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爾法工場
據接近一道新能的內部人士透露,三峽集團將從一道新能“淡出”。一道新能正與新的意向投資方談判,目前進展順利。
早在今年4月,三峽集團領導班子調整時,就有“三峽集團要退出一道新能”的傳聞。該說法在6月發生了反轉,即三峽集團決定繼續留在一道新能。
不過,近期“退出”的消息又起,這次似乎更真切了一些。
尤其是在8月16日一道新能撤回IPO申請后。
三峽的訴求
過往數年,三峽集團給予一道新能莫大支持,一道新能也沒有辜負期望。但如繼續支持下去,對三峽集團而言,恐怕弊大于利。
未能成功IPO實現退出、還要持續“輸血”,或是三峽集團考慮退出一道新能的直接催化劑。
2019年11月與2020年12月,三峽集團通過旗下北京睿匯海納科技產業基金(有限合伙)(簡稱睿匯海納)兩次投資一道新能。
首輪投資中,睿匯海納出資0.6億元,占比31.04%。按此計算,當時一道新能估值為1.93億元。
截至最新招股書披露的6月29日,睿匯海納共計持有一道新能約1.03億股,持股比例約為19.46%。
至2023年6月底,一道新能經歷了多輪融資,估值也超過了77億元。睿匯海納持有的股權價值,也相應增長至15億元左右。
從賬面看,三峽集團對一道新能源的投資獲利豐厚。但若無法實現退出,這些收益也只能算是紙上富貴。
2023年,一道新能源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4.59億元。在招股書的三年報告期內,一道新能沒有進行過分紅,三峽集團未能獲得任何真金白銀的“落袋”收益。
況且,作為一家正處于產能擴張階段的制造企業,還需要股東更多的支持。
一道新能源在招股書中提到,通過IPO計劃募集的20億資金,將全部投入到14GW的N型TOPCon項目的建設中。公司還計劃通過自籌資金,進一步擴建20GW的高效單晶組件項目。
假設后者這20GW高效單晶組件全部為TOPCon,根據安信證券的研報,新建TOPCon產線的設備投資額,大約為每GW 1.6-1.7億元。這意味著,僅這部分20GW組件的建設,就至少需要32億元資金。
與擴產所需的龐大資金相比,一道新能自己的資金實力,可謂杯水車薪。
截至2023年末,一道新能的貨幣資金不到31.5億元。自2021年到2023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63,088萬元,-11,332萬元和-11,455萬元。
正常經營,難以為新項目“造血”。擴產的“子彈”,將幾乎來源于外部籌資。
招股書顯示,2021年到2023年,一道新能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7.71%、86.54%和86.89%,普遍高于其他光伏巨頭。
在IPO失利、債務杠桿幾乎用盡的情況下,只能依靠外部股東繼續“輸血”。
而在2023年6月,一道新能源剛剛完成一筆10.2億元的融資。再融更大規模的資金,恐力有不逮。
上市未果,通過二級市場退出的途徑也不再可行。三峽集團如考慮通過股權轉讓退出一道新能,邏輯上是一個合理的選擇。
過往三年,作為公司第一大股東,三峽集團不僅在資金層面提供了堅實支持,更為一道新能帶來了大量的訂單。
這幾年,三峽集團可以說是一道新能第一大客戶。
2022年和2023年,來自三峽集團的訂單節節攀升,銷售金額分別為11.56億元和69.74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3.31%和30.69%。
至少從2023年看,三峽集團貢獻了一道新能近1/3的收入。
三峽集團的背書效應,對一道新能獲得大唐集團、中國華能集團、中國能源建設集團等一眾央國企客戶的訂單,想必也有不少正面影響。
當然,三峽集團的付出,肯定不只是“做慈善”。
從企業自身利益出發,作為大型電力企業,三峽集團對光伏組件有大量需求。入股一道新能,不僅保障了供應鏈的穩定,還可獲得價格優惠與優先供貨權,實現業務協同。
只是,這些優勢難以超過未來持續付出的代價。
光伏行業正面臨產能過剩的嚴峻挑戰。目前,TOPCon組件的價格已跌至0.8元附近。
為了爭奪市場份額,企業不得不賠本銷售,這使得行業的產能出清過程,顯得漫長和不確定。
2023年上半年,一道新能源實現了歸母凈利潤5.81億元,但全年凈利潤卻降至4.59億元。
這表明,在2023年下半年,公司出現了虧損。并且,根據一道新能源的招股說明書,按照2024年5月組件價格測算,預計2024年上半年將出現經營虧損。
今年一季度,三峽集團的領導班子,進行了換屆調整。
3月,三峽集團黨組召開會議,通報了中央關于王昕偉、吳勝亮任三峽集團副總經理、黨組成員的決定。
4月,劉偉平任三峽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6月,李富民接替韓君,任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對于央企來說,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是“紅線”。在上屆領導班子履職其間,賬面浮盈;而本屆其間如預計虧損,權衡之下,或許早做處理,更符合各方面利益訴求。
況且,三峽集團的光伏產業布局并不依賴一道新能源“單條腿走路”。
通過資本投資,三峽集團已經涉足多家光伏企業,形成了多元化的產業投資組合。
在光伏產業上游硅料領域,三峽集團旗下長江證券創新投資,是青海麗豪的戰略投資者。
自2021年成立至今,青海麗豪完成了數輪融資。在2022年9月的22億元B輪融資中,長江證券創新投資便參與其中。
憑借資金支持,青海麗豪幾乎是火箭般的擴產速度。其20萬噸硅料產能,已經在多晶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此外,三峽集團還通過旗下三峽新能源和三峽綠色產業(山東)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簡稱三峽綠色基金),分別與正泰集團和正泰集團旗下正泰安能建立了合作關系,進一步拓展到光伏電站環節。
更為關鍵的是,早在2022年4月,正泰電器已將其間接持有的正泰新能100%的股權,轉讓給了包括三峽綠色基金在內的多個受讓方。
這表明,即便三峽集團退出一道新能,依然能借助正泰新能持續在光伏組件領域耕耘。
誰是下一個“真愛”?
通威股份(600438.SH)計劃以不超過50億元取得潤陽股份不低于51%的股權一案,拉開了光伏界并購整合序幕。
有傳聞稱,有意入主一道新能的,并非是光伏業內公司,而是跨界企業。
筆者認為,這種說法確有可能。
目前,一道新能源在組件出貨榜上位列第八位,擁有30GW的電池片產能和30GW的組件產能。這樣的規模,對于排在前面七位的光伏企業,是一個難以消化的挑戰。
這些“巨無霸”光伏巨頭,連自己的產能都消化不了,何況收購一道的產能?
然而,對于跨界光伏的企業,一道新能仍是一個頗具吸引力的收購目標。
一道新能在國內市場已占有一席之地。以約9GW的中標規模,在今年上半年組件企業的中標排名中躋身前三。
雖然海外布局產能仍未落地,但一道新能海外增長潛力不可小覷。
此外,作為N型光伏技術的領導者,一道新能源擁有自主研發的TOPCon4.0 Plus電池技術,這也為潛在的收購方提供了強大的即時生產能力。
在TOPCon 產能過剩后,一道新能轉向BC陣營。2024年SNEC展會上,一道新能源展示了N型DBC組件。
搭載N型TOPCon 4.0 Plus電池技術的BC組件,如能順利擴產、開發和落地,也有望成為新熱門產品。
不過,擴產DBC組件、布局海外市場都需要錢。誰將摘下一道新能這朵“玫瑰”,整個行業都在密切關注。
來源:阿爾法工場研究院