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智駕網 王欣
編輯丨浪浪山與明知山
2024年正進入秋季,在中國市場新能源乘用車月銷滲透率首破50%之際,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汽集團和它的純電品牌廣汽埃安正在經歷近年來最痛苦的時刻。
廣汽埃安近一個月,從被卷進裁員、與應屆畢業生解約的輿論漩渦到董事長曾慶洪公開表態,這家最早成軍的國家隊新勢力,儼然經歷著最嚴苛的歷史性變革。
據官方剛剛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除1月外,廣汽埃安2月至7月銷量均同比下滑。今年前7個月,廣汽埃安累計銷量15.46萬輛,同比下降39.21%,僅完成70萬輛年度銷量目標的22%。
8月,廣汽埃安的銷量為3.5355萬輛。從銷量上來看,廣汽埃安的壓力不小,智能化競爭的下半場,在智駕之外,廣汽埃安給出了具體的技術路線規劃,這似乎是一次補課,補齊曾經忽視的混動車型品類。在2024屆天津舉辦的泰達論壇上,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表示:
“廣汽埃安現在EV為主,接下來我們也會補齊自己的技術路線,像PHEV、REV,埃安會走EV+ICV的路線,同時也會走EV、PHEV、REV+ICV的路線,這是我們未來的產品路線。”
而古惠南日前也表示,在當下增速最快的插混市場,廣汽埃安仍存在產品空白。2024年,之于廣汽埃安是懸而未決的IPO,吃緊飽和的網約車市場,汽車行業加速內卷下愈演愈烈的價格戰,廣汽埃安的轉型陣痛期,如同一面多棱鏡,照進傳統車企轉型的現實。
01.IPO的時機
估值超過上千億元的廣汽埃安,今年何時分拆上市成了一個謎。8月6日,北京產權交易所發布“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股權轉讓”的公告。
公告顯示,招商主體為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達),披露起止日期為2024年8月1日至2025年1月22日,參考價格顯示為“面議”。
該文件還表示,廣汽埃安近期正在準備港股IPO上市工作,目前各項上市準備工作正在如期開展中。而股改是從有限責任公司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 ,這是成為上市公司的基本條件之一。
事實上,近兩年來,廣汽埃安已經多次對外釋放正推進IPO的消息,先是在2022年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為IPO掃清了障礙,不過其IPO的目的地已從最初的內地科創板變成了港交所。
廣汽埃安作為廣汽集團資本版圖的自主品牌之一,更專注于新能源汽車市場,但隨著新能源的持續的增量不增利引起的經營壓力,廣汽埃安急需IPO背書,籌措資金搶占新能源的技術高地。這次廣汽埃安部分股權轉讓其實令人費解,外界一度猜測與廣汽埃安一直未能如愿IPO有關。
對此,智駕網向廣汽埃安方面求證,廣汽埃安相關人士回應稱:“此次股權轉讓是埃安'間接'股東內部的資產處置流程,埃安的推進進度還是得看廣汽集團公告進展。”智駕網注意到,此次股權轉讓實際上與2022年時戰略投資廣汽埃安的股東盈科資本有關聯。
據我們了解,盈科資本的出資人之一是中國信達。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原本預計廣汽埃安會在兩年內進行IPO,但由于目前IPO時間有所延后,信達需要從程序上做一個資產處置流程,即本次股權退出動作。在北京產權交易所網站上,中國信達正在大量轉讓多家公司的股權。
除廣汽埃安外,還有新疆天山電力、陜西五洲礦業、深圳比克動力電池、靈寶金源礦業等幾十家公司的股權。廣汽埃安上市,不僅對廣汽集團意義重大,對其背后的股東們而言,也是一筆能夠分享到的資本盛宴。但時間的推遲,引發了連鎖反應。廣汽埃安在2022年A輪融資183億元時,估值一度突破1000億元。
從投資人名單上看,南網能創、中芯聚源、人保資本、深創投、東方富海、國調基金、廣州產投集團等都是是廣汽埃安的支持者,這其中既有產業投資方,又有市場化專業機構,還有大型政策引導性國家及地方投資機構。
天風證券曾在研報中提到,作為IPO前的最后一次融資,廣汽埃安的A輪融資將創下國內新能源整車行業最大單筆私募融資,遠超此前造車新勢力在pre-IPO輪的融資規模,成為未上市新能源車企中最大的獨角獸企業。
古惠南曾表示,A輪戰略投資者引入完成后,就會選擇是A股或者H股上市。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也透露,廣汽埃安將爭取盡快IPO。
今年3月,對于傳言廣汽埃安急于IPO是因為缺錢,古惠南澄清稱:廣汽埃安并不缺錢,IPO不是為了去融一筆錢,核心是要解決體制機制的問題。在他看來,現在不是IPO的好時機,整個資本市場都不好,包括內地和香港市場,廣汽埃安的IPO進展取決于接下來市場能不能回暖。而當前埃安的局面,亦是曾慶洪此前主張不內卷的核心原因。
02.打法變了
不過,資本市場不是IPO的好時機,當下的汽車市場對埃安而言也是不是好市場。今年,是廣汽埃安的分水嶺。
進入2024年,中國車市明顯出現兩個分化,一是多地宣稱網約車市場出現飽和,呼吁減少網約車數量;二是價格戰愈演愈烈,引發市場格局大變。
成立于2017年7月28日的廣汽埃安,是廣汽集團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戰略核心載體,過去幾年,依托于網約車市場,廣汽埃安成長迅速。2019年-2022年,廣汽埃安銷量分別為4.2萬輛、5.59萬輛、12.02萬輛、27.12萬輛。2023年,廣汽埃安全年銷量實現48萬輛,同比增長77.02%。這樣的成績,放在新能源銷量排行榜中,僅次于比亞迪和特斯拉中國。
以去年為例,乘聯會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網約車市場共銷售84.8萬輛新車,其中新能源網約車有23%的增長,新增 74萬輛新車。按品牌劃分,在這新增的74萬輛新能源網約車中,廣汽埃安銷量約為21.9萬輛,占該市場25%的市場份額,比亞迪緊隨其后,銷量為19.1萬輛。其中,AION S、AION Y兩款車型最為搶手。
不過埃安市占率雖然領先,但網約車市場紅利正在見頂,這并不是一筆一勞永逸的生意。2023年下半年,包括三亞、上海、珠海、遂寧等城市相繼發布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行業風險預警,提示相關城市網約車數量已達到飽和狀態,行業景氣度接近警戒線。
三亞和上海甚至暫停了網約車運輸證的受理業務。廣汽埃安在2024年的銷量目標設定為至少70萬輛,但截至今年7月,廣汽埃安的累計交付量僅為21.3萬輛,僅完成了總銷量目標的30%。廣汽埃安一直以來在B端市場蓄力,也讓它成為最不像新勢力的新勢力品牌。
今年上半年,埃安度過了沒有新車上市的時期,再加上廣汽埃安的產品all in在純電市場,面對純電汽車增長放緩,增程和插混市場銷量攀升的大環境,廣汽埃安遇到了一些困難。
面對上半年的成績,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上半年,昊鉑、埃安都沒有上市新車,技術路線上暫未覆蓋PHEV,暫時遇到困難是很正常的。”目前的汽車市場環境,無論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覆蓋10-20萬元價格的市場競爭在加劇,都想占據這塊最大的市場份額。但埃安的尷尬在于,旗下沒有10萬元以下的車型,20萬元的車型雖有昊鉑在撐場,但作為高端品牌的昊鉑顯然難以長期上量。
廣汽埃安當然意識到了要靠新產品提振銷量,進入到下半年,新產品在火速密集投放。7月15日,廣汽埃安AION S MAX 70星意版正式上市,售價為12.99萬元,作為新增車型,該車推出后將成為廣汽埃安AION S MAX車型的新入門版本。
廣汽埃安第二代AION V(霸王龍)于7月23日上市的,廣汽埃安副總經理肖勇給出的銷量目標是要做到細分市場前二,錨向A級純電13-19萬之間的市場,并表示“坐二望一”,野心是要做老大。力圖從逐漸狹小的網約車市場出逃。與此同時,昊鉑的產品推進策略也開始放緩,轉而向補能基建方向突圍。截至2024年4月,昊鉑已在全國范圍內擁有1200座超級充換電站,已建成規模僅次于蔚來汽車充換電網絡。
而自今始,在未來的四個月時間里,廣汽埃安還將推出三款新車,平均約每兩個月推出一款,這些新車型將覆蓋從10萬元至70萬元不等的價格區間,豐富產品線成為廣汽埃安迫在眉睫的事情。廣汽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馮興亞在2024屆泰達論壇高層峰會上表示:
新能源細分市場內,長期來看,EV增速或將趨于平緩,PHEV、REV有望保持高增長。
在此基調下,馮興亞也透露了廣汽接下來規劃:2025年是廣汽集團自主品牌插電產品大年,將推出5款全新的PHEV車型、4款REV車型,覆蓋不同的細分市場,可實現增程直驅并聯和純電多種駕駛模式。也就是說,到明年2月廣汽埃安將有3款新車上市,滿足埃安兩個品牌沖擊高端和走量的雙重需求。
另外,埃安在考慮補齊增程、插混產品線,但產品上市要到2025年。去年年底,廣汽埃安宣布成為全國首批L3輔助駕駛試點車企,并計劃在2025年推出L4級別;智能駕駛方面的最新進展,古惠南在本屆泰達論壇上介紹,目前廣汽埃安已經搭載的L2++級自動駕駛以上的車輛已經應用了端到端技術,初步計劃明年推出L4級Robotaxi;而在電池方面,廣汽埃安有望在2026年實現量產全固態電池。
03.轉型,深蹲
在今年夏初舉辦的2024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曾慶洪曾批判當前汽車行業“內卷”現象嚴重,并呼吁汽車行業應堅持長期主義,避免陷入無休止的價格戰,同時當新能源汽車純電占比達到50%時,應推動“油電同權”,即在政府采購、汽車牌照、購車限制、消費補貼等方面,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應享有同等的權益。
整個廣汽集團事實上正經歷“油轉電”戰略轉型中的陣痛。在2023年,廣汽集團全年實現汽車累計銷售 250.50萬輛,同比增長2.92%。營收規模達到了1287.57億元,同比增長了17.48%。
但其當年凈利潤為44.29億元,同比下滑了45.08%,扣非凈利潤下滑幅度也達到了52.31%。盡管銷量實現增長,但由于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汽車行業兇猛的價格戰,廣汽集團業務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賺錢的燃油車業務急劇遇冷。
由于合資公司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銷量和利潤合并到廣汽集團財報當中,財報顯示,2023年廣汽實現營收1297.06億元,同比增長17.62%,但凈利潤僅44.29億元,同比下降45.08%。
到今年,廣汽第一季度實現營收215.66億元,同比下降18.79%,凈利潤12.20億元,同比下降20.65%。8月31日,廣汽集團發布2024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集團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為458.08億元,同比下滑25.6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16億元,同比下滑48.8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3.38億元,同比下滑112.51%。是的,廣汽集團事實上已陷入虧損。
另以廣汽豐田為例,根據乘聯會數據,2023年其市場份額為4.2%,但到了2024年7月份,這一份額下滑為3.4%。為此,除了推出高端化車型,和補能領域的生態布局,廣汽集團上半年也在海外市場瘋狂淘金,試圖打造埃安全球化的新局面。
目前,廣汽埃安已進入東南亞市場,7月17日,廣汽埃安宣布泰國智能工廠正式竣工,并計劃在該工廠引入第二代AION V、AION Y Plus、昊鉑HT等多款車型的共線生產,首期設計年產能為5萬輛,并計劃未來擴產至10萬輛。產品將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正式銷售。未來,廣汽埃安還計劃在歐洲、美洲等地區建立全球生產與銷售基地,進一步拓展其國際戰略布局。馮興亞也在本屆泰達論壇上向國家相關部門提出了兩點建議:
一是完善出海支持政策,提高企業國際化運營能力。
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與技術壁壘加深,地緣政治、資源安全和國際競爭的問題也加劇,可能嚴重阻礙中國汽車產業國際化的步伐。
建議國家對重大關稅以及貿易壁壘進行協調,推動自主品牌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同時針對可能存在的海外雙反調查、跨境訴訟、數據安全等共性問題,也希望有關部門對車企給予指導。
二是加快建立統一補能標準,改善用戶使用體驗。
近年來,國內補能產業高速發展,各地政府、運營商、車企紛紛自建或合作建立充換電平臺,不同的補能設備接入平臺時缺乏統一標準,極大限制了充電設施的利用率以及普及。
建議加強協同合作,建立統一充電設備與平臺的通信協議的標準。
至今,盡管廣汽集團離完成年度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但廣汽管理層依然強調,將全力以赴實現全年目標。能否達成目標,無疑是廣汽集團面臨的一項嚴峻挑戰。這意味后面5個月廣汽平均月銷量需達到34.92萬輛,幾乎是7月單月銷量的兩倍。
自從2016年10月30日接棒張房友成為廣汽集團董事長以來,曾慶洪已經三次當選廣汽集團董事長,至今掌舵廣汽集團已近9年時間。對于1961年出生的曾慶洪來說,今年63歲的他,已經到了國企一把手退休的年齡上限。2024年,對于廣汽埃安和曾慶洪而言,都是一場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