集中福昆航空eVTOL無人機的研發、生產、試飛、交付等功能。
“通過御風未來這一eVTOL鏈主項目的落地,有望吸引更多上游零部件制造產業和下游低空飛行器應用服務行業入駐中山。”中山創投負責人表示。
依托于過去二十年國內大飛機民用航空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國內eVTOL在供應鏈和生產制造成本上都具有較大優勢。而來自“國家隊”的力量也是大灣區向上海企業拋出橄欖枝的重要原因。
御風未來的兩位創始人謝陵和劉十一均來自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兩人在2016年于上海創立了福昆航空,之后又落戶到中山。
2023年10月,福昆航空參與研發的2噸級eVTOL M1首架機在上海完成首飛。這款機型于今年1月正式獲得民航局適航審定受理,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首架獲受理的2噸級飛行器。
在近期舉辦的2024亞布力企業家第二十屆夏季年會上,御風未來創始人兼CEO謝陵透露道,公司最近幾款大的飛機已經進入到適航階段,有望在3、4年時間內通過民航局的適航審定。
“因為是低速飛行器,大概是200公里/小時的速度,主要解決的是中短途出行,可以解決從廣州到珠海的問題,但是長途,例如廣州到上海、北京是不行的。”謝陵說。
謝陵進一步指出,空域從軍隊管理到地方管理,再到很多民航公司管理,應該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只是這個過程中會很多難點,“對比美國,美國的傳統通用航空發展了很長時間,有人駕駛的低空空域管理很完善。中國面臨著無人駕駛飛行器和有人駕駛飛行器融合空域的飛行問題,對我們低空空域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辦法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而在中山,翠亨新區有望率先打開政策窗口。今年7月,中山出臺首個低空經濟發展行動方案,提出在拓展文體旅游場景應用方面,支持翠亨新區試點率先開放低空空域,在與港澳協調一致的情況下探索發展覆蓋港澳的低空飛行觀光旅游業務,研究探索對接港澳的跨境直升機服務。
該方案同時提出目標:到2027年,中山將初步形成協同融合發展的低空經濟產業鏈,成為中山未來經濟重要增長極,聚集產業鏈相關企業300家以上,產業規模突破100億元。
eVTOL面向中短途路線,中山在這方面具有不少先天優勢:其區位在廣佛、深港、珠澳三大極點之間,一小時內可達粵港澳大灣區所有城市;且擁有山、海、河、湖、島等地貌,為無人機測試提供了場景。
不過,中山亦面臨競爭激烈的外部環境,在其周圍,深圳、廣州、珠海是廣東明確提出支持的低空經濟產業高地,這三個城市也具有領先的技術優勢和產業基礎。
中山試圖通過拉近與深圳的距離來增加競爭力。4月,深圳、中山成立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此前不久,豐翼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和中山市交通運輸局共同謀劃的大灣區首條跨海低空物流商業化航線啟動,航線往返于深圳南山與中山小欖。
“中山有航空企業御風未來,深圳有通航運營企業東部通航,兩者一個作為新低空制造型企業,一個作為通用航空運營資源型企業,有很大的合作空間,這也是兩個城市產業結合的一個范例。”中國交通協會低空經濟委員會華南區執行會長劉立波向界面新聞分析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