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眸 鹿堯
一件丑上熱搜的奧運禮服,讓作為官方禮服供應商的“九牧王”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這家1989年成立在福建晉江的制衣企業,產品聚焦男士西褲,立志成為家喻戶曉的“中國第一褲”,并在2011年上交所完成上市。某種程度上來說,九牧王的誕生對于中國服裝產業來說很有特殊意義。
同一時期的中國服裝產業,工廠大多依賴代工和外貿發展,企業不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和銷售渠道,只專注于生產環節,這種低成本的生產方式使得中國服裝產業在國際市場上迅速崛起。
也正因如此,憑借完備的供應鏈和產線優勢,中國服裝雖然在全球范圍內聞名,年產占全球一半以上,但時至今日,確實仍缺乏一定的獨立設計和創新能力,加上品牌建設的成本較高且周期較長,就直接導致國內沒有出現一些真正意義上,國民認知度高、國際化的高端服裝品牌。
九牧王成立之初,并非像其他品牌一樣做代工起家。創始人林聰穎從賣糧食轉行做起服裝零售,賺到錢后回家辦廠做品牌,九牧王采用的是自制生產為主、穩妥加工為輔的模式,逐漸發展成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
比起一般的服裝工廠,零售出身的林聰穎更懂市場,經營中舍得下重本,比如簽下了垂感更好的“麻紗王”面料在中國內地的獨家代理權,并借此機會對所有的生產工藝進行了全面改革。
在三十年前的中國,重磅麻紗王西褲火遍大江南北,一條西褲年銷量能超過400多萬,銷售額過億,這在當時是件相當了不起的事情。一直到上市,無論是從營收還是利潤上看,九牧王市值超過70億,是名副其實的第一褲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同樣是服裝行業,男裝和女裝的思路其實差別很大。男裝的剛需屬性更強,看重品質、品牌或性價比,消費者的需求豐富程度往往不如女裝。
在這種情況下,男裝的款式相對單一,多以休閑、時尚、商務為主,更新速度更慢,男性消費者購買頻次低,更傾向有品牌保障和高品質材料的商品,對品類要求反而不高。比如雅戈爾的天絲面料、七匹狼的羊毛羊絨,包括報喜鳥、柒牌、勁霸等品牌,大多也都以突出優勢品類的經營為主,重視品牌建設。
順著這樣的邏輯,早期的九牧王之所以能夠快速崛起,也得益于他的營銷。例如發布“西褲專家”宣傳片,線下“男褲節”這些推廣活動,以及那句“108道工序,30位次熨燙,23000針縫制,100%用心檢驗”的廣告,都在強調品牌的“男褲”屬性。
在那個年代,九牧王的營銷手段已經非常先進,上市前夕,又通過“跑馬圈地”式的渠道擴張,迅速擴大了市場覆蓋面,到2011年底,公司的門店數超過3100家。
但同一時間,九牧王身處的服裝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最明顯的是電商對實體的沖擊,同時也催生出一批更具性價比的新品牌參與競爭,彼時九牧王仍以線下為主,品類單一且價格不菲。
如果深入研究還會發現,九牧王的門店模型也暴露出問題。
據媒體報道,為了體現品牌的高端定位,九牧王除了布局一二線城市,還有比較好的三線城市;但為了更快地開店,門店位置往往選擇成本更低的地段,甚至一些倒閉停產的工廠附近,對于門店的裝修要求相對粗糙。用外界的說法,這讓人同時產生“高價”和“土味”并存的尷尬感。
在經營策略上,九牧王“商場+專賣店”的渠道模式延續至今,加盟為主,直營為輔,通過區域分公司直接管理加盟店鋪,能夠更快速、更直接地傳達公司的戰略意圖、銷售策略和品牌形象要求。但另一方面,對品牌統一管理的風險也明顯提升。
為了提升內部的生產效率,應對市場的需求變化,九牧王采取的是業務縱向一體化的模式,在規模化迅速起量的時期,這種策略更靈活,不過在控制采購、生產成本的同時,一旦市場出現變化,就容易導致存貨增加。
2011年第三季度,九牧王存貨凈額較年初增長近53%,高企的存貨下,隨之而來的是庫存管理的復雜和風險,包括存貨跌價損失、資金占用的成本增加。
林聰穎的想法很激進,“一年要新增300到500家門店”,這種情況下,雖然九牧王在全國很快攻城略地,但由于細節上忽視,并沒有塑造出完全高端的品牌形象,過重的線下布局使得其在面臨電商沖擊時應對艱難。
業績放緩甚至倒退,面對巨大的庫存壓力,公司叫停此前的開店規劃,上市后兩年,凈關店超300家。2014年,九牧王凈利比上年大幅下滑35%,為了止損盈利,九牧王董事長林聰穎開始高調投資,年底旗下子公司九盛投資合計出資1.85億元認購財通證券股票。
九牧王投資的領域極其廣泛,涉及文化教育、航空、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投資比例超過資產的10%。炒股的確讓九牧王連續賺了幾次快錢,比如2018年,九牧王的投資收益接近2.5億,幾乎是公司的一半凈利潤,次年投資成本就超過了57億。
企業家炒股并不罕見,服裝品牌雅戈爾的創始人同樣熱衷。但憑借炒股帶來的短期收益,并不能代表一家企業的經營能力。
一旦投資業務出現問題,不僅會導致財務數據的惡化,還可能引發市場的負面反應。例如近幾年,九牧王的投資業務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過大,導致公司業績直接受到影響,如2022年歸母凈利潤大幅度下跌,投資產生的虧損居高不下,已經波及了其在二級市場的表現。
在2018年往后的特殊時期里,九牧王的增長瓶頸明顯,五年內營收圍繞27億上下略微浮動,但利潤率走低。而比炒股虧錢更可怕的是品牌和渠道的老化,這家原本定位高端的男褲品牌,開始大規模的展開降價促銷,但市場越來越少為他買單。
早年九牧王也實施過多品牌策略,通過代理和收購兼并國際品牌,旗下擴充了意大利高端男褲品牌“VIGANO”、電商品牌“格力派蒙”、國內休閑品牌FUN,切入年輕群體消費市場。但從實際效果上來看,過快推行多品牌計劃,并沒有達到1+1>2的作用,為公司貢獻90%左右營收的仍然是主營業務,多品牌并沒有帶來可觀的ROI。
另一方面,隨著運動休閑風的興起和電商的崛起,九牧王的市場份額受到沖擊,快速興起的一批男裝企業使得其市場份額受到擠壓,數據顯示,如今的九牧王在市場的占有率不足0.9%,呈現下滑的趨勢。由于其正裝商務基因決定了產品很難匹配年輕消費者的口味,這使得品牌在市場上的吸引力逐漸減弱。
九牧王也做了不少轉型和升級。比如組織上,傳統家族企業的特殊性,在應對外界變化時,往往會面臨更多戰略決策上的難題,所以內部近幾年實施過不少人員調整;在終端經營上,減少門店數量的同時,升級門店裝修、擴大門店面積。
不過據媒體報道,門店升級并沒有直接貢獻更多的客流量和銷售額,反而拉低了坪效,由2018年的1.61萬元/平米下降至2022年的1.08萬元/平米。
除此以外,在布局電商的過程中,由于過往積壓的庫存過多,產品創新甚微,疊加戰略滯后、決策不穩定等因素,縱觀近幾年財報,從公司產品產銷狀況可以看出,產品生產量的下滑程度明顯高出銷售量下滑的情況。也就意味著,公司依舊處在縮減生產清庫存的狀態中。
換句話說,電商可能充當九牧王降價清庫存的作用,這將直接動搖品牌原先的高端定位。
對比同一時期的其他男裝品牌,海瀾之家從“男人的衣柜”到“全家人的衣柜”,通過優化品類生產、供應鏈、營銷等措施,在2022年實現凈利潤21.55億元,2024年上半年營收超過113億。
雅戈爾在房地產業和股票投資受阻后,開始將更多精力投注到其起家的服裝主業,并細化品牌,不再“單品”打天下,形成了以YOUNGOR、HartSchaffnerMarx、MAYOR為代表的多元化品牌發展戰略。
九牧王同樣推進品牌年輕化的戰略,重資邀請明星代言和營銷宣傳,推出了年輕化副牌如ZIOZIA和FUN,但整體上更側重于“男褲專家”的戰略定位。
渠道上,伴隨門店優化,九牧王的直營店和加盟店單店平均銷售額均有提升,但相較于雅戈爾和海瀾之家的全渠道布局,由于渠道拓展更多聚焦線下,現實營收的差距越來越明顯。
回到品牌自身,比起年輕化和多品牌的市場策略,更讓這家公司焦灼的是,多年前家喻戶曉的第一褲王,如今正逐漸被人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